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温泉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福州温泉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福州温泉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李秋芳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摘要:温泉作为一种珍贵的地热资源,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自然条件。

本文分析了福州发展温泉、温泉休闲的优越条件,福州温泉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温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实现温泉文化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福州温泉;温泉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旅游业向纵深层次发展,旅游、休闲、度假需求急速膨胀,“休闲时代”呼之欲出,集旅游、休闲、健身于一体的温泉旅游消费需求迅猛增长。

温泉休闲旅游,在当前中国多元休闲产业业态中,已经成为休闲中的龙头,并带动区域休闲旅游全面发展。

正打算营造“中国温泉城”的福州,其温泉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和文化内涵,但是温泉旅游的知名度不高,温泉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1 福州温泉的概况1.1温泉的定义世界各国对温泉(Hot Spring)的定义各不相同。

日本1948年颁布了《温泉法》,规定了温泉泉源温度为25℃以上的矿泉水,或者满足规定的19项物质中的任何一项含量要求,就可以称为温泉。

一般公认的标准是泉水的温度如果超过当地年平均温度达5℃以上就可以称为温泉,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定为20℃以上,美国则定为21℃以上,我国与日本、韩国、南非、则是25℃以上。

1.2福州温泉开发的有利条件1.2.1福州作为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省会中心城市,在区位优势、经济总体实力、人口数量与质量优势、外资引入、各种形式的劳务外汇流入,以及风俗习惯、人文情节、地域文化等方面,具备温泉开发利用的优越条件。

1.2.2 福州温泉历史悠久且文化内涵丰富。

福州温泉开发利用已有lO0o多年的悠久历史。

据史书记载。

早在唐末五代时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开始利用温泉。

福州温泉文化积淀深厚,渊源久长,具有浓厚的儒道思想。

古老的温泉古迹,文人逸士的墨宝真迹,历史文献的记载,为福州温泉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和人文思想它和其它历史文化一样,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1.2.3 福州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中高中低的盆地地形为温泉水循环补给提供了良好条件,域内5平方公里的温泉带内涌出的温泉水源,虽历经千百年地质地貌变迁,却从不断流。

福州的温泉分布,北起树兜,南至象园,西起五一、五四路,东达晋安河;南北长约五公里,呈长条状展布,从最繁华的市中心区鱼贯而过,具有埋藏浅、水温高、水质好、泉量大等优点,开采利用非常方便,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和不可模仿性。

(见图1)1.2.4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将进一步增强福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努力推动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加快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转变,全力构建海峡西岸旅游中心城市。

温泉资源作为福州的优势资源,必然成为发展海西旅游业的突破口,从而成为福州市政府在下一轮旅游发展中重点开发的对象。

海西旅游区的建设将为福州温泉旅游发展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

台湾地区温泉文化深入人心,对温泉旅游产品有很强的消费能力。

随着闽台旅游交流与合作的逐步推进,将会给福州温泉旅游产品带来海峡东岸的客源市场和较先进温泉旅游开发理念和模式。

2福州温泉旅游的开发历史与现状福州温泉开发利用已有lO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末五代时甚至更早的时候人们就将从地壳裂隙处涌出地面的温泉水用于洗浴和医疗,并将其喻为“金汤”、“金泉”。

解放前,随着凿井技术的发展,引泉洗浴者越来越多,福州澡堂也遂迅速发展,颇有繁荣之象。

当时,仅福州市区就有温泉澡堂五十多家,设备齐全的有“百合明园”、“南星”、“醒春居”、“乐天泉”等。

20世纪60年代,福州市区的温泉澡堂纷纷改建、扩建,店貌有所改观;20世纪70年代,许多机关、单位和郊区村镇也争相建浴室,并对外开放营业,原有营业性澡堂又进行改、扩建,服务档次不断提高,温泉澡堂业进入鼎盛时期。

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不断提高和公共澡堂业的萧条以及外出洗浴人数的减少,温泉行业与福州的城市发展逐渐疏远。

目前,全市仅剩温泉澡堂10余家,而且有不少已经是亏本经营。

据资料统计,目前福州市区温泉的日出水量为1万吨,平均取水温度为72℃,而目前全市的日开采量大约为7000吨,目前福州已开发利用的温泉有23处,占总数的74%,其中用于旅游开发的温泉有8处,仅为总温泉数的26%;而未开发利用的温泉也有8处。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13处左右基本都用于民间日常洗涤、洗浴,水产养殖,农业等方面,其民用附加值和社会经济效益极其低下。

由此可见,福州温泉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和粗放型阶段,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此外,温泉资源没有按温泉休闲旅游来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可以说以温泉资源作为拉动福州旅游经济增长点方面还是一个盲区。

3 福州温泉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3.1 温泉资源存量小,破坏严重福州市区内的温泉,日开采量为9800吨,资源利用较为分散。

其中集中供热指标仅占一半多,其余分配给澡堂业和自采自用单位。

近2O年来.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和房地产开发热,福州温泉乱开滥用、管理不力、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福州温泉日允许开采量9800吨,但由于长期来乱采和超采致使市区500米以上温泉的开采已到极限。

