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说文绪论

第一章说文绪论


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縉雲相黃共承高辛太嶽佐
夏呂叔作藩俾侯於許世祚遺靈自彼徂召宅此 汝瀕 竊卬景行敢涉聖門其弘如何節彼南山欲罷不 能既竭愚才惜道之味聞疑載疑演贊其志次列 微辭知此者稀儻昭所尤庶有達者理而董之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 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 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 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 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 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 “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在中国文字学史
上第一次出现按照字形的结构加以部勒区分 的新的字典编述形式。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叙篇注》中,便称 颂它说:“此千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若网在纲,如裘挈领,讨原以纳流,执要以 说详。与《史籀篇》、《仓颉篇》、《凡将 篇》乱杂无章之体例,不可以道里计。”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 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二、《说文解字》的基本内容
《说文解字· 叙》曰:“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 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情。分 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靡不兼载。 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 《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 《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 文也。”
造的。 文字以语言为基础,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因 此,它和语言一样,也不属于经济基础或上 层建筑,同是没有阶级性的社会现象。 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音来的图画,但图 画却不一定有音能读。
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古代文字
从远古到秦代,约有三种不同的字体。
一是古文,为周以前字体之名; 二是大篆,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定。他
著有《大篆》十五篇,和古文有些不同,也 称籀文。 三是小篆,相传为秦相李斯所定,由大篆省 改而成。
过去学者们所能考见的古文,除保存在东汉
许慎《说文解字》和魏代《三体石经》中的 一部分外,便以殷周铜器上面的刻辞为大宗。 1899年殷墟出土“甲骨文”,这是我国目前 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文字。
第一章 《说文解字》绪论
教学要求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阅读《说文》前
首先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说文解字》的 作者、内容、价值及其局限。 重点:《说文》的内容、价值 难点:《说文》的局限 学时:6
第一节
引言
一、谁创造了文字 ?
劳动创造了语言。 文字也是由劳动产生的,而且是劳动人民创
四、如何理解古人提出的“六书”
《周礼· 地官· 保氏》:“保氏(周代掌管教育
的官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贵族子弟)以道,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 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班固《汉书· 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
象声、转注、假借 。 郑众《周礼· 保氏注》:象形、会意、转注、 处事、假借、谐声 。 许慎《说文解字· 叙》: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假借。 王筠《说文释例》:“六书之名,后贤所定, 非古人先定此例而后造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 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 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 託事,令、长是也。”(见《说文解字· 叙》)
(二)解字中受阴阳五行和神学思想的影响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 火:燬也,南方之行。 水:准也,北方之行。
(三)对一些字形和字义作了错误的解释 秃:“无发也,从儿。上象禾粟之形,取其
声。凡秃之属皆从秃。王育说:‘苍颉出见 秃人卧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审。” 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亍。” “ 彳: 小步也。亍:步止也。”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
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 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 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 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 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 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 居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
(四)有些部首的建立不够科学,归字不够
合理 四、六、七、甲、丙、庚、壬、癸、戌、亥 等。 “凫”字不在“鸟”部,而在“几”部; “词”不在“言”部,而在“司”部,
拓展阅读书目: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49。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中华书局 《中国文字概略》聂鸿音,语文出版社,1998。 《〈说文〉小篆研究》 赵平安,广西教育出版 社,1999。
三、《说文解字》的价值
(一)确立了六书理论

《说文· 叙》:“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 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 奇者也。故诡更正文,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 以耀于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 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 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延尉说律,至以字 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 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 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执而善野言。以其所 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 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 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
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 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 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 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 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
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 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 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 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 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 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 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 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 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 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 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
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 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 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 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 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 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指出:“独体为文,
合体为字。故文统象形、指事二体。字者, 孳乳而寖多也,合数字以成一字者皆是,即 会意、形声二体也。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 转注、假借为纬,用字之法也。”
第二节
《说文解字》简介
一、《说文解字》的作者
范晔《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传》: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 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 ‘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 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 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 《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 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 者疑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
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 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 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 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靡不 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喻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 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 所不知盖阙如也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
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 皇帝时徵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 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 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 存之矣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
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 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也三曰篆书即 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书 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 以书幡信也
现存的甲骨文字和铜器刻辞——古文 石鼓是秦物(指周末的秦国),已成定论。
但其书体确是未变成小篆以前的字形,属于 大篆的范畴。 秦代石刻,如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许 慎《说文解字》——小篆
三、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古代字书
秦代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
胡毋敬作《博学篇》。 汉兴,闾里书师又曾合此三书,并为《仓颉 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元 帝时,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李长作 《元尚篇》;平帝时,扬雄作《训纂篇》。 ——识字的课本
“(《说文》)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 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 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 毕载。”
四、《说文解字》的局限
(一)解字中受王权、君权思想的影响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
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 而三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 王。”凡王之属皆从王。
(二)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
字书的体例 “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 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