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主观题考点归纳1、中国传统的律学有哪些特点?答:实用性构成律学在学术传统上的根本底色。
具体到在学科性质上,律学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视逻辑归纳,而较为轻视逻辑演绎。
2、重视考据,轻视理性论证。
3、重视实用技巧,较为轻视学理阐释。
4、重视刑事,轻视民事。
2、法学实践性的具体体现有哪些?答:法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法学的实践性体现为以下几点:1、法学的研究总是指向法律现象或者法律问题的。
2、法学具有务实性。
法学并非“纯思”,而在于为现实的法律纠纷,法律问题寻求解答方案。
3、法学是反映人的经验理性的学问,是人的法律经验、知识、智慧和理性的综合体现。
4、法学是职业性的知识体系,它所使用的语言是冷静的、刚硬的、简洁的、合乎逻辑的,是经过法学家们提炼、加工和创造出来的“法言法语”,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日常语言”存在明显差异。
5、法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在于它研究的是一种“价值性事实”,即反映人类的价值观、价值倾向和价值意义的社会事实。
在法学中,很难做到“价值中立”或者进行无立场的研究。
3、法学思维的特点有哪些?答:法学思维是指法律人在研究法律现象时所持的思考立场、观点、态度、价值和方法。
具体而言,法学思维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学思维是实践思维。
2、法学思维是以实在法为起点的思维。
3、法学思维是问题的思维。
法学思维的价值在于为法律问题或者法律僵局提供法律答案。
4、法学思维是论证的思维、说理的思维。
5、法学思维是评价性思维。
4、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有哪些方面?答:狭义的法学方法单指法律适用的方法,以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规范的寻找为中心,法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有:1、法条的理论;2、案件事实的行为及其法律判断;3、法律的解释;4、法官从事法的续造之方法;5、法学概念及其体系的形成。
5、法律的特征有哪些?答:法律相较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包括:1、法的规范性2、法的普遍性3、法的国家意志性4、法的国家强制性5、法的程序性6、法的可诉性6、相较于其他社会规范,法的规范性有哪些特点?答:法的规范性是一种特殊的规范性,起特点主要包括:1、法在规范内容上具有更大的确定性;2、法律规范语句具有更强的命令性;3、法律规范作为裁判标准具有权威性和独断性;4、法律规范语句具有实证性。
7、国法的外延有哪些?答:国法是国家的法律的简称,构成法概念的交集部分,具体而言,国法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国家专门机关(立法机关)制定的“法”(成文法)2.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3.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法(不成文法)4.其他执行国法职能的法(如教会法)8、法的规范作用有哪些?答: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规范的存在对于行为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所能够产生的影响。
具体而言,法的规范作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指引作用:法律通过规定行为模式实现对于行为人本人行为的引导。
2、评价作用:法律作为评价标准来衡量行为人的行动是否合法3、预测作用:法律规范可以作为双方当事人预测对方行动及其相关法律后果的基础。
4、教育作用:通过示警和示范来对人们将来的行为产生影响5、强制作用:对于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制裁的功能9、法律的社会作用有哪些?答:法律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规范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法律的社会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2、推进社会变迁;3、保障社会整合;4、控制和解决社会纠纷与争端;5、促进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
10、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包括哪些?答:法律作用的局限性的观点同时反对“法律万能论”和“法律无用论”,体现一种对法律作用客观理性的看法,既不夸大,也不忽视。
法律作用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法律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
2、法律只是调整法律所能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方法。
3、法律与事实之间的对应难题也不是法律所能够完全解决的。
4、法律自身的缺陷也使得法律的作用受到影响和局限:(1)立法空白;(2)法律的滞后性;(3)法律的僵硬性;(4)法律解释的难于统11、权利和义务何以是重要的?答: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权利与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2、权利与义务同样是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因为法律关系就是法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的运行、操作的全过程和机制。
4、权利和义务也是法学的基本范畴。
12、法律权利的特点包括哪些?答: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许可的行为人自由意志的支配范围,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包括1、法律权利的法律性(合法性)2、法律权利的自主性3、法律权利的利益性4、法律权利的义务相关性13、权利和权力的差别有哪些?答:权利和权力的差别主要体现在:1、使用方法不同。
我国《宪法》中对中央国家机关使用“职权”一词,对于地方国家机关使用“权限”一词,对于公民则使用“权利一词”。
2、权利背后显现个人利益,权力背后显现的是国家利益或公3、权利的行驶具有自主性,可以放弃,而权力的运用具有强行性,不可以被放弃或随意转让。
4、权力直接现象国家强制力,而权利与国家强制力的联系往往是间接地。
14、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关系?答:权利和义务作为法的核心内容和要素,他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具体而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结构上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2、数量上,一一对应,总量相等。
3、产生和发展看,两者经历了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
4、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着不同的法律精神。
