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
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为主客观两方面因素。
温泉自身素质,客源市场与交通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关系到温泉旅游地的吸引力,发展规模,游客市场的大小,基础设施条件,投资能力和水平游客的消费;而空间集聚和竞争,自然与人文景观环境,影响着旅中国温泉旅游开发存在的核心问题。
游者的决策行为和旅游地的综合开发能力温泉文化特色又是温泉旅游地赖以存活的灵魂。
一、内部因素
1、温泉水自身因素
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地赖以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产生旅游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温泉旅游开发选址的客观必要条件,而水质状况的好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温泉水的温度出水量
储水量以及水的医疗价值如果水温较低,则利用价值不高,能够被利用的方面也比较少,甚至都不能满足沐浴的目的,如果是中高温度的泉水,不仅能满足沐浴的需要,还可以根据泉水的不同温度多方利用,利用率高。
其中20℃~40℃为低温,40℃~60℃为中温,60℃~100℃为高温温泉地的出水量和储水量以及水的温度决定旅游规模的大小和能否长期发展温泉旅游。
2、周边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度
温泉地如果仅仅靠单纯的温泉沐浴往往很难保证全年都有大量的游客。
淡旺季差异是温泉旅游开发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进行综合性的旅游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样温泉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的丰富程度就成为决定温泉旅游综合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般而言,温泉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越多,资源级别越高,那么其整体的旅游吸引力就相对越大。
3、温泉旅游文化特色
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温泉旅游实际上是旅游对温泉旅游地沐浴文化的体验。
温泉旅游开发就是温泉沐浴文化的塑造。
在我国,温泉旅游资源是一种普遍性的资源,随着大量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出现,旅游者不仅仅满足于温泉治疗的需求,转而对温泉旅游地综合性文化体验的追求。
二、外部因素
1、客源市场与交通条件
一般地,大型温泉旅游地需要较理想的城镇群为依托,否则将很难达到或超过维持经营所需的门槛游客量。
温泉旅游地开发选址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就可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温泉往往分布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温泉旅游开发除了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支持外,还必须与城市有等级较高的公路相连,以便提供便利的交通。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温泉旅游度假区不同于一般的资源型旅游地,它是一种利用温泉资源再开发的高投入的旅游项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温泉旅游地的开发规模和消费档次。
作为商业行为的大型温泉旅游地的开发,只有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才具备较大规模的投资能力,否则只有引进外资,或者用政府行为代替企业行为,将有限的地方财政收入集中起来进行投资。
温泉旅游属于一种休闲度假方式,只有经济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能发展成熟起来。
在开发时,还需要配套设备,满足游客的各种休闲需求,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3、空间集聚和竞争
受温泉出没的地质条件决定,往往在同一区域有多个温泉出现,导致多个温泉旅游地在同一地区聚集,因此产生温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除了需求方面和攻击方面的一些共同因素外,影响温泉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温泉特色和温泉规模决定。
4、人才状况
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所以整个业内整体的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旅游业目前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进入旅游业的从业人员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
质参差不齐,加之法律机制不规范行业指导性标准较少温泉旅游的市场不成熟,企业内部科学管理进程相对缓慢等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由于温泉旅
游属于养生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因而对于服务的要求很高。
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旅游业也不例外,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旅游业。
中国温泉旅游开发存在的核心问题
1、旅游开发的统筹规划不高
温泉的分布受到地质结构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带性特征,例如我国温泉主要分布在福建、云南、西藏等省区,形成了温泉资源的高度集中性。
这一特性导致同一地域内温泉旅游开发经常出现排斥和整合的作用力,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是决定温泉旅游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若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市场争夺无序化、空间竞争白炽化,造出大量的资源浪费。
