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方案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原理
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和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一样,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之间的类似走势,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相应的操作来管理现货市场的头寸风险。
由于股指期货的套利操作,股指期货的价格和股票现货(股票指数)之间的走势是基本一致的,如果两者步调不一致到足够程度,就会引发套利盘入市。
这种情况下,如果保值者持有一篮子股票现货,他认为目前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下跌,于是他可以在股指期货市场建立空头,在股票市场出现下跌的时候,股指期货可以获利,以此可以弥补股票出现的损失。
这就是所谓的卖出保值。
另一个基本的套期保值策略是所谓的买入保值。
一个投资者预期要几个月后有一笔资金投资股票市场,但他觉得目前的股票市场很有吸引力,要等上几个月的话,可能会错失建仓良机,于是他可以在股指期货上先建立多头头寸,等到未来资金到位后,股票市场确实上涨了,建仓成本提高了,但股指期货平仓获得的盈利可以弥补现货成本的提高,于是该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锁定了现货市场的成本。
利用股值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步骤如下:
第一、算持有股票的市值总和。
第二、到期月份的期货价格为依据算出进行套期保值所需的和约个数。
第三、在到期日同时实行平仓,并进行结算,实现套期保值。
在利用股指期货对股票进行套期保值的过程中,两者的交易对象是不一致的,但它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这就需要引入β系数,即股票和指数之间相关系数的概念。
通过计算某种股票与指数之间的β系数,就能够揭示两者之间的趋势相关程度。
卖出套期保值
我们以某投资者持有某一投资组合为例来说明卖出套保的实际操作。
这位投资者在2月26日时持有这一投资组合收益率达到10%,鉴于后市不明朗,下跌的可能性很大,决定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
假定其持有的组合现值为200万元,经过测算,该组合与沪深300指数的β系数为1.33。
2月26日现货指数为2707点,3月份到期的期指为2894 点。
那么该投资者卖出期货和约数量:2000000÷(2894×300)×1。
33=3。
06,即3张合约。
3月5日,现指跌到2475点,而期指跌到2550点,两者都跌了约10%,但该股票价格却跌了10%×1.33=13.3%,这时候该投资者对买进的3张股指期货合约平仓,期指盈利(2894-2550)×300×3=309600元;股票亏损2000000×13.3%=266000元,两者相抵后还
有43600元盈利。
如果到了3月5日,期指和现指都涨5%,现指涨到2842点,期指涨到3038点,这时该股票上涨5%×1。
33=6。
65%。
两者相抵还有3400元盈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当做了卖出套期保值以后,无论股票价格如何变动,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基本保持不变,实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
投资者拥有的股票往往不止一只,当拥有一个股票投资组合时,就需要测算这个投资组合的β系数。
假设一个投资组合P中有n个股票组成,第n个股票的资金比例为Xn(X1+X2……+Xn)=1,βn为第n个股票的β系数。
则有:β=X1β1+X2β2+……+Xnβn
买入套期保值
下面以三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为例对买入套期保值加以说明。
假设某机构在10月8日得到承诺,12月10日会有300万资金到帐,该机构看中A、B、C三只股票,现在价位分别是5元,10元,20元,打算每只股票各投资100万,分别买进20万股,10万股和5万股。
但该机构资金要到12月份才能到位,在行情看涨的情况下等到资金到位时股价会上涨很多,面临踏空的风险,机构决定买进股指期货合约锁定成本。
12月份到期的沪深300期指为1322点,每点乘数300元,三只股票的β系数分别是1.5,1.2和0.9。
要计算买进几张期货合约,先要计算该股票组合的β系数
该股票组合的β系数为1.5×1/3+1.2×1/3+0.9×1/3=1.2
应买进期指合约为3000000/(1322×300)×1.2≈9张
假设保证金比例为12%,需保证金:1322×300×9×12%≈43万
到了12月10日,该机构如期收到300万元,但这时期指已经上涨15%,涨到1520点,A 股票上涨15%×1.5=22.5%,涨到16.12元;B股票上涨15%×1.2=18%,涨到11.80元;C
股票上涨15%×0.9=13.5%,涨到22.70元。
如果分别买进20万股,10万股,5万股,则需资金:6.12×200000+11.8×100000+22.7×50000=3539000,资金缺口为539000元。
由于他们在指数期货上做了多头保值,12月10日那天将期指合约卖出平仓,在股指期货卖出平仓收益为(1520-1322)×300×9=534600,弥补了绝大部分资金缺口。
由此可见,该机构用了不到43万元的资金实现了对300万元资产的套期保值,避免了踏空行情的风险,收到了很好的保值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β系数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需要进行修正。
β系数是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得到的,计算的数据越多越详细,得到的数值可靠性更高,股票组合的β系数比单个股票的β系数可靠性更高。
另外,进行套期保值一定要在两个市场同步交易,交易价值相当,方向相反,防止演变成投机交易。
套期保值也要注意规避风险
首先是基差风险,这是影响套期保值交易效果的主要因素。
基差是指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间之差,随交割期临近而趋向于0。
但如果保值期与期货合约到期日不一致,则仍存在基差风险。
在实际套期保值时,应当尽量使保值期与期货合约到期日保持一致或接近,一般来说,期货合约到期日应当在保值期之后的最近交割月份。
其次,交叉保值风险。
如果要保值的资产与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价格走势并不完全一致,则存在交叉保值风险。
该风险是股票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并不随交割期临近而趋向于0。
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为例,如果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产品(如嘉实300基金、大成300基金)、或其他指数产品(易方达50基金、ETF基金等)进行交叉套期保值风险较低。
如果对所持有的股票组合进行套期保值,则可能由于个股β值过高或过低、以及β值的时变性,存在一定的交叉保值风险。
因此,投资者应仅对β值比较接近于1的股票所构成的组合进行套期保值。
在此基础上,对个股β值的时变特征进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组合中β值过低、或者不稳定的股票。
第三,变动保证金风险。
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实行逐日结算制度,因此在期货头寸亏损时,投资者可能被要求将保证金补足到规定的水平。
如果投资者资金周转不足,可能无法及时补足保证金而被强制平仓,套期保值策略由此落空。
因此,投资者应对股指期货的变动保证金数量有充分预估,准备好适量现金。
第四,期货价格偏离合理价格的风险。
如果投资者保值期与期货合约到期日不一致,则投资者平仓时的期货合约交易价格可能偏离合理价值。
由于套利机制的作用,期货价格应不至与合理价格太远。
但在融券交易未实施的条件下,虽然正向套利策略能够实施,但当期货价格低于合理价值时,由于不能采取"卖现货、买期货"的反向套利策略,则期货价格低于合理价值的状况可能由于缺乏套期机制的作用而难以扭转。
不过,鉴于到期日前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收敛,以及手中持有现货的投资者可能实施变通的反向套利策略,因此期货价格偏离合理价格的风险应不至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