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及传播技巧_第八章
把关人(Gate-keeper)
定义:指在信息传递路线上,决定让哪些 信息通过的人。
职责:对信息进行选择、取舍、突出处理 及删节等。
组成:可以是本行业的一些专家,也可以 是行政领导者,也可以是普通工作人员。
把关人和传者的关系
信源由传者发出,而非把把关人发出 传者有时既可以是传者,又可是把关人,但
4信、息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
5缺、点轮:流处于发发言言高潮时组织者有时会出现失控现象。
6、分散议论法
几人一组,分散讨论。
7、无记名提案法 适用于敏感话题的讨论
小组讨论四要素
1、人数:6—12人 2、时间:1.5-2小时为宜。结束讨论的最佳时
机是小组成员情绪高涨时。 3、地点 4、座位排列:大家围座一圈是最佳的布置方法。
人际传播技巧
一)谈话的技巧 二)非语言传播技巧 三)倾听技巧 四)提问技巧 五)反馈技巧 六)组织小组讨论技巧
谈话的技巧
原则
尊重对方 力求讲普通话 适当重复重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概念 语言通俗易懂 谈活的内容简单明确 及时取得反馈
实例:语言(方言)、语速、情感等,听懂、 理解,“共同的经验范围”。(对牛谈琴)
根据提问技巧: 3、探索式提问:为进一步了解对方,寻求更深层次的信息。 4、倾向性提问:也叫诱导型提问。加入了提问者的倾向意识。 5、复合式提问:所提的问题中包含有前四种问题中的两种或两
种以上类型的问题即为复合型问题。
实例:合适时机、间隔(连珠炮)、明确和简练。开放型问题 (你对这个戒烟计划有什么看法?)、封闭型问题(你叫什么 名字?)、倾向性问题(你按照小册子上讲的做了,对吗?)、 试探性问题、探索型问题(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戒烟计划)、 复合型问题(你每天都吸烟喝酒吗?)
标志之一
健康传播的特性
社会性:相互联系、维系社会生活和关系的纽带 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与生俱来 工具性:提高卫生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的工具 共享性:分享健康观念,采纳健康生活方式 互动性:非单向行为
第二节 传播模式
美.哈罗德.拉斯韦尔
1948年传播学奠基人
五因素:(5W)模式
非语言传播技巧
1.无声的动姿:即动态体语。手势、触摸、眼 神与注意力、面部表情等
2.无声的静姿:又称静态体语,通过体态、姿 势、仪表服饰等非语言形式传递信息
3.有声的类语言:语调、语速、音量的变化、 节奏
4.时空语:利用时间、环境、设施和交往气氛 所产生的语义来讲解事物,传递信息。
29
倾 听 技 1、专心听对方讲话, 巧 不受外界干扰。
2、让对方把话讲完,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
3、对对方的谈话要做出适当的反应
4、意见。
5、注意分辨“表和里”,听出话外音 6、没听清楚时要客气地请对方重复
提问技巧
根据提问是否开放分为: 1、封闭式提问:只要求对方简单回答“是”或“不是”。 2、开放式提问:给回答方以思考、判断和发挥的余地
Everyone is both sender and receiver
Coding and decoding are the two essential processes of a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ransaction cost
施拉姆循环模式的特点与缺陷
特点
受者
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
1)选择性接受
2)选择性理解
3)选择性记忆
对信息的选择性是传 播过程中的主要干扰因 素。一般性信息,干扰 小;存在争议较大的信 息,干扰较大。
受者的动机 : 1)消遣 2)填充时间 3)社交需要 4)心理需要 5)寻找情报 6)解决疑难
效果(effect)
狭义上: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 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情感、思想、态度 和行为上的反应。
传播途径(Channel)
定义: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一般特指非自
然的大众传播中的电子类、印刷类及通讯类传 播媒介。
健康教育工作者选择传播渠道的原则:
1.保证效果原则:首选原则、根本原则 2.针对性原则:视具体情况和对象选取传播渠道 3.速度快原则:最快的途径传递给受众 4.准确性原则:信息能准确地送达受者 5.经济性原则:其它条件相当时,考虑经济成分
处理讨论障碍的技巧
1、当有人始终一言不发时 2、当有人垄断式发言时 3、当小组出现分歧意见时 4、当讨论失控,脱离主题时
常用的人际传播形式
1.健康咨询
2.讲座
3.小组活动 :目标 人群组成的小组
4.个别劝导 针对受 教育者的具体情况, 说服其改变不健康 的行为习惯。
健康传播者的素质
一、基本要求 1、要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 2、要具有一定的传播技巧 3、要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和组织能力 4、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 5、要有诚实高尚的品德 6、要善于与他人合作,洞察目标受众的需要 7、要有应变能力,能首先把重要的工作做好 8、要有多方面的兴趣 9、能埋头苦干,甘心情愿自觉工作 10、要有科学态度,对健康传播活动有设计、管理、评
保守者:少数派,对创新持 怀疑态度,甚至持反对意见
传播要素
1、传者(Communicator):传播信息的人或物 (机构)。具有收集信息、加工制作信息、选择 传播渠道、收集与处理反馈信息等职能
