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课程建设
钟启泉教授的界定: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两个部分:静态的课程规划、动态的课程实施
什么是课程?
徐国庆对课程作了一个通俗的比喻: 如果把一所学校比喻为: 一个工厂 那么课程就是这个工厂的:生产线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 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产品的过程
如何“开好”德育课
1. 为什么教?——更好地支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课 2. 教什么? 程 建 3. 怎么教? 设
4. 教得怎样?
实现“学的东西要有用”、“让学生学起来” 打造“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课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实施国家课程,为什么还要开展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理解 三、广州市德育课课程建设的实践
郑巍 周大山
通过评审
2014未通 过,2015 通过评审
语文(学前教育)荔湾区外语职业高级中学
陈怡莺 通过评审
广州市公共基础课精品课程
语文(职业模块)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
孙红
语文(职业) 应用文写作 职业道德与法律
广州市天河职业高级中学
朱冰清
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王兴武
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 易 佳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
《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等于科目? 科目只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态之一。
课程内容等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实际情 况经过改造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和信息。
课程内容是经过课程开发的一系列程序后被确定的 标准化内容,包括特定的事实、概念、原理和问题,以 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其表达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中职德育课课程建设
广州教育研究院 蒋淑雯 2016年4月13日
何谓“精品课程”?
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 是指体现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具有鲜明职业教育
特色,课程设计符合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课程实施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 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价 值且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
具体做法: 一是将教材变成学生的学习材料; 二是将学生学习、工作中能遇到的问题作为课程; 三是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 例如: 哲学与人生——以问题为核心的系统化整合
经济政治与社会——以项目活动为核心的局部整合
2.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主要策略 (1)宏观层面:明确目标,整体设计 ——确定“做”的载体
(2)微观层面:紧扣大纲,精心取舍 ——设计“动”的方式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课程建设是一种创新行动!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有高质量的课程就会有高品质的学校和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让我们通过课程建设: 帮助我们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
(狭义)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活动过程,一般包 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 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的 改进完善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品格与行为修养 职业礼仪(司法服务) 职业素养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从课程形态上看,可以分两类: 理论知识类课程和实践活动类课程
一是开发以校为本的课程。它开发出的课程是一 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
应,其权利主体是学校。——狭义
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地方课程 进行校本化改造,是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其权力主体仍是国家,但学校、教师已经是课程的开 发者,不同程度地参与课程开发活动。
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
经济政治与社会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林小敏
人格与行为修养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
职业礼仪(司法服 务)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扈坪坪 林晓琳
心理健康
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 甘冠宏
在建 2015延期 2015延期
在建 在建 在建
在建
在建
三、广州市德育课课程建设的实践 针对当前课程管理体制及学校实际,开展课程建设的两
大思路: 1.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2.适当开发个性化校本课程
三、广州市德育课课程建设的实践
1.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是指在坚持国家教学大纲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学 校自身特点和条件,将普适性的课程内容转变为适合本校 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教学 方法的创新和学习评价等多样化等的行动策略。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 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 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 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中等 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 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 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依据和起点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
2.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主要策略
(1)宏观层面:明确目标,整体设计 ——确定“做”的载体 目的:使课程更符合学校学生实际和培养目标。
①课程目标的校本化: 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对所有国家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 梳理和具体化,形成本课程的校本化教学目标体系。
②课程内的校本化: 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资源优化。
一、实施国家课程,为什么还要开展课程建设?
1.现实的困境 2.政策的诉求 3.现实的需要
配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
广州市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需要思考: 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的课程?
课 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这门课程? 程 开设这门课程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能力和素质? 意 这些能力和素质究竟是怎样发展的? 识 如何有效开展教学?
广州市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
三、如何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1.转变课程实施观念
课程的“忠实” 课程的“调适、创生”
“教教材”
“用教材教” 依据课标自主开发
把教材按照学生学习的要求展开,以学生学习实际为 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企业和社会需要,构建适合 学生发展、发展学生的教学内容。——“教材校本化”(学材)
如何确定课程目标是否实现? 为什么要倡导发展性评价? ……
一、实施国家课程,为什么还要开展课程建设?
1.现实的困境 2.政策的诉求 3.现实的需要
配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
打造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喜爱、 终身受益”课程,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
一、实施国家课程,为什么还要开展课程建设?
如果生产线落后,那么不管工人的技能如何精湛,他也 不可能生产出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品。因为工人的生产行为 是受生产线水平制约的。
同样,如果课程落后,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也不可能达 到高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受到课程制约的。
——需要开展精品(优质)课程建设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
目的:实现教学过程校本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操性和 有效性。
①精心取舍 在微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取舍,以更切合学 生学习和发展需要。 ②“活”化设计 内容情境化、问题化;情境活动化
三、如何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1.转变课程实施观念 2.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主要策略
实质是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的两大范围:
即通过教师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 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 的特点和需要。
心理健康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三、广州市德育课课程建设的实践
1.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2.适当开发校本课程
品格与行为修养 职业礼仪(司法服务) (与学校) 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出的与学校特点 和条件相适应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重点
(一)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 包括办学理念 的确立、专业设置的统筹、学校物质
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组织的建构等。 (二)专业层面的课程建设
改造或开发专业课程,形成专业课程方案(人才培 养方案)。 (三)分科层面的课程建设
课程标准(纲要)的编制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开发、 组合。 (四)教学层面的课程建设
国家课程占公共基础课大部分课时,在课程结 构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国家课程校本化成为学 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本课程只能是对国家课程的个性化补充、拓 展和延伸。
三、广州市德育课课程建设的实践
1.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2.适当开发校本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与 市精品课程建设接轨
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带动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等方面的发展。
广州市公共基础课精品课程
英语(基础) 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 刘洁贞 通过评审
数学(职业)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贺江春 通过评审
中职数学(拓展) 番禺区新造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 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
杨慧君 陈杏冰
通过评审
2014未通 过,2015 通过评审
演讲与口才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
中职语文(拓展)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一、实施国家课程,为什么还要开展课程建设?
1.现实的困境
2.政策的诉求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 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 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 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中等 职业学校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 开齐、开足、开好德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 健康、艺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