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 传播技巧

第七讲 传播技巧

传播学
人既不象上帝,也不象魔鬼, 人既不象上帝,也不象魔鬼,他的 传播行为证明他的确是人。 施拉姆 传播行为证明他的确是人。——施拉姆
第七讲 传播技巧
本讲主要内容: 一、传播技巧的概念 二、运用传播技巧的原则 三、传播技巧举隅
一、传播技巧的概念
传播技巧,就是有效熟练地灵活运用传播原理、知识和技术所表现出 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传播技能或方法。
组构技巧之首位法与新奇法
在出现两个以上的传播者或阐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时,先出场的传播者 和先阐述的观点获得了较大的传播效果,谓之首位法;后出场的传播者和 后阐述的观点也获得了较大的影响效应,则谓之新奇法。 这两种方法或技巧是在不同的情境或条件下起作用的: l.看时距长短。在前一种观点和后一种观点之间,在前一个讲话人和 后一个讲话人之间,如果存在着一定的时距,那么应采用新奇法;如果不 存在时距,那就采取首位法,即先阐述自己的主张和先出场演讲。 2.视情境缓急。一般而言首先发表演讲,一方面可以获得先入为主的 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抑制甚至排斥后讲者对听众的印象。但是如果问 题的解决是放在几天以后,那么记忆的效果是会受到限制的。相反,如果 要听众在演讲结束后立即解决某个问题,并且两个演讲之间有休息时间, 那么你又应该运用新奇法后讲,因为有休息时间,先讲对后讲的抑制作用 减到最小,而且由于听众要在演讲结束后立即作出决定,那么后讲者就会 得到最佳的记忆效果。
组构技巧之明示法与暗示法
这是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将所要传播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内容作出 明确的或含蓄的归纳总结。 明示的基础是通过证明和逻辑推理而试图取得接受者对文本主旨的 赞同,暗示的基础则是通过直接移植心理状态的途径让讯息在接受者身 上发生作用。因此,如果说在明示时结论是由传播者预先作出的话,那 么在暗示时结论则由接受者现时独自作出的。所以,明示法主要是明确 的理性的影响,而暗示法则主要是模糊的情绪的影响。 在具体的运用中,传播者的目的在于劝服的,其基本观点宜明示, 目的在于娱乐的,其主题思想宜暗示;属于思想观点上的沟通,其结论 宜明示,属于情感心灵上的联络,其意图宜暗示;一般实用文章的写作, 其中心论点宜明示,文艺作品的创作,其主题思想宜暗示;接受者的阅 听能力若较弱,其思想宜明示,接受者的接受能力若较强,其思想又宜 暗示;权威性较低的传播者,其传播可用明示,权威性较高的传播者, 其讲话可用暗示。
鼓动技巧之情感激励法
心理学家认为,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情感,而不是理智。情感推动 人去行动,而理智则阻碍人的活动。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可用情感激励的方法: l.对文化程度偏低的普通接受者(如农民),尤其是女性,宜采用情 感煽动的方法。 2.如果传播对象对你所分析的问题漠不关心、不感兴趣,或者知之 甚少,甚至全然不知,那么,情感激励的办法就比较可行。 3.如果你的演讲是为了形成暂时的、当时所需要的态度,也就是想 立即见效(如选举什么代表,就某个问题作出表决等),那么,在这较短 的时间内,比较合适和比较正确的作法是诉诸情感。 “应该特别注意下列各项:(l)抓住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事实;(2) 抓住为广大群众最切身的、最迫切的、最易感动的事实;(3)讲活要生 动,富于情感;(4)时间要短。”中宣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 纲》,1941年6月20日。
组构技巧之立论法与驳论法
传播者从正面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只向接受者介绍那些有利 于论述这一观点的论据和事实,叫做立论法(即单面论证)。同时向接受 者介绍或提出那些既有利又不利的事实和论点,通过揭露和批驳那些错 误的论点论据来树立正确的观点,叫驳论法(即双面论证)。 立论法可以避免相反信息的干扰,有利于向接受者直接灌输自己的 观点。但是接受者一旦觉察到还有相反观点的存在,便会由此产生种种 怀疑。驳论法可以使接受者产生免疫力,自觉地改变态度,但若处理不 好,又会使接受者对反面信息产生兴趣。 立论还是驳论,取决于传播活动中的具体条件或现实情况,比如受 传者的预存立场、预期目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等。
1984年,第145页)
《战国策》里有“曾参杀人”和“三人成虎”的故事。德国纳粹 有“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之说。 多说不只是传播者一个人反反复复、连续不断地说,它也包括不同 的人相继重复同一个内容或信息,和使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侧面反复传 播同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
传递技巧之沉默法
传播者出于某种原因、某种需要和某种策略的考虑,在某个问题或 事件上暂时采取不发言、不评论的回避态度,叫沉默法。 “沉默的信息可作为同意,缺乏兴趣,受损害的感情或是轻蔑的表 示。”[美]萨姆瓦等(《跨文化传通》,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46页) 美国学者江奈生在《沉默的功用:传通研究的要求》(1974)一文中 甚至认为:沉默乃是伟人的一种标识。因为“人是由沉默这一性格的基 石和自我控制的美德以及无畏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尊严所造就的。” 总之,沉默像个传播活动中的缓冲体和减压阀。它可以使传播留有 可进可退的余地,保持可伸可缩的弹性,可以使你免入陷阱,摆脱尴尬 的局面,可以使你临危不惧,顺利度过难关。
