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装配与维修技术课程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开发
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及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需要,重点服务于湖南省工程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电工电器设备制造等行业,培养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贯彻学院“明德崇技,做学合一,精细精品”的办学理念,做实“专业产业对接,系部企业互动,课程与岗位融合”的专业建设模式和“前校后厂、系企融合,实境教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为主线,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承,以与中小制造类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依托,开放办学。

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并重,培养职业道德优良、职业习惯良好、职业技能过硬、身心全面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⑵工作过程和任务导向,岗位能力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
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党的十六、十七大都明确提出了要“振兴现代装备制造业”。

2006年国务院《加快振兴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颁布。

国家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必将带来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

近几年,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年增长率均在20%以上。

我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度重视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将其列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悉心培育。

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设备4个优势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是吸纳就业能力很强的产业。

现代装备制造业虽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它是高级组装型产业,同时具有劳动密集的性质,有较大的就业容量。

专业调研的结果显示,湖南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每年增长20%左右,因此需要大量设备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高技能人才。

据此,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培养设备装配工、安装调试工、维护维修工、售后服务技术员等生产服务现场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要求学生具备机械部件与组件装配的工艺能力和操作技能,设备安装调试的能力,设备常见机械、电气故障的排除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

②构建“工作过程和任务导向的,岗位能力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以本专业所面向的装备制造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分解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引入现场实际工作任务或项目,选择适当的项目或任务载体,构建了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挑选精干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专业和课程建设团队,实行项目负责制,落实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各项专业
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充分进行人才市场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按以下的方法操作:
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需求调研需求岗位
需求数量
面向的岗位群确定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培养目标确定
岗位工作分析
主干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培养方案制定
专业带头人、骨
干教师、企业专

岗位要求调研知识技能态度
要做好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能力模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自始自终主动保持与企业现场专家和专指委的联系,在专业调研、职业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充分吸纳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参与的教师要深入省内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熟悉企业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和要求,熟悉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

这样才能保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要求。

1)扎实做好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工作须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是进行广泛的网上调查和现有公开资源收集。

收集全国现代装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主要岗位,尤其是设备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岗位工作要求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形成相关的数据统计表。

并把省内的相关数据进行单独的统计。

其次进行企业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调查。

派出一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和企业机械制造相关岗位员工、现场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企业领导等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岗位工作现场考察等形式的交流,充分了解现代装备制造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了解企业岗位对员工的技能、知识、态度的具体要求,了解企业设备装配、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岗位及售后服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统计。

第三是进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通过问卷和走访,对毕业后从事机械制造岗位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岗位工作情况调查,征询他们对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对学校教学的建议,并将相应情况分类汇总、统计。

第四是对以上所得数据,进一步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把得到的数据整理为企业岗位需求数据、岗位知识结构数据、技能要求数据、工作态度要求数据、企业录用标准要求数据等,形成专业调研分析的基础数据。

2)精细分析调查资料、明确专业定位
由专业带头人组织骨干专业教师对专业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精细分析,根据调研反馈的制造业岗位需求结果和相关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具体要求,确定专业的整体定位。

专业定位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专业面向岗位群的确定;专业职业能力的确定;专业知识、技能、态度的确定。

根据前期所作的调研和与企业交流中了解的情况,我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工电器、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迅速,对设备装配、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人才需求很大,也很急迫。

因此,确定了本专业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机械设备装配、维修、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

经过企业现场专家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专家共同商讨,认为我们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长沙经开区的企业岗位人才需求。

在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确定后,以培养能在企业生产现场解决生产技术、设备操作、工艺流程、管理等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与企业现场专家一起共同针对确定岗位,分析、整理各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所需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几个岗位职业相同或相近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类和合并,提炼出完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同时对照并引入相关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出本专业核心的职业能力和扩展能力。

针对专业面向的岗位及上一步确定的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以专业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现场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为目标,详细分析、比较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

充分吸收来自企业的专指委的意见和建议。

以完成各项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整理得出本专业毕业生所需知识、技能、态度。

最后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结果进行审核确定。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训练学生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手段,建立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导向的核心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规格
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一览表
专业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置一览表(修订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