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妙招现代文散文中句段作用题答题模板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
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中的重点句子或
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
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沉思望江楼
崔明秋
①历史是那么的遥远,远得几乎无力去陈述。
历史又仿佛就在眼前,
与一块块青砖对视,黑色的瓦片间一棵小草缓缓地伸出手掌,举着生命的
意象。
风从双肩掠过,在我的耳畔低语着季节的万般柔情。
多少年的冬去
春来,多少年的隐忍与执着,多少年的寂寞与守望,历史在这里折断了嗓音,它仿佛就是巨大的磨盘研磨着灰色的时光。
刻在墙上的文字在夕阳的
余晖中目送着一个又一个日子悲壮地离去。
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隐藏
了多少无常世事,吞咽了多少惆怅与苦涩。
②青山如黛,碧草如丝,江水在时间的磨砺中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纯真,向它该去的地方流去,不舍昼夜。
任何的兴衰荣辱、时代变迁都似乎与它
无关。
愁肠百结的是这门窗紧闭、缄默不语的望江楼。
爱情早已苍老无语,它在岸边站成一座城市的标记,在浩渺烟波中站成一