2、信息(Information):指传者所传递的内容 3、传播途径(Channel):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 4、受者(Receptor):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所达到并
第三次:电子为媒介 现代传播:信息高速公路
传播的分类
传播的分类
是人际传播的特例,这类传播是脑内 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是一切传 播的前提和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 究的范畴
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 ,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共享信息最 基本的传播形式和建立人际关系的基 础。
包括自我传播和人际传播。指组织之 间和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 组织有领导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 传播——公共关系
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 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 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 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 信息的过程。特征:1. 受众异质性; 2. 公开性;3. 机构复杂,开支大
现代传播的内涵
传播事业:专门从事传播的社会机构和部门
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广告和 音像等制作出版机构和部门
创新扩散:创新在一定时间 内通过一定渠道在某个社会 群体中的传播
特性:相对优势、兼容性、 较少的复杂性、可验证性和 结果的可见性
采用者的类型
领头人:见多识广、承担风 险能力强、善于创新和冒险
早期采用者:行动楷模,起 角色示范作用
早期多数:传播过程中承前 启后
后来多数:慎思多疑,受群 体规范的影响
反馈技巧
反馈是指信息使受众产生的反应又通过某种 传播形式反回到传播者的现象和过程
三种形式:有语言、体语(动作与表情)和书面 反馈(书写的文字、图画、符号等)
五种性质的反馈
积极性反馈:支持、理解、肯定,认同 消极性反馈:不赞同、反对 模糊性反馈:无明确表明立场、态度暧昧 鞭策性反馈:激励健康传播对象树立更高层次的目标,
以促使其达到更完善、更健康的境界 情感性反馈:对对方的感情流露作出恰当的反应,表
示对对方的理解
组织小组讨论技巧
1、热情接待 2由 意、开见打放分破性 类问→僵题分局提析出各→种各意抒见己的见特,点并→记总录结所,有并的得意出见结→论。 3优、点使:用充分引发发挥材参料加者的主提观出能一动些性有,最争大议限的度问获题取
把关人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出现的。 把关人把传者制定的信息改变后再传,那么
就形成了新的传播活动。
信息
信源
受众
把关人
信息(Information)
信息:传者所传递 的内容。健康信息 是指与人的健康有 关的信息,泛指一 切有关人的身体、 心理、社会适应能 力的知识、技术、 观念和行为模式。
健康信息的特点: 1.符号通用 2.科学性 3.针对性 4.适用性 5.通俗性
第三节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的功能和优势
功能:信息沟通、思想沟通、情感沟通 优势
传播者处于主动地位,情感打动,易于接受 无传媒中介,可迅速收到反馈 面对面的交往,全部感官都可以参与 可使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交流
表情、姿势、语气、语调
易于沟通传者与受者情感,建立互信与合作
群体人际传播网络
——信息传播的线性模式
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C.香农(Claud Shannon)和W.韦弗(Weaver)在《传播的 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1949)中提出的用以解释电报通信过程的传播模式。
施拉姆循环传播模式
Proposed in 1954 by Wilber Schramm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ly circular
受 者(Audience)
定义: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所到达并被接收的 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可为受众。
受者既具有被动性也具主动性,表现为:
一方面有选择的主动意向; 另一方面也可以各种方式向传者发出反馈信息。
对受者而言,选择或接受某一信息其心理因素支配, 受者的心理特点 :求新心理;求真心理 ;求近心 理;求短心理 。
没有的传者和受者的概念,传播双方(传播者和受传者) 都是主体
该模式的重点不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 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缺陷
传、受双方完全平等,与社会传播的现实情况不符 该模式体现了人际传播的特别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
不适合大众传播的过程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