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焊接热处理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况1.1本工程为江苏常州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厂一台240吨纯燃高炉煤气锅炉安装工程及相应的汽水、消防、电气、热控等配套系统。

锅炉设备由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设计制造。

二、编制依据2.1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图纸2.2《施工组织总设计》2.3《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94”2.4“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及《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手册设计》2.5《汽水管路支吊架手册》1983年版2.6《电力建设安全操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2002年版2.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1996年版2.8《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 1996年版2.9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1996年版2.10《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DL/T821-2002射线篇、DL/T5048-95超声波篇)2.1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三、作业条件3.1 技术准备3.1.1焊接工艺经过评定,符合工艺要求。

3.1.2作业指导书编制并审批完成,开工报告审批完成。

3.1.3工程所用的材料到位并验收合格。

3.1.4施工人员及工机具设备到位(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3.1.5施工场地清洁无杂物,具备施工的条件。

3.1.6人员组织机构建立并开始行使职责。

3.1.7 检查该项作业的上道工序应具备的技术条件。

3.1.8 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完成,且交底与被交底人员进行了双签字3.2热处理前先决条件3.2.1热处理操作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应资质的考核委员会签发的资格证书。

3.2.2所使用的热处理设备运转正常。

3.2.3检测、计量器具已经检查和校验,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

3.2.4施工交底工作已经完成,所有操作和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热处理程序和相应的施工措施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3.2.5焊后热处理应在施焊工作结束并完成焊接自检和专检合格后进行。

四、作业人员及机具配置4.1作业人员配置、人员资格及职责:4.2作业工机具:根据施工进度等具体情况:暂定DWR-180A 热处理机3台、校正温度记录仪3台、高温陶瓷电加热器3台五、工艺流程六、工作流程6.1焊后热处理工艺6.1.1采用电弧焊方法焊接时,可根据被焊零件母材牌号和厚度,按下表确定焊后热处理规范。

件中的规定。

6.1.2对于对接焊,作为焊接零件的公称厚度,必须是直接贴靠着焊缝区的焊接零件的公称厚度。

6.1.3除图纸或相应设计文件中有规定外,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速度按6250(℃/h )计算,计算下来的结果如超过200℃/h时,即取200℃/h,计算下壁厚来的结果如低于100℃/h时,即取100℃/h。

6.1.4除图纸或相应设计文件中有规定外,降温过程中温度在300℃以下可不控制,进行随加热炉自冷。

6.2机具准备6.2.1检查辐射电阻加热控制电源的完好状态。

6.2.2检查高温陶瓷电加热器中陶瓷有无破碎,接头有无磨损,发现有破损的及时更换。

6.2.3校正温度记录仪,调整仪表零位,安装好记录纸。

6.3安装热电偶6.3.1热电偶的热端点应直接安装在焊缝上或者安装在离焊缝30mm范围内。

6.3.2热电偶的固定采用压接法固定,每根热电偶的固定点至少应有二处。

6.4 安装加热器6.4.1根据工件形状合理选择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加热器,保证被处理焊缝能够在规定范围内被加热器覆盖。

6.4.2焊后热处理时的均匀加热宽度在焊缝中心线每侧应不得小于3倍焊缝厚度,且不小于60mm。

6.4.3个别情况下,当部件本身的结构特性不能保证加热带所要求的宽度时,则允许将焊后热处理时的加热宽度减小20%,但必须同时将恒温时间增加1小时。

6.5 安装保温层6.5.1保温层采用陶瓷纤维,保温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6.5.2热处理的保温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得小于母材厚度的5倍,且要大于加热器边缘200~250mm。

6.5.3保温层用铁丝进行绑扎,确保保温棉紧贴加热块。

对特殊设备焊缝的热处理,可事先焊制钩钉来固定保温层。

6.6 连接电源线、补偿导线6.6.1热电偶导线的连接必须用螺旋套管或其它安全的方法,不允许出现绞接接头。

6.6.2补偿导线应尽可能装设在远离电力电缆处。

七、热处理过程中质量控制7.1外观检查不合格焊缝,不允许进行热处理施工7.2操作人员应时刻注视电脑显示屏和记录仪中的曲线打印情况,做到操作无误,记录准确。

7.3当由于停电等特殊情况而使热处理过程被迫中断时,必须重新进行热处理,除恒温时间取中断前与中断后的恒温时间总和等于标准值外,其余热处理规范均不变7.4做热处理的接头,应在热处理后进行无损探伤。

