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水文站网规划
4.4 新设入湖及区界水文站 。
新设入瓦埠湖水文站(同时也是区界水文站);
新设入高塘湖水文站(同时也是区界水文站);
在杭埠河新设入巢湖水文站(同时也是区界水文 站);
上面设立的塘西河专用水文站,同时也是入巢湖 水文站和区界水文站; 新设淠史杭调水监测水文站,实现水量水质同步 监测。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淝河、派河、丰乐河、 杭埠河、滁河、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十五 里河、塘西河等。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合肥市地理位置及水系图
安徽 省水 系图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2、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水文站网现状 合肥市现有水文测站64个,其中水文站3个,水 位站3个,雨量站56个,蒸发站1个,墒情站9个,无 泥沙和地下水监测站。自动测报站42个,其中中央 报汛站有6个,分别是董铺、合肥、桃溪、将军岭、 罗集、八斗岭。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2、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合肥水文站设立于 1934 年,其余的水文测站于 1950 年以后相继设立。合肥市在 2006 年以前水文测 站只有 40 个。近几年在水利厅的重视下,为确保水 库防洪安全,在新建的大房郢大型水库和原有的 18 座中型水库建立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增设水文测 站 24 个)。现有的水文测站基本上满足了全市大中 型水库防汛调度的要求。为合肥市防汛抗旱、水资 源开发保护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城市规划以 及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4.5 在董铺或者大房郢水库上游新设江淮分水岭 丘陵区代表站,监测雨量、水位、流量、沙量、水质。
4.6 新设地下水监测站,在江淮分水岭南侧设立 三个地下水监测站,北侧设立两个地下水监测站,实 现地下水位和水质同步监测。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5、结语
合肥市水文站网规划一定要紧密结合合肥市社会 经济的发展,把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好优质服务作为首 要任务,一定要和市政府有关部门一道进行统一规划, 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按照新规划的水文 站网,完全满足合肥市防汛抗旱调度和水资源开发、 管理、保护的需要。随着城市水文研究的深入,对合 肥市的发展和规划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提 高城市的品位和城市的竞争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合肥市水文站网评价和规划
何进知 韦文荣 魏道斌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内
容
摘
要
本文详细地介绍合肥市水文站网现状,对现有 水位站网的功能进行了评价,阐述了合肥水文站网 规划思路和规划原则,提出了水文站网规划的具体 方案,切合实际,操作性强。
安徽பைடு நூலகம்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主
要
内
容
1.
合肥市概况 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文站网规划总体思路 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备注 专用水文站 建设经费已 经列入河道 整治经费中 去
4、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4.3 新设城市水文研究水文站 合肥市城市水文研究在合肥老城区和正在新建的 滨湖新区同时开展。 在滨湖新区挑选不同下垫面条件的3个面积分别 为1~3 km2 、3~5 km2、5~10 km2的小封闭区域, 各自设站。选定的小区域内雨量站按照控制面积≦3 km2内设雨量站2个、 3~5 km2设雨量站3个、 5~10 km2设雨量站4~5个的标准布设,共设雨量站9~10个, 小区域流量控制站3个;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3、水文站网规划总体思路
(5)在站网管理体制上,按照水文站的重要性以 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立一批共建共管的水文站。把 水文部门之外设立的水文站归口水文部门统一管理。 (6)在站网测验方式上,要根据水文站网的不同 性质、作用、类别,研究不同的测验方式和管理形式。 尽量减少驻测,发展巡测,普及固态存储长期自记。 加快自动测报系统建设。
2. 3.
4.
5.