同时滥采温泉还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5—6m,由于水位下降,地面发生沉降。

在福州市区的温泉分布区有些建筑物露出轻微倾斜和裂缝。

3.2目标定位不明,开发模式落后福州的温泉在地域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位于市中心,但相对的是市区寸土寸金,不可能采取度假村的形式,因此可以凭借其位于经济中心的优势定位为都市温泉旅游,并以其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目前我国温泉旅游的开发最高水平已达到第三代开发模式。

即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保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式开发模式。

而现在福州温泉旅游开发模式上尚处于室内温泉开发的第一代开发模式和露天环境温泉开发的第二代开发模式上。

开发模式的滞后必然导致了福州温泉旅游整体水平无法上更高的层次。

3.3温泉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现代温泉旅游产品巳由过去单一的疗养功能向保养、休养、观光、娱乐多功能转变,已发展为以温泉为依托的,几乎包括食、住、行、游、购、娱所有方面的综合性产品。

但目前福州温泉旅游产品的品种还比较单一,更多局限于疗养、洗浴等功能,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挖掘改造,没有开发休闲、健身、观光、科普等综合型项目。

同时在产品设计上没要对福州文化尤其是福州温泉文化进行消化,温泉旅游产品无法体现福州城市个性和福州人文景观与文化氛围。

3.4 温泉旅游区交通条件受限、可进入性差温泉旅游开发必须有便捷的内外交通联系。

即温泉旅游地可进人性条件要好。

除了市区的温泉以外,福州许多温泉分布于比较偏远的山区,交通条件成为限制福州温泉旅游开发的瓶颈。

以闽清的雄江黄楮林温泉为例,距福州9O公里,交通不便,尤其是与316国道连接的景区公路狭窄,行车困难,这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闽侯、连江、永泰等地的温泉旅游区的交通都存在着限制。

4 福州温泉旅游的开发策略4.1 准确定位,统筹规划福州市拥有丰富且优质的温泉旅游资源。

温泉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内涵丰富,且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将福州定位为“中国温泉旅游文化名城”来进行开发建设。

在福州温泉旅游客源定位上。

境外的客源主要针对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台湾省。

国内的客源应考虑东南沿海各省市.尤其重点开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客源。

在省内的客源市场中要重点开发福州市场。

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市场中应该更多地将眼光放在福州本地市场和周边市场。

目前,福建省旅游局已向各地市发出《关于全省地热资源和温泉旅游开发情况调查的通知》,将对福建温泉资源状况进行摸底调查。

政府有关部门应将温泉开发作为21世纪福州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实行总体规划,严格分步实施:由旅游局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福州温泉资源进行科学的考察和论证,制定温泉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容量、项目、形式、保护等)。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发挥福州温泉的潜在价值,开拓一条面向大众的温泉旅游发展道路,实现温泉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2 分类开发,保护为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温泉开发的制约作用较大,不同的经济区位,选择的开发模式也不相同。

在温泉开发过程中必须根据潜在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综合开发模式、精品模式、捆绑模式等多种模式。

福州温泉应充分利用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以及商务上的优势,将生态和文化融合在一起,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

如地处风景区内的温泉,风景怡人,周边资源的互补性强,可以采取综合式开发模式;地处市区或市郊,交通便捷,客流量大,可以采用休闲保健式开发模式,建设高档次的度假酒店、温泉主题公园及各种休闲保健项目;地处偏僻地区的温泉,温泉质量高,应尽量保持其原生态,开展天浴生态游。

对于福州温泉旅游的分类开发,尤其要注意城区温泉和郊区温泉的分类开发。

应把城乡结合处的温泉旅游开发作为重点。

优先发展条件好的温泉旅游区,以此带动整个福州温泉旅游区的繁荣,走温泉文化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温泉旅游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地热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考虑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综合考虑其开发的合理性。

制订一系列的开发规划的同时,要制定好保护规划,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开发力度,保护温泉资源。

不要一味的看重当前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发,破坏温泉生态环境,损害后代的利益,而应考虑其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利用。

4.3 挖掘文化,打造品牌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说,旅游业经营的本身就是文化产品,现在的旅游经济已经从最初的价格竞争逐渐提升为质量竞争,直至最高层次的文化竞争。

所以,福州温泉旅游要想再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文化的层次人手寻找新的突破点。

这个突破点就是以弘扬福州文化为核心,从经济驱动型向文化驱动型转变,因地制宜、深入发掘温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用文化包装温泉,用温泉展示文化,将福州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温泉自然景观有机糅合;同时,要跳出温泉本身,塑造温泉文化——将健康、历史、时尚等各种文化结合起来,提高温泉的文化附加值,提炼出具有温泉地地域特色的温泉文化主题,打造福州温泉的品牌——“中国温泉城”,利用品牌来吸引游客,促进福州温泉旅游的发展乃至福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4 多元开发,整体营销温泉旅游产品的定位应该是以健康和感悟温泉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休闲、养生、游乐温泉旅游。

产品内容上以温泉为依托的,包括食、住、行、游、购、娱所有方面的综合性产品。

单纯的温泉旅游产品对游客形成的吸引力是有限的,福州的历史人文气息非常浓厚,在对福州温泉旅游开发时,必须依托福州古民居和船政文化,把温泉与三坊七巷和船政文化应捆绑在一起进行综合开发,把温泉旅游做为旅游线路的一个重要环节介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