抗御技巧之接种法
这是通过对接受者的预存立场和所持正面观点加以轻微攻击或驳斥 来达到抵制反面信息的一种方法。毛泽东同志称之为“种牛痘”。 接种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主动接种,即有目的地有准备地参与接受别人模拟式的对自 己所持观点的攻击; 另一种是被动接种,即无准备地偶然地参与接受他人对自己见解的 驳斥。
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87页)
传递技巧之多说法
多说法是指:只要传播者反复多次、不厌其烦地向接受者传播自 己的观点和主张,使其没有机会和时间来选择其他信息作为参考,接 受者就有可能改变态度,采取传播者所期望的那种行动。 “宣传的决窍在于能说会道。无庸讳言,遇事抢先喋喋不休的一 方会占到便宜。”[日]池田德真(《宣传战史》,北京:新华出版社,
组构技巧之详论法与略论法
这是指在信息的加工组构中,符码信息的各个部分要疏密相间、详 略相间,错落有致。可以先详后略,可以先略后详,可以详中有略,可以略中
有详,
一般来说,掌握信息组构的详略原则是: 能突出主题者宜详,不能突出主题宜略; 主要观点的论述宜详,次要观点的论述宜略; 重要的信息宜详,不重要的信息宜略; 接受者未知的东西宜详,接受者熟知的东西宜略; 新鲜的信息宜详,陈旧的信息宜略。
鼓动技巧之批评法
批评法是通过对某种思想或行为的否定,使其受到削弱并转化到正 确方面来的方法。 批评的方法有两种: 1.指名批评,大多是由于被批评的思想或行为的错误性质是较为严 重的、典型的或者是屡犯的。及时的指名批评可以收到杀鸡儆猴、敲山 震虎的功效,但对改变人的内心深处的观点,效果又不太明显,容易使 人在内心进一步坚定并维护自己“独立的”公开的错误立场 。 2.匿名批评,通常适用于被批评者的越轨行为不太严重,不够典型 或者是初犯、误犯,经提醒能自觉改正的情况。这种批评维护了人的自 尊,保全了人的体面,因此它就容易使人削弱并改变自己不为人知的错 误观点,运用得当有利于人改变自己的小缺点和转变自己的隐藏着的不 正确的思想观点。 同赞扬相比,批评应宁少勿滥。还要看火候,看场合,抓准时机, 巧妙出击,这样才容易被接受。
赞扬法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对某种思想和行为表示肯定,使这些思想 和行为得到强化和推广的方法。 不论是哪一种表扬,基本上都是一种基于集团或个人认识的表述, 都是传达对某个团体、某个具体思想行为的看法,而不是对其进行总体 鉴定或全面评价。尽管如此,较之总体评价,这种局部赞扬对人的态度 和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一般来说,运用赞扬法要注意四点:(l)赞扬要真心诚意;(2)赞扬 要明确具体;(3)赞扬要符合实际;(4)赞扬要适时适量。 “不论表扬和批评,必须实事求是,真实可靠,决不能道听途说, 弄虚作假,浮夸失实。不真实的表扬,对党和有关单位、有关个人造成 的危害极大”《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1981 年。
论证技巧
传播者在讯息传播中巧妙合理地引用事实材料和理论资料作为证明 反驳观点的论据,叫做引证法。就其引证形式看,主要有两种:一是原 本引证,二是解说论证。 印证法则是真正的传播者隐藏在幕后,操纵别人现身说法来达到间 接证明自己观点或主张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用预存事实 证明现存观点,二是用现在事实证明现存观点。 比喻法是用人们比较熟悉的而又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来证明人们 比较生疏且比较抽象的道理。一般分为直喻、隐喻、讽喻三种方式。 假借法是指传播者有目的的把自己本人的观点或产品或行为与接受 者普遍喜欢的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人易于接受。要注意三点:l.用 于假借的事物应该是美好的、公认的或者是具有权威性和高信誉的;2. 假借的事物与人们向往美好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3.这些联系要能使 接受者产生种种联想,进而造成对传播内容的好感。
二、运用传播技巧的原则
1.技巧要为内容服务 2.技巧要与谋略吻合 3.技巧要为群众接受 4.技巧还要灵活运用
三、传播技巧举隅
组构技巧 论证技巧 鼓动技巧 传递技巧 抗御技巧
明示法和暗示法、首位法和新奇法、 详论法和略论法、立论法和驳论法 引证法、印证法、比喻法、假借法、 比较法、逆证法 赞扬法、批评法、情感激励法、理性 分析法、角色扮演法 多说法、沉默法 滋补法、接种法
传 播 技 巧
传播原理 传播知识 传播技术
传播技巧是对信息“包装”传播的技能,对传播原理有很大的依赖性; 传播技术是对信息“原样”传输的技能,对传输装备有很大的依赖 性 传播技术是形成传播技巧的基础,传播技巧是对传播技术的熟练掌握。 因此传播技巧中往往包含着传播技术的使用,但掌握了传播技术的人不一 定同时懂得传播技巧。
比较法是用正反两方面的或相近相似的事实或观点的比较来进行论 证说理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有四种情况:对立比较、类似比较、横向 比较、纵向比较。 逆证法是选择一个与论题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为参照物,从逆向、 反面证实论点,所以也可称为反驳法或驳论法。在实际运用中有三种情 况:反证、独证、归谬。
鼓动技巧之赞扬法
鼓动技巧之角色扮演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