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 君主专制制度B. 分封制C. 王位继承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封建制度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因此B正确;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尚未出现,AD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2. 《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 分封制开始出现B. 阶级矛盾尖锐C.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D.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礼记》中对当时社会的描写。
从“天下为家”可以看出这是“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也就是王位世袭制开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描述;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D选项材料没有记述这一点。
3. 中国古代有“禹铸九鼎”的传说,考古工作者在属于夏王朝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中也发掘了不少铜渣、陶范残片和铜镞、铜锥等。
这表明夏王朝已进入了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青铜时代D. 铁器时代【答案】C【解析】根据常识可知,鼎是古代权利的象征,是青铜铸造;“铜渣”“铜镞”“铜锥”也是青铜制品,故C项正确。
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要标志;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铁器时代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主要标志;故ABD三项排除。
4. 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答案】B【解析】【详解】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制作各类工具,已经学会打制石器,故选B。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排除A;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排除C;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排除D。
【点睛】“北京人”是解题的关键,这里需要学生掌握各种原始居民的显著特点。
5. 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贫富分化的加剧B. 出现了私有财产C. 等级观念逐渐产生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根本原因”。
大汶口晚期原始居民的墓葬里的随葬品多少不一、档次不同,差距很大,这说明了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等级观念,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
6. 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敌寇的情况下,命令城防举烽火。
结果,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
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
这反映了分封制使A. 周王拥有绝对权力B. 周朝有效控制边疆C 宗法等级秩序森严D. 权力中心意识明确【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西周和春秋时期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对周王权威的认同,说明分封制使“共主观念”成为共识,权力中心意识明确,故D项正确。
分封制下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周王没有形成绝对权力,故A选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下地方有一定的权力,没有实现对边疆的有效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的信息,C项错误。
7. 如果央视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大汶口文化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河姆渡文化,故C正确;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错误。
8. 西周的诗篇描写有大量“千耦其耘”的劳动场景,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崩溃B. 铁犁牛耕的应用C. 井田制瓦解D. 土地私有制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千耦其耘”“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的进步,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的发展,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与分封制的崩溃没有关系,A项错误;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是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材料所述集体耕作逐渐发展到个体农耕的结果,不是材料内容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9.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遭到秦国守旧贵族极力反对的一项是A. 土地私有B. 建立县制C. 鼓励生产D. 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详解】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损害了秦国守旧贵族的利益,故遭到他们极力反对,故D 正确;ABC与守旧贵族的利益联系不大,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守旧贵族极力反对”,联系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10.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 因材施教B. 兼爱C. 有教无类D. 仁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可知,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论贫富、贵贱等,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故C符合题意;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不能体现教育公平,故A不正确;兼爱是墨家学派的思想观点,不属于教育上的思想主张,故B不正确;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故D不正确。
11.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这些主张,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 孟子B. 老子C. 孔子D. 墨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和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材料“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体现的是朴素的辩证法和无为而治,B选项符合题意。
孟子强调的是民贵君轻,A选项排除。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C选项排除。
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和非攻,D选项排除。
12. 《商君书》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
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A. 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B. 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C. 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D. 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通过清查和登记全国人口,有利于国家加强对人口的控制和管理,并削弱贵族势力,故B项符合题意;编户齐民制度是按照地域管理百姓的方式,不是向亲缘的转变,A项不符合题意;编户齐民制度有利于政府了解基层人口变化,不利于新兴地主隐匿人口,C项不符合题意;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不会因户籍管理制度的推行而变化,D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汉书·艺文志》说到某学派:“……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该学派是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这句话的意思是严格地按照法律进行惩罚,以此来辅助礼制。
由此可知,法家强调以法治国,用来辅助礼制,故C正确;儒家强调的是仁和礼,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墨家强调的是兼爱、非攻,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4.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 分封制的瓦解B. 封建王权的强化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 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由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因此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指的是郡县制,故选B 项;分封制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为汉初推行的制度,行省制首创于元朝,排除A 、C 、D 三项。
16.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 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C. 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D. 书同文,人同伦【答案】C 【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创立的新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故C 正确;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分封制的特点,故A 错误;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是该制度的表现,故B 错误;书同文,人同伦是巩固统一的措施,故D 错误。
17.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B.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C.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D.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答案】D 【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秦朝的官员如果失职将被免职的现象,这说明秦朝不是世袭的而是任免的,这是官僚政治的表现,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如果失职将被免职而非失职现象十分严重,故A项排除;地方官员不仅仅是负责维护社会稳定,还有其他的职责,故B项排除;“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说明社会秩序并不稳定,故C项排除。
18.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
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 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 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D.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属于经济上的统一措施,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ABC都是秦朝“钱范”的影响,但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
19. 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