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简介
家乡味道
田三卷馍
家乡味道
阜阳皮丝 阜阳特产皮丝,金黄透亮,是筵席中的名菜。皮丝是新鲜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 工而成,外观金黄途亮, 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上等的皮丝经 高级厨师烹调后, 则成为招待客人的宴宾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阜阳皮丝又称 春祥皮丝。阜阳市颍泉区周棚办事处一带皮丝加工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最高峰 时有100多家从事皮丝加工的农户,产品远销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市。
解小东:利辛人。 唱 片:《让世界联网》 《相信》 《中国娃》 电视剧:《长缨在手》 《天使不寂寞》
家乡风景
阜阳颍上八里河 八里河简介: 景区位于颍上县八里河镇东侧,北距县城6公里,西北 至阜阳60公里,是颍上县的一个天然内湖,称“南湖”,处在颍、淮两 河交汇处,水面积1.8万亩。也称“南湖公园”,主要景点有世界风光、 锦绣中华、水上动物园、游乐场等,占地面积3600亩。2003年,被国家 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
家乡容貌
进入新时代以来,家乡阜阳在时代的大潮 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容更加整 洁,设施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 了很大提升。
家乡容貌
在阜城各处都有大大小小的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
家乡容貌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大型商超 纷纷入驻阜阳,市民购物也有了更多选择。
家乡容貌
为方便市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阜阳的交通体系 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变得相当完善,从汽车站到火 车站再到机场一应俱全。
家乡味道
临泉贡柿
家乡味道
店集芹菜 店集芹菜产于阜阳市店集行政村,位于阜阳城北50华里,西靠老茨河、 北临太和、东接利辛,为三地交界处。传说清朝有位大臣带兵路过此 地,因连日征战,兵困马乏,落脚休息。病马吃了长在河边的芹菜, 不医而愈精神振奋;官兵也即采吃,疲劳顿消、清新愉快。于是这位 大臣下令让当地菜农广为种植,以供军需、始种亩产量仅百十来斤, 高5-6寸,后经当地农民精心栽培,畜产四百多斤,增加四倍,因此种 芹菜生长在店集,故取名店集芹菜。清朝年间,慈禧太后闻之,传旨 进贡,品尝后赞不绝口,从此店集芹菜名声远传,年年进贡。不仅当 地人视为珍品,而且行人路过必到店集买些做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家乡阜阳物产丰饶,一年四季都会有时令 特色的美味,不仅如此,独具地方特色的 小吃更是让人回味悠长。
家乡味道
太和樱桃 太和县是中国樱桃的主要产地,唐宋时期已有名气,著名品种有: 大鹰嘴、杏黄桃、黄金桃、金畿桃、银红桃等。其特点为成熟早, 果核内无仁、含糖量高。樱桃干色泽鲜红,肉质细腻,营养丰富, 味道甘美。太和县现有:大鹰嘴、杏黄桃、黄金桃等品种种植,其 特点是成熟早,无蒂、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太和沙颍河两岸土地 肥沃,气候适宜,盛产樱桃,由此被称为“樱桃之乡”,所产樱桃 历史上曾作为贡品中的上品。据《颍州志》记载:樱桃以“沿沙河 两岸二里许最佳,往时有桃脯贡,阜阳、太和六年轮贡一次,称上 品。”阜阳沙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樱桃,由此被称为 “樱桃 之乡”。封建时期的统治者都视阜阳樱桃为珍品。古人曾有 诗曰:“著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豆蔻香”。
家乡名人
常秩:北宋阜阳人。北宋学者。 宋神宗诏令“以礼敦遣,毋听秩 辞”。先任天章阁侍讲,继任太 常侍,后任西京留司御史台。王 安石变法,很多人反对,常秩 “独以为是,一召遂起”,坚决 拥护变法。死后,赠右谏议大夫。 《宋史》载有《常秩传》。
家乡名人
常任侠:颖上人。美术史 研究家。曾任国立艺专 教授,印度国际大学教 授,1949年后任中央美 术学院教授。以研究东 方美术著名,对我国古 代的画像石、皮影、木 偶及其他民间美术都有 研究。出版有《汉画艺 术研究》、《东方艺术 丛谈》、《印席阿旃陀 石窟艺术》、《日本绘 画史》、《丝绸之路与 西域文化艺术》、《印 度东南亚美术史》、 《中国古典艺术》等。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对我的家乡阜阳的印 象,谨以此文祝福美丽的家乡越 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谢谢观赏
By wavewang
家乡味道
阜阳格拉条 格拉条(搁拉条)大概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安徽省阜阳市,是阜 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 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 la) ,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 条”。
家乡味道
田三卷馍 说到阜阳的特色小吃,不得不提卷馍。当地人一提田三卷馍就津津乐 道,每日田三卷馍门店的食客也是络绎不绝。有十几年历史的田三卷 馍,从最初推着自行车沿街叫卖发展到如今,已不断扩大店面,并成 立餐饮公司。 四个薄软的圆形粉子皮,摊好叠放在一起,从火锅里捞出煮好的味道 鲜辣,带点卤味的爽口蔬菜如豆芽,黄瓜,还有面筋一并放在粉皮上, 卷起。另外你也可以自选加入鸡蛋,香肠和调味料:辣椒酱和香 菜.一起卷入馍皮中,一个够刺激的田三卷馍就是它了。提示:一定 要放入蒜泥,否则绝对不够过瘾。 大口咬下去,软嫩的馍皮,清爽的豆芽菜,筋道的面筋,加上鸡蛋香 肠,独特的味道这就是阜阳田三卷馍。
家乡味道
店集芹菜
家乡味道
枕头馍 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系阜阳饮食业的特产。每个 长约1-1.5市尺,宽 约0.5-0.8市尺,厚约0.3-0.5市尺,重约2-6斤,堪称馍中之王。 其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 厚达半寸;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 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实为旅行食用佳品。
