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轮式装载机干式驱动桥易发生的故障及改进措施示范文本

轮式装载机干式驱动桥易发生的故障及改进措施示范文本

轮式装载机干式驱动桥易发生的故障及改进措施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轮式装载机干式驱动桥易发生的故障及
改进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驱动桥位于轮式装载机传动系统的末端,其主要功用
是将传动轴传来的转矩传递给驱动轮,以降低变速箱的输
出转速,增大输出扭矩,同时使两轮边具有差速功能,以
实现轮式装载机的转向。

除此之外,驱动桥还承担着支承
整机重量和传力的作用。

通常,干式驱动桥总成主要由驱
动桥壳体、主减速器总成(含差速器)、轮边减速器总
成、制动钳以及全浮式左右半轴等部分组成。

通过对20
05年和2006年干式驱动桥外反馈来看,其故障主要
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减速器总成(含差速器)部分:
1、差速器坏
A.通过对整桥进行放油,可发现桥内油液污染较为严重,油品颜色发黑,并有刺鼻气味,油液脏(内有杂质、磨屑等);挚片、齿面出现磨损。

这主要是由于驱动桥密封圈损坏,引起外部灰尘、杂质进入;同时,驱动桥内齿轮件的表面缺陷所产生的金属磨屑也会进入到油液之中。

改进措施:
(1)定期更换润滑油,保证油液清洁;
(2)改进设计,将桥壳主传动放油螺塞设计为带磁性的油塞,以吸附磨屑。

B.齿面出现早期缺陷,如磨损、点蚀、胶合等;齿面出现早期接触疲劳或齿根弯曲。

点蚀一般发生在前桥。

改进措施:
(1)加强对主、从动螺旋锥齿轮、半轴齿轮、行星锥齿轮等齿面硬度、热处理以及齿形加工误差的控制。

(2)调整主、从动螺旋锥齿轮啮合印痕,使其达到合理的齿面接触区域。

(3)调整轴承游隙,使轮齿沿齿长方向磨损均匀,并减小冲击和噪声。

C、差速器壳、十字轴、半轴齿轮、锥齿轮及挚片的磨损严重,导致差速器损坏。

改进措施:优化差速器壳的剖分面,使其通过十字轴各轴颈的中心线。

D、止推螺栓间隙调整不当或磨损后间隙超差(磨损后未重新调整),使从动锥齿轮支承刚度不足,变形量大,轮齿受载不均匀。

改进措施:
(1)装配时从动锥齿轮背面和止推螺栓末端的间隙应调整到0.25~0.40mm;
(2)使用一段时间后要重新调整。

2.主减速器油封漏油,输入法兰及主动锥齿轮花键
跳动量大,油封座和轴承套同轴度累积误差大,法兰轴径和座腔同轴度偏差大,使油封的密封唇偏心接触,加快磨损,缩短了油封的使用寿命,出现漏油故障。

装配时,未清洗输入法兰轴表面和油封座安装座孔,或油封没装,发生扭曲。

输入法兰轴表面粗糙度未达到要求。

改进措施:(1)加强过程控制,在装配油封时,用设备压入;
(2)改进设计,采用两道油封密封结构,加强密封效果;改进设计,采用止口和定位套结构。

二、轮边部分:
1.轮边漏油:密封件装配面本身质量低,如尺寸超差、精度低、热处理不到位等,均会引起密封面漏油。

旋转轴唇形密封最重要的作用面是在密封唇和轴表面间的接触面,此接触面对防漏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对拆下的骨架油封进行检查,发现唇口有被磨平的痕迹,轮边支承轴也存在磨痕,但未发现有渗漏油痕迹。

改进措施:
(1)在密封件装配面上,表面应没有螺线,最好经切入磨削或滚子挤压加工。

一般圆柱外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2~0.8,硬度至少为55HRC(在有介质污染、或尘埃侵入时)。

(2)轮毂与支承轴之间的密封采用双油封,直接与支承轴配合,这样可有效改善漏油现象。

(3)轮边油封处速度低,采用丁腈橡胶油封即可,但要保证油封及相关件本身质量。

2.轮边打坏:主要表现为内齿圈打齿。

改进措施:
(1)提高齿面硬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
(2)许可范围内采用大变位系数,以增大综合曲率半径;
(3)采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3.半轴断。

改进措施:对半轴重新优化设计,提高强度及刚度。

三、桥壳部分:
1.反馈情况:主要是前桥壳体产生变形与裂纹和轮边减速支承轴轴承安装面磨损。

前桥桥壳开裂的主要部位为,车架安装座与壳体变截面连接的附近区域和支承轴、桥壳以及制动支架三者的密集焊接区域;而桥壳变形主要是前桥桥壳的整体弯曲变形;支撑轴轴承安装面的磨损主要在轮毂内侧轴承安装处(靠近制动钳端)。

2.故障分析:
a.车架安装座与壳体变截面连接的附近区域开裂主要是由于该处壁厚,截面尺寸和过渡圆弧偏小,引起应力集中。

改进措施:通过PRO/E有限元的定量比较分析,合理设计桥壳的抗弯和抗扭截面模量w和过渡圆弧值R,分散应力。

b.支承轴、桥壳以及制动支架三者密集焊接区域开裂主要是由于焊缝集中,焊后产生的残余应力不可避免地在近缝区产生微裂纹,在不平路面上行驶及紧急制动时,在该部位产生冲击载荷与峰值应力导致微裂纹的加速扩展。

改进措施:
设计上尽量将支承轴、桥壳以及制动支架三者的焊缝间距拉大;同时采用“U”形坡口焊缝形式,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焊接质量;并且要求焊后缓冷保温,避免形成淬硬组织、冷裂而造成裂纹源。

c.桥壳的弯曲变形危害最大,变形后将改变壳体上零件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及齿轮间的啮合关系,该故障一般是整体变形(含焊接变形),市场反馈较少,主要原因是壳体整体刚度与强度不足。

改进措施:设计时适当加大安全系数;铸造时彻底进
行时效处理以及焊后变形校正。

d.支承轴轴承配合面的磨损是由于该处表面精度和表面质量存在缺陷;表面接触强度达不到侧滑所承受的极限载荷。

改进措施:设计时提高表面加工精度,同时对该表面及其圆弧过渡处进行高频淬火与表面强化处理,以提高其疲劳寿命。

四、制动钳部分:
制动钳部分反馈的主要问题有:制动钳漏油、刹车活塞外矩形圈,防尘罩损坏、制动钳密封件损坏、刹车钳抱死、活塞不回位和刹车盘断裂或磨损。

前五种故障的主要原因为矩形圈损坏。

改进措施:为减少高温对矩形圈的影响,将制动盘往里移,远离轴承高温区,有利于散热。

同时选用性能好的乙丙橡胶材料,最高使用温度150℃,正常50~13
0℃,优于丁腈橡胶;同时增加防尘罩的厚度。

对于后一种情况,主要原因为制动盘太薄,改进措施为加大刹车盘厚度和采用强度高的材料,增大强度。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