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第二课时)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第二课时)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共2课时)
兰炼二中史丽丽
教材分析
本教材首先是以北京城市功能分区及原因引入,进而对城市的各个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特点加以简单分析,对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重点是从经济、历史、社会等因素加以分析。

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课标要求是:试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本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和“解释”,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分析城市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结构,并能够对其形成原因加以解释的水平。

本课标行为条件是“运用实例”,即达成该标准的条件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城市实例分析其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举例说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目标
1.认识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能够结合地图分析、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2.认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3.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理解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重点、难点
1.城市的地域形态
2.城市的地域结构特点
3.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