结
语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1、合肥市概况
自然地理: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 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面积为7047km2。 合肥市地处江淮丘陵地带,江淮分水岭自西北 向东北横贯我市中部,使合肥市形成低缓的鱼脊形 地势,海拔高程7~92m,地形总趋势,自分水岭向 东南和西北倾斜。地貌特征为丘陵至平原的河谷地 貌。境内具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河湖低洼平原 三种地貌。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2、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存在问题 :
(1)水文站网布局及密度不能满足防汛减灾决 策的要求。合肥市平均流量站网密度为2349㎞2/站, 低于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的容许最稀密度。合肥市南 淝河、二十埠河等6条河流只有南淝河上有水文站, 远远不能满足防汛调度的要求。
(4)在站网间功能互补上,要做到防洪监测和 水资源监测并重;水量监测体系与水质监测体系协调, 实现水量与水质结合;水量监测体系与沙量监测体系 协调,实现水量监测和水土流失监测的同步进行;降 水监测体系与径流监测体系协调发展;地表水监测体 系与地下水监测体系相协调;天然河道观测与取(引) 退(排)水量和质监测同步。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欢迎各位专家领导到 安徽合肥参观指导! 谢谢!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2)在站网布局上,要充分考虑江淮分水岭地理 特征,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当地的水问题规划、管 理和研究相适应。 (3)在站网结构上确保稳定中央级报汛站,充实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站,增加发展城市防汛、 城市水文研究、水土保持等专用水文站。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3、水文站网规划总体思路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3、水文站网规划总体思路
(1)在站网功能上,要按照一站多能、量质同 步、综合效能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基本站、水情站、 墒情站、水质站、地下水监测站、水土保持站、城市 水文研究站等功能齐全的水文站网体系。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3、水文站网规划总体思路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4、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根据现有水文站网存在的不足,按照站网规划的 原则,对全市水文站网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4、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4.1 现有水文站功能调整
高亮集水文站因受水利工程影响,其水流特性不 具有代表性,撤销该站江淮分水岭区域代表站的功能, 该站今后只测大洪水流量过程;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4、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在老城区选择两个闭合区域(面积20 km2左右), 各设雨量站5个,流量控制站视出流情况而定;另外, 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十五里河、塘西河专用 水文站可作为城市水文研究的站点。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4、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2、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存在问题 :
(2)水文站网布局不能满足水资源管理、开发、 利用的要求。
合肥市是全国重点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开发 和保护尤显重要。现有的水文站网基本满足合肥市 城区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要求,不能满足肥东、肥 西、长丰三县及其水功能区水量和水质监测的要求。
2.2 存在问题 :
(5)水文站网密度不均。
合肥市典型的地理特征是处于江淮分水岭,水 文站都在分水岭以南,分水岭以北没有水文站。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3、水文站网规划总体思路
根据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防汛抗旱、市政 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 护等各方面对水文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国家基本水文 站网、专用水文站网和水文调查相结合的原则,以适 当的布站数量和合理的布局,满足在时间上、空间上 提供水文信息的要求。在现有站网的基础上通过调整 和补充,形成布局较为合理和科学的各类水文监测站 网,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标准。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1、合肥市概况
气候:
合肥市地处中纬度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 区域,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过 渡性,降水多变。春末夏初进入梅雨季节,雨量 充沛。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1、合肥市概况
境内河流 : 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东淝河、沛河、池河等;
4、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4.2 新设专用水文站 新设专用水文站主要为城市防汛抗旱、水资源管 理服务。专用水文站投资和运行费由政府负责,我们 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4、水文站网规划方案
设站名称 四里河专用水文站 板桥河专用水文站 二十埠河专用水文站 十五里河专用水文站 塘西河专用水文站 店埠河专用水文站 控制河流 大房郢水 库 板桥河 二十埠河 十五里河 塘西河 店埠河 177 161 111 50 557 控制面积 (km2) 控制项目 水量和水质 水量和水质 水量和水质 水量和水质 水量和水质 水量和水质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2、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存在问题 :
(4)水文站网布局不能满足城市水文研究的要 求。
由于城市水文站点缺乏,至今没有开展城市水 文的研究。建立城市水文站,在省会城市合肥开展 城市水文研究意义重大。
安徽省合肥水文水资源局
2009.11
2、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合肥(北门)水位站改为水文站,流量断面设在 板桥河入南淝河下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