家乡风景
阜阳颖州西湖
家乡风景
阜阳颍上迪沟 迪沟简介: 迪沟生态旅游风景位于颍上县东北部的汤店镇,地处济 河 .西肥河交汇处,东临凤台,北与利辛相接壤,204省道纵穿南北。94年 以前,这里还是一条荒凉的湾地,后来因势利导,结合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在 600亩58年遗留下来的小农场的基础,边规划,边实施,建成了生态旅游与 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整个风景区由竹音寺,五百罗汉堂和生态园 组成。 阜阳颍泉生态园 ? 颍泉生态园简介: 泉北生态园位于 阜城北郊,跨湖而建,三大区相互辉映。南部为林果种植示范区,斑竹、桂 花、香樟、琵琶等树种点缀其中,随风摇曳;中部为水产养殖示范区,日本 锦鲤、斑点叉尾鲢、鲑鱼、异域银鲫等珍稀鱼类徜徉其间,随波逐浪;北部 为畜牧养殖示范区,天鹅、孔雀、鸳鸯、猕猴、骆驼、鸵鸟等名贵动物各得 其所,尽展其姿。 生态园由泉河洼地改造而成,现有水面50亩、土丘11 座、桥梁10座、林木6万株、花草220余种、草坪20多万平方米,人文景观100 余处。它集“农业示范、生态教育、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园内既有花香 鸟语,又有禽飞兽走;既有芳草萋萋,又有水声潺潺;既有湖光山色,相映 成趣,又有楼台亭榭,神飞顾盼,犹如置身天园乐府。 ?
家乡风景
阜阳颍上迪沟
家乡风景
阜阳生态园 阜阳生态园坐落在阜城西北城乡结合部,古颍州西湖遗址,欧阳修“会 老堂”北侧,系农业结构调整,改造治理泉河洼地而建。景区占地1107 亩,一期工程2001年7月动工,2002年5月1日开园;二期工程2003年3月 开始扩建,2004年5月1日对外开放。
家乡味道
家乡味道
太和樱桃
家乡味道
临泉贡柿 临泉贡柿为安徽著名特产。主产于临泉县罗庄乡。相传明代该柿制柿饼 曾被人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品尝并获得嘉奖,因而声名远播,人皆称之为 “贡柿”。柿树生长旺盛,耐风寒,抗病虫害,适应范围广。栽后4年 挂果,12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500公斤,可加工成柿饼175公斤。果 实圆形,橙黄色,皮薄而略披白粉,果肉粘质状,味极甜。平均单果重 155克,大的可达200余克。据测定,每百克果肉含可溶性糖14.7克,维 生素c 22.72克。贡柿树毁于明末以后的战事,其中包括仅存的明代古贡 柿树2棵。
家乡风景
阜阳颖州西湖 阜阳颖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城西处,面积平方千米,年被评为省 级风景名胜区颖州西湖是我国唐宋时期著名的风景湖泊,北宋盛期与杭州西湖齐 名,并称“杭颖”,为我国四大名西湖之一。风景区内有众多历史人文内容,文 坛巨子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等先后任颖州知府,给西湖留下了众多诗篇。 颖州西湖座落在千里锦秀、渊源流长的颖洒之畔,是淮北平原一面中原明镜,璀 灿夺目,令人向往。她兴于唐、盛于宋。有会老堂、清涟阁、画舫斋、湖心亭、 宜远桥等十数处建筑,并有菱荷十里,杨柳盈岸,久为游人憩游胜境。唐、宋以 来,即与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并称。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欧阳修由扬州 移知颖州,尤喜此湖,有诗赞曰:“菡萏香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 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后欧阳修终老于此。清嘉庆后,湖面逐渐淤塞。 今存有会老堂并欧阳修石刻像等遗物。 碑林是颖州西湖重要景点之一,建筑面 积19958平方米,建有碑林、碑廊、百龙亭、欧苏双亭、七峰塔、书画展馆、八仙 过海、十二生肖等大型工世石雕,形成规模庞大且具徽派风格的古朴典雅建筑群, 供游人观赏,另设有宾馆、餐厅、商场、游艇等设施。
我的家乡
1
家乡简介
2
游 览景 家乡味道 家乡容貌
4
家乡简介
我的家乡在安徽阜阳。 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位于华北平原南端、 淮北平原的西部是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北部与周口市,西部与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 与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 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隔淮河相望。阜阳 交通便捷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阜阳是皖 北地区甚至是黄淮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对外贸 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以及重要的文化、艺术、 教育、旅游中心。阜阳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 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
家乡简介
家乡名人
阜阳自古人杰地灵,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 大批名人。
管仲( ?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颍上县人。管 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 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 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 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 (即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 的第一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