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14.1 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案例理解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如紧前工作、平行共走、工序、
流程图、节点等;
2.面对具体问题,能正确分析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编制计划的有关概念
新课讲授:
一、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
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下,如何为实施计划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
例如:
方案1可以用上图表示,此时显然不能完成任务,方案1不可行。
方案2可行,但是完成任务之时即出门之时,显得比较仓促。
两人合计后,
又提出了方案3和方案4。
备注
方案3可行,而且比方案2节约时间。
方案4可行,更节约了时间。
通过为大弟、小弟设计方案的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编制的计划是有
优劣的、可以调整和优化的;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具体问题的讨论,界定了
紧前工作、平行工作、虚设工作、工序、流程图、节点等概念。
二、基本概念:
1工作明细表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表14-1的表叫做工作明细表。
其中的收拾房间、做饭
等活动叫做工作或工序,完成某一工作需要的时间叫做工期或工时,完成全
部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叫做总工期。
2工作流程图
我们把图14-1、14-2、14-3、14-4这样的图叫做工作流程图。
圆中的小圆
圈(有时会在圆圈内加上编号)叫做节点。
两个节点之间的箭线表示一项工作,
通常会在箭线的上方方标上工作名称或工作名称的编号,在下方标上工时。
3紧后工作(紧后工序)
在上面的问题中,做饭和用餐这两项工作是相互邻接的、用餐必须在做
完饭之后才能进行,因此用餐可以叫做饭的紧后工作或紧后工序。
备注4紧前工作(紧前工序)
紧后工作所依赖的工作叫做紧前工作或紧前工序。
5虚设工作
当两项工作相邻接时,改变紧前工作的时间将影响紧后工作的时间。
有时为了说明问题的需要,也会人为地设置一些虚线的工作,这些工
作叫做虚设工作。
(例如图14-3的E,虚设工作用虚箭线表示。
)
6平行工作
有时多项工作可以同时进行,这些工作叫做平行工作。
例1 王芳放学到晚饭前,有以下几件事要完成:A..乘公交车回家(20min)
B.洗手(1min)
C.淘米(2min)
D.用电饭煲煮饭(45min)
E.写作业(30min
)F.预习(10min)G.收拾文具、书包(3min)H.听英语(10min)。
试分析上
述各项工作哪些是邻接的,哪些是平行工作。
解:A是各项工作的紧前工作,B是C的紧前工作,C是D的紧前工作,
E是F的紧前工作,F是G的紧前工作,A和H可以同时进行,D和E、D和
F、D和G可以同时进行,是平行工作。
练习1:
张明家来客人了,他招待客人要完成以下几件事:A烧水(10min);B洗茶
杯(3min);C拿茶叶(1min);D削苹果(2min);E泡茶(1min)。
试分析上
述各项工作哪些是邻接的,哪些是平行工作。
你认为张明完成这些工作最短需
要多少时间?
例2 妈妈早上起床至上班前要做以下几件事:A洗漱(10min);B吃早饭
(10min);C整理床铺(5min);D煮鸡蛋(15min);E洗碗(5min)。
试分析
妈妈完成全部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并画出工作流程图,设法使妈妈完成全部
工作的时间最短。
解:A,B,E之间存在先后关系,D,B,E之间也存在先后关系,其中
D与A、D 与C是平行工作,可以同时进行。
妈妈完成全部工作用时最短的工作流程图如下图(其中C,A 顺序可调换)。
问题解决:妈妈下班买菜回到家,有以下几件事必须完成:A淘米(2min);
B用电饭煲煮饭(45min);C洗手(1min);D洗菜(10min);E炒菜(15 min)
;F从冰箱中取鱼(1 min);G炖鱼汤(30 min);H吃晚饭(20 min)。
试分析
妈妈上述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并画出工作流程图,设法使妈妈完成全部工
作的时间最短(有两个灶头)。
备注练习2
做:“西红柿蛋汤”有以下几道工序:A破蛋(1 min);B洗西红柿并切好
(20 min);C水中放入西红柿加热至沸腾(3 min);D沸腾后倒入鸡蛋加
热(1 min)E搅蛋(1 min)
(1)分析上述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并画出工作流程图。
(2)做这道“西红柿蛋汤”最短需要多少时间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紧前工作、平行工作、虚设工作、工序、流程图、节点等
概念。
要求同学们对于具体的问题,能正确分析各项工作之间的先后关系。
课后作业:教与学新方案P134-137
学习指导用书P88的1、2
练习:
根据下面的工作明细表,画出工作流程图,指出哪条路径是关键路径,并确定备注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键路径、关键工作灯概念,要求同学们能借助工作流
程图找出关键路径。
课外作业:书本第136页习题1,2
§14.3 网络图备注
教学目标:
1.理解网络图的概念,能判断网络图是否符合规则;
2.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各项工序的先后关系,制作网络图。
教学重点:网络图的概念和制作规则
教学难点:网络图的概念和制作规则
新课讲授:
一、探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很多流程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1、流程图有以下特征:每一项工作用编有号码的两个节点表示;两个工作间按它
们的内在逻辑关系邻接,在表示每一项工作的箭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标有工作名
称和工期。
这样的图叫做双代号逻辑网络图,简称网络图。
2、一个网络图必须具有两个功能:
(1)能完整而系统地反映工程自始至终的全过程;
(2)能够确切而有逻辑地表示工程各方面的内在关系。
(3)
3、绘制网络图必须遵循相应的基本规则:
(1)从开始节点处罚,按照工作的流向从左到右绘制,直到终止节点。
箭线应尽量
体现从左到右的走向,避免出现逆向箭线和回路。
图中只能有一个开始节点和一个终
止节点。
(2)按照工作明细表构造网络图,由工作明细表提供的各项工序间的紧前关系信息,
遵循绘制网络图的基本规则,从局部到整体边调整边修改,作出反映整个作业流程情
况的网络图。
(4)节点同意编号。
在表示节点的圆圈内,统一用正整数编号,一个节点一个号,
按照工作的流程号码由小到大,开始节点的号码最小,终止节点的号码最大。
例1判断下列网络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规则:
A C B
(1)①→②→④→③
2
D 0
1
B 3
2
A 1C 44
判断下列网络图的绘制是否符合规则。
(1)
问题解决:备注小刘夫妇打算搬家,他们制定了搬家计划的工作明细。
(1)请填写表14-5中“紧前工作”一栏。
(2)根据工作明细画出网络图。
(3)试列出从开始节点到终止节点的所有路径,指出哪条路径是关键路径,并确定完成搬家工作的最短总工期。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图的归纳特征、网络图概念、网络图功能、
绘制网络图的基本规则、绘制网络图的基本步骤。
课外作业:书本第141页习题1,2
§14.4 横道图备注
教学目标:
1、了解横道图的历史、概念
2、能读懂现成的横道图;
3、会绘制横道图,有条件的可以尝试用计算机绘制。
教学重点:制作横道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横道图的方法
新课讲授:
一、探究:在前面编制展览会计划的问题中,我们采用网络图表示了整个工作
流程(如图14-11)。
网络图能清晰地表述工作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但是对于执行者而言,这样的图有
时不太容易看得懂。
将网络图图14-11改画为图14-12,你能读得懂吗?
像图14-12这样的图叫做横道图,也叫甘特图。
它是1917年由美国人甘特发明的。
在实施计划时,为了让执行人员更容易读懂计划中各项工作的时间进程,一般会采
用横道图来显示项目计划。
例1;某项工程的网络图如图14-13(单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