无损探伤比例见承压部件焊接工作一览表,无损探伤的结果应及时反馈八、安全文明施工措施8.1 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措施8.1.1开关电源有专用通讯工具联络。

8.1.2必须认清加热器和设备输出电压是否匹配。

8.1.3必须设备输出端与每组加热器接线端联络是否正确。

8.1.4输出线有专人监护,并有明显标志。

8.1.5二次线接头牢固,没有破损,穿过通道,要采取隔离设施。

8.1.6被处理焊缝区域应设围栏,挂警示牌,并有专人监护。

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热处理工作人员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程序和指挥联络办法。

8.1.7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用防触电的防护用品,热处理电缆应经常巡查,发现破损及时包扎。

8.1.8行灯电压不大于36V,行灯及行灯变压器由电工布置维护。

8.1.9 焊接工作间隙,焊钳不要直接放在焊件上,要放在有绝缘的木板上或其它绝缘体上,焊接工作结束后,及时切断电源。

8.1.10手把线不要缠绕在身上,焊接施工中尽量不要倚靠工件。

8.1.11 遇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并马上采取急救措施搭设的工作平台牢固可靠,有围栏,上下方便。

8.1.12 高空作业必须三带齐全,安全带系在高于腰部以上的牢固可靠地方。

8.1.13 正确佩戴安全帽,携带工具袋,工器具放在工具袋内,禁止乱抛乱扔。

8.1.14 清渣时,应带好手套和防护镜,以免烫伤。

8.1.15 服从指挥,注意与其他施工人员的配合。

8.1.16交叉作业必须有可靠的隔离和良好的配合。

8.1.17坑道内、容器内或其他狭窄空间内焊接时,办理安全施工作业票,必须设专人进行监护。

8.1.18严格遵守《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坚持文明施工,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8.2消防措施8.2.1动火防护措施:需要动火作业时,必须先开具动火作业票并清理动火区域内部及周围的易燃易爆物品,设专人对动火过程进行监护,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严格按照动火作业的管理规定落实各项措施,并在现场防护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再进行施工。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悬挂禁火标志牌等内容。

8.2.2一旦发生火灾,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要立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进行灭火。

火灾初期是最佳的灭火时间,驻地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人员灭火;如若可使用机械设备,机械应选择有利地形,清除地表可燃物质,将火区隔离;如遇到大风应观测风向,注意保护人员及灭火设备的安全。

8.2.3启动防火预案8.2.3.1不得在施工现场内设置宿舍住人。

工地上通常使用和库存的易燃、可燃物有氧气、乙炔、生活驻地电线线路等。

8.2.3.2组合场用电必须符合电力规范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1)用电线路、电器设备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电工统一安装。

2)750W以上大功率照明灯具应用支架支撑,照明灯具下方不得堆放可燃物品,其垂直距离必须距可燃构件和可燃物水平间距50㎝以上,电源引入线应有隔热防护措施。

3)用电设备使用后应及时切断电源。

8.2.3.3组合场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必须符合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并遵守下列规定:1)临时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得超过一天用量,应专库存放,专人负责保管。

2)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必须定量领取,当天未使用完的,应及时交库,不得随意堆放。

3)不得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存放和使用场所吸烟和使用明火。

4)乙炔气钢瓶必须同氧气钢瓶分开放置,其间距一般不小于5米,并与明火现场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不少于15m)。

8.2.3.4工地消防用水,必须有足够的消防水源,能保证在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总用水量要求。

8.2.4接到火警报案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赶往出事现场。

8.2.5火灾现场指挥人员如果根据易燃品的种类判断出有发生爆炸的可能,要指定专人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现场,指定安全集合点,并指定专人做好撤离人员到达集合点人员记录,疏散周围群众,防止爆炸引起的人员伤亡。

8.2.6火灾事故后,事故单位要尽快向上级部门如实上报事故损失情况并调查和对有关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8.3安全应急措施为了应对施工中的突发事件如:高空坠落伤人、触电伤人、火灾事故等,应设立应急预案小组,针对本次施工主要是医疗救护紧急预案。

需建立一个医疗救护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安全保卫部门人员为副组长,组员有医疗人员,综合部门人员。

当在施工中出现人员损伤时,可以根据人员的损伤程度向相关机构进行救援,第一时间应通知医疗救护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并携带救护物资迅速前往事发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的救护,受伤比较严重者必须首先通知项目部应急预案小组,并对伤者进行进一步的救护,项目部应急预案小组达到现场后,助项目部应急预案小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精品可编辑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