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自制能力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做其他事也是丢三落四。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呢?首先要适当树立“规矩”,如要求孩子自己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每天晚上上床前要让他整理好,孩子的玩具应自己收拾,饭前应洗手等,并对其讲明道理。

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会形成习惯,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其次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

一般说来,家长在场,孩子就不会忘乎所以。

例如孩子做作业,你可以陪坐在一旁默默地看书看报或编织毛衣,给孩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这样孩子就不敢刚写几个字就跑出去玩了。

试试看,一个月下来,准有收获。

然后再逐渐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再次,对孩子的进步要适当鼓励。

对于孩子因提高效率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应让他自己支配,让孩子体会到取得进步的喜悦,从而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别忘了家长自身的修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表现出很强的自制力,这样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

(安徽省桐城市沿河西路农机校院内6140信箱?疏泽民)自控力差的有哪些表现呢?在调查中,反映最多小男生,他们大多是小学2-5年级的男生。

一位家长曾经苦恼地表示,儿子调皮,上课只能专注听课15分钟,这之后就开始乱动和影响其他学生,所以她带着孩子一起过来,希望找到儿子缺乏自控的原因及对策。

像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自控力差的孩子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他们胆大不避危险,尤其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喜争吵打骂;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等。

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和说教,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容易激化矛盾。

所以,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四类原因可以导致孩子自控力的缺乏:(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

母亲怀孕、早产等不良因素可以导致孩子出现问题,例如剖腹产的孩子易出现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这会导致孩子有到处走动的需要,并且遇到障碍物会不自觉地撞上去。

何况现在的剖腹产孩子越来越多,出现自控力不佳的状态也越多。

还有的孩子在早期缺少足够的锻炼,也会出现学习问题,例如身体活动能力不足,像有些孩子在适龄的时候不能较好的爬行,这样孩子双手写字速度很慢,孩子可能产生写作业拖拉,抄写速度不是很快。

如空间知觉表现滞后,也会引起阅读和书写困难,同时也会导致行为问题,一些孩子不断地惹麻烦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位置与他人有关系。

因此,孩子需要活动,这不仅有助于身体的发展,也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体能好的孩子可能比体能差的同伴更自信,这也会影响他们与同伴互动的方式。

良好的反应、平衡、力量和速度,能促使孩子参与社会互动,并得到同伴的认可。

这比孩子在起步阶段,会识字、会背英语单词要有用得多。

(二)环境的影响。

由于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响,小孩都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卡通片。

可是他们一进入学校,单调的课堂难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及兴趣,于是,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就出现了。

在目前教育模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建议在幼儿和儿童时期,家长少让孩子看电视,尤其是充满暴力的卡通片,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游戏和运动。

(三)个人性格和气质原因,引发的行为问题。

每个孩子天生气质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急躁、有的孩子安静。

脾气暴躁的孩子,常常行为不能自控。

而这种情绪,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如果父母脾气暴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

(四)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

例如暴力式的管教,或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或过于溺爱等,都会导致孩子自控力缺乏,意志力薄弱。

如何纠正孩子的自控能力不佳的状况,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指导孩子的行为。

除了有“多动症”的孩子需要配合特定的训练外,对于自控力缺乏的孩子,可以采用以下对策:(一)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的行为。

不论是幼儿还是小学生,他们都能从父母对待他人的方式中学会怎样对待他人。

父母要恰当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孩子在不压抑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不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感受。

例如父母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这其中,父母就教给孩子很多东西,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达沮丧、兴奋、悲伤和愉悦的。

潜移默化中,孩子渐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通过有效的交流,帮助孩子成长。

父母友好而尊重地与孩子交流时,不仅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听话,还可帮助他们处理周围事物,帮助孩子解决冲突,让他学习自控与合作。

交流时,父母要注意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更加积极,也会让他感觉到家长的关注;也要及时纠正他们的缺点。

(三)通过训练,培养孩子的做事意志力。

家长可让孩子学下棋、画画等,让孩子经过努力学会这些技能,在这其中锻炼他们注意的集中性和耐心。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别人的交谈、门外的声响,都会使孩子中断正在进行的事情。

家长应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障碍,督促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记得曾经听一位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人,都有七情六欲,对物质和情感,都有一种天生的占有欲。

