2019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哲学与生活》模拟试卷1.凡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的观点就一定是唯物主义。
2.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5.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6.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7.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创新意识。
8.改革就是要打破现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9.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10.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下列关于哲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13.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由此可见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4.“富贵在天,生死由命”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物辩证法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15.世界在本质上A.都是物质的B.物质和意识的统一C.运动的D.运动和静止的统一1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是A.构成事物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 B.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实体C.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D.对万事万物一切具体特性的总括17.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与气象部门的精确预报是分不开的。
气象部门准确掌握了“老天爷”的脾气,提供的气象预报精细化程度甚至可以为某一个奥运场馆提供适时准确的气象预报。
这主要体现了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B.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C.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D.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征18.成语“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非常富有哲理。
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D.物质的反作用1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说明A.世界是物质的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物质运动是永恒的D.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20.秦国郡守李冰经过多年观察研究,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造福于人类B.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C.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人们违背规律要受到规律的惩罚D.人们可以根据规律的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变革,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不断向前进步与发展。
据此回答21—23题。
21.“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变革,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
”这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2.“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
”说明真理是A.客观的B.主观的C.有条件的D.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有多个真理23.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这体现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C.辩证否定是对事物自身的否定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24.2019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则被美国银行收购。
上述消息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担忧,全球主要股市因此纷纷大跌。
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C.现象是对本质的反映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5. 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C.整体对局部其决定作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6.“卧佛寺”,是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
“想进办公室做白领就得去卧佛寺烧香。
”这种说法违背了事物联系的A.客观性B.绝对性C.多样性D.普遍性27.近十年来,中央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政策的关键词也相应地发生了由“稳健的”到“适度从紧的”,再到现在的“适度宽松的”变化。
从哲学上看这种变化体现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②联系是可以创造的③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改造世界的前提科网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9.2019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体现了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30.右图漫画《好与快》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量的积累 D.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1.一位省委书记要求记者在报道中不要把他的每一次讲话都说成是“重要指示”。
行为学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十重要……+重要=0,这说明A.客观必须符合主观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善于分清主次,抓住重点32.下列工作方法不能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的是 A.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B.解破麻雀 C.“弹钢琴”的工作方法 D.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33. 下列说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细节决定成败D.小不忍则乱大谋34.下列有关辩证否定的实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事物自身的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35.2019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这一重要论述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
这说明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C.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要注意量的积累36. 舞蹈《千手观音》不仅为为近乎完美的艺术表演而令观众陶醉,更因其是21为聋哑人完成的表演而令人感动。
因为,他们需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努力。
他们的出色表演,不仅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赢得社会高度的赞誉,更在于带给人们深刻的人生感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各种客观条件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37.针对当前应试教育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状况,山东部分政协委员强烈呼吁:“不能再让应式教育累坏孩子!”做出这种价值判断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反映出局部利益与人民整体利益的根本冲突③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38.2019年5月人民网推出《你怎样看“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调查,结果有38.9%的人支持,认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有57.8%的人反对,认为这样会造成不便。
对上述认识不正确的是A.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B.矛盾具有普遍性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D.没有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39.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都以他们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敬佩。
这说明A.人生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C.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D. “感动中国”杰出人物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起决定作用40.当代国际管理界有句名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品德比素质更重要。
这种人才标准告诉我们 A.人的价值观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 B.实现人生价值应全面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 C.人的价值是通过人的智力等表现出来的D.智力、品德等也应成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8分,共16分)41.“神七”飞行开始之前,记者采访了航天员翟志刚,以下是记者与翟志刚一段对话。
记者:“神七”的训练,自己觉得比较难的是什么?翟志刚:两个字——坚持。
训练很单调,也很枯燥。
训练要求很高,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考核,我们必须把每一次训练做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
记者:从时间、精力来看,你是不是已经满负荷了?翟志刚:满负荷了,但并没有感到精疲力竭。
训练还是靠自身的调节,张弛有度。
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调节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
记者:进入了“神五”、“神六”航天员梯队,但都没有上天,对你打击大不大,你有没有气馁过?翟志刚:有人会有这种想法,“神五”进梯队,“神六”就应该飞;“神六”进梯队,“神七”就应该飞。
实际上不是这样,每一次任务的成功结束,就是下一次任务的开始,我们的成绩不断积累到下一阶段。
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
针对材料分析翟志刚的话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哲学启示?(8分)42.2019年12月5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酝酿14年的燃油税方案征求意见稿终于出台。
专家指出,实行燃油税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利于抑制燃油的不合理消费,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请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国家推行燃油税改革的必要性。
(8分)四、探究题(本大题14分。
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2019年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
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二(1)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镜头一:同学们在谈到地震发生的原因时说到“天灾不由人”,谈到抗震救灾时提出“抗灾不由天”。
(1)请从哲学角度谈谈上述观点的的合理性。
(4分)镜头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