15、成文法的优势有哪些?答:成文法又称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创制的出来的,以规范性条文形式表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成文法相较于不成文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成文法内容具体明确;2、成文法修改制定的程序严格;3、成文法有利于社会的安全和自由;4、成文法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5、成文法有利于推进社会改革。
16、不成文法的优势有哪些?答:不成文法又称为非制定法,是指经过国家立法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者虽有文字形式但不具有规范化条文形式的法的总称。
不成文相较于成文法的优势主要有:1、不成文法易于适应社会现实;2、不成文法不存在背离立法者原意的问题;3、不成文法易于发挥司法官员的创造性。
17、民法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差别有哪些?答:当代西方两大法系的主要差别体现在:1、法律渊源不同2、法典编撰不同;3、司法技术不同;4、法律分类不同;5、诉讼制度不同。
18、法律的对人效力原则有哪些?答:法律的对人效力原则包括:1、属人主义:以国籍为判断标志2、属地主义:以国家的领土为界限3、保护主义:以是否侵犯国家利益或国民利益为标志4、折中主义:以属地主义为基础,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19、法律的生效时间有哪些类型?答:法律的生效时间有以下几种确定方式1、法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2、法律本身规定生效时间3、参照其他法律确定本法律的生效时间4、法律自试行之日起生效5、自法律文件到达之日起生效20、法律的溯及力原则有哪些?答:法律的溯及力解决的是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或行为能否适用的问题,具体而言,法律的溯及力的原则有四:1、从新主义:新法一律具有溯及力2、从旧主义:新法一律不具有溯及力3、从新兼从轻:原则上具有溯及力,例外时不具有溯及力4、从旧兼从轻: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例外时有溯及力21、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有哪些?答:法律规则是以一定的逻辑机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及相关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规范。
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原理或价值准则的一种法律规范。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主要有:1、在性质上不同。
法律规则内容明确具体,是一种确定性的命令,法律原则的内容宽泛抽象,是一种最佳化的命令。
2、适用范围不同。
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较法律规则更大3、在初始性特征上不同。
法律规则显现法律规范的刚性,法律原则显现法律规范的弹性。
4、规则的冲突和原则的竞争的解决方式不同。
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案件裁判,而原则是以衡量分量的方式来影响案件裁判的。
22、法律体系的特征有哪些?答:法律体系,又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将一国制定或认可的现行全部法律规范划分成若干法律部门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的特征包括:1、一国国内法法律规范所形成的体系(国内法)2、一国现行法所构成的体系(现行法)3、由法律部门构成(部门法)4、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整体法)23、法律部门的特征包括哪些?答:法律部门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和原则,对一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划分后所形成的同类法律规范的集合体。
法律部门的特征包括:1、法律部门是同类法律规范构成的整体2、法律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法律部门之间具有协调统一性4、法律部门的类别具有相对稳定性5、法律部门具有开放性24、法律行为的特点有哪些?答:法律行为是指由人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的效力,并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特征包括:1、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关系行为或涉他行为)2、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3、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具有意志性25、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答: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这意味着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实现方式。
法律关系必然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
这意味着法律关系体现国家意志。
在私法领域中,当事人的个人意志也体现作用,但个人意志并不意味着国家意志的不存在。
3、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这种权利和义务,是特定的,现实的,也是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标志所在。
26、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哪些?答: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
具体而言,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1、物。
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支配的、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
2、人身。
即人的身体及其所负载的人身利益3、精神产品。
以某种物质形式或大脑记载下来的思维成果4、行为结果。
包含物化的行为结果和非物化的行为结果两类27、法律意义上的物应具备哪些条件?答: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除具备相应物理属性外,还应具备如下法律属性:1、应得到法律的认可;2、应为人类所认识和控制3、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4、须具备独立性5、以下几类物不能成为私人法律关系的客体:(1)人类公共之物或国家专有之物(2)军事设施、武器(3)危害人类之类(毒品、假药、淫秽书刊)28、法律责任的概念及产生原因答: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主体因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或者虽未违反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仅仅由于法律的特别规定而必须承担的某种法律上的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