所以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其实就是这个人自控能力的大小。

我觉得这句话对“素质”的概括极为精辟,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控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因为自控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素质高低。

与一个人的其他所有能力一样,一个人的自控能力也不是在成年之后才形成的,而是从小时候就开始逐步养成的。

所以,作为家长,应当十分重视对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

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呢我觉得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过程中应当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培养要持之以恒。

对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持之以恒。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在自己遇到开心事时,就对孩子放宽了标准、放松了要求,本来是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因为高兴,也就轻易地答应了。

而当家长在自己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将自己的情绪也带到了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的处理上,即使孩子提出的是合理要求,也因为家长不开心而对孩子予以拒绝。

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不利的。

二是内容要言行兼顾。

孩子的自控能力,包括了孩子说话及做事两个方面。

在说话(即语言)方面,有这样几句话可以说是与语言的自控能力有关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

这几句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语言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所以,家长要通过实际事例告诉孩子这些道理,提醒孩子“出言须逊”。

对可以说的话要“三思而后言”,而对不可以说的话(例如不利于团结的话、有损于他人形象的话、不文明的话),则应当绝对不说。

在做事(也就是行为)方面,也有几句话与行为的自控能力有关:“三思而行”、“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这几句话也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行为自控能力的重要性。

现实中有少数孩子以强欺弱,敲诈低年级孩子的零花钱。

其实,这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强,或者可以说是在这方面已经失去自控能力,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纠正,那么他们走上社会后,就会成为社会上的害群之马。

所以,家长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时,要注意言行兼顾。

三是标准要松严适度。

因为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有个渐进的过程。

孩子小的时候,自控能力比较弱,这时候,家长可以适当放宽对孩子的要求。

例如,孩子有遇事喜欢哭的习惯,那么家长就可以对哭的孩子认真地了解一下原因,并适度地给予一些安慰和爱抚。

而当比较大的孩子还有这个习惯时,那么家长就可以对其采取冷处理的办法,由他去哭,等他自然哭完了,再理睬他。

这时需要注意的事,尽管在孩子停止哭闹后开始理睬孩子,但如果孩子是因为提出无理要求未得到满足而哭的话,那么在孩子停止哭闹后,仍然不能答应孩子的无理要求。

这样一来,下次孩子就不会再有“痴哭”的习惯了。

四是家长要以身作则。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了家长的示范带头作用的重要性,同样,在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方面,家长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

我就曾经听到过一个孩子对父亲说:“如果你能戒掉抽烟的习惯,我放学后也就不再看电视。

”所以,要孩子养成自控能力,那么家长也就首先要表现出较强的自控能力。

例如,如果家长总是经不住诱惑或者抹不开面子,只要有朋友一叫,就出去打牌甚至赌钱,那么要孩子在“玩电子游戏”方面养成自控能力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自控能力是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自制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1、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

做每件事要明确目的,还要去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比如认识打针是为了防病治病,因而害怕心理是不必存在的;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表演节目,去克服害羞心理;为了要做值日生,克服懒惰,提早到幼儿园等等。

家长要主动地引导启发孩子去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自制力。

2、在家庭日常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品质。

要给予孩子固定的家务劳动。

如饭后收拾桌子、洗碗、扫地,是孩子能干的家务活,父母就不要代替。

孩子想玩一会了,就必须坚持将事做好。

久之,自控能力就培养起来了。

这些都是考验,是培养自控能力的手段。

3、通过游戏练习,加强自控能力。

如果让孩子在一些单调的活动中培养自制力,是十分困难而效果又是适得其反的。

反之,通过有生动情节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担任一定的角色,那么控制自己的能力就自然地大大加强。

如当哨兵,在黑暗中充当一个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站着不许随便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孩子也可以做到。

所以游戏是培养自制力的好方法。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事等等。

成人如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迁就,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5、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成人要坚持说理,要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比如,已经很晚了,孩子仍坐在电视机前不肯去睡,家长若硬拖他去睡,一定会引起他的情绪对立。

可以耐心地对他说:"今晚睡得太晚了,你明天早上起不来,到幼儿园就会迟到,会影响大家,还会使爸爸妈妈迟到"等等。

成人坚持这么做,不迁就孩子,又不放弃耐心地说道理,久之就会使孩子渐渐学会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增强自我控制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