同时,这一特征也说明温泉旅游资源具有区域性,对其它地区具有稀缺性,所以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前期进行高水平的策划和统筹规划尤为重要,只有按照规划内容合理开发,才能确保温泉资源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2、市场细分不够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产品的日益丰富,旅游竞争日趋激烈,不同产品的替代机率也大大增。
这一趋势要求开发旅游产品时必须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找到对应的目标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促销,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许多开发商在温泉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进行市场分析,在没有对客源市场的结构、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消费能力的高低等进行系统研究的情况下,跟风似的盲目上马,导致市场细分不够、目标市场模糊等,极大的削弱了资源的吸引力,进而影响旅游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
4、旅游形象塑造不到位
进行温泉旅游开发,必须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只有主题鲜明,才能突出资源特色,而主题的确立则需要通过对旅游地的形象策划来完成。
许多温泉旅游地在开发过程中不对开发区进行详细规划(策划),只是一味的跟着感觉走,导致温泉旅游地形象不突出、主题不鲜明、文化氛围不浓、服务理念不强,极大的削弱了旅游地的吸引力,降低了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
5、开发模式雷同化严重
我国温泉旅游的市场需求及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而温泉旅游开发的模式的比较单一,并呈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化现象,难以满足日益细化的市场需求,如有些地方只是进行简单的开发,不注重产品质量,按照最原始的方式“挖池、放水、盖房”,出现劣质产品“搭便车”的趋向,有的地方则注重赶时髦、讲豪华,各类设施极尽奢华,呈现出高端化趋向,如此严重的两极分化,很难满足普通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大众旅游的需求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需要用不同的模式开发出多功能、多层次、系列化的温泉旅游产品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6、旅游文化气息不浓
在温泉旅游地设施建设方面,因市场划分不细、开发模式雷同,而出现只注重建筑形态、忽视文化品位,只注重简单模仿、缺乏文化特色的情况。
有的是沿用“一馆一池”、“众人一池”的做法;有的则搬用“城市洗浴城”的方式,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在设施建设上
体量呆板、庞大,外型粗糙、简单,在景观处理上未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极大的影响了视觉效果。
这种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缺乏文化的“物化”建设所形成的单调的洗浴空间,是无法适应现代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及体验要求的,限制了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
8、品牌特色不突出
我国已发现的温泉旅游资源3000多处,仅广州就有超过300处的温泉资源,其中已开发130多处,占总数超过10%,如此多的温泉休闲场所,没有一定的品牌度和知名度是很难吸引到远距离客流的,特别是我国温泉的高密度分布特性,更增加了温泉旅游竞争的激烈性。
但目前已开发的温泉项目,知名的温泉旅游地屈指可数,大多数开发商只注重眼前利益,温泉开发的目标市场仅定义为周边客流,却忽视了长线客流的巨大潜力,也由此放弃了品牌的创立,致使众多温泉旅游开发项目品牌特色不突出,吸引力有限,可持续发展性较低。
10、旅游消费两极化严重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旅游不再是有钱人的消遣,旅游队伍迅速庞大起来,众多旅游行业打出了大众旅游的口号,温泉旅游以其独特的卖点而风靡旅游市场。
由于资源稀缺、投资巨大,温泉旅游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是粗制滥造的低端消费,为了节约成本,各种设施均从简,形成了澡堂式的低端开发模式;要么是豪华高档的高端消费,为了吸引高端人群,不惜投入上亿资金,建设高级附属项目,形成了新的高端开发模式,如温泉+酒店、温泉+游乐场等。
极端的两极化发
展遏制了温泉旅游客流量的快速增长,纵使现在每年有十几亿旅游者,但温泉旅游者仅为几千万人次,拓展空间非常大。
11、高级人才缺乏
温泉旅游是集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项目,与传统酒店的接待、景点观光相比,对中、高层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可能会成为制约温泉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同时,温泉泡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消费者更注重凌驾于洗浴之上的服务方式,这对高级服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需求量不断增大,但许多温泉旅游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人性化服务方面较为欠缺,同时各培训机构、高校等有关温泉专业人才的培养非常有限,难以适应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
12、产业链不完整
旅游行业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具有很大的产业链拓展空间。
而我国目前温泉旅游开发,大多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多限于疗养、洗浴等方面,较少的开发休闲、健身、观光、科普、娱乐等综合型项目,甚至部分开发区连宾馆都不设置,出现了旅游者在温泉区泡温泉、到别的地方游玩、住宿的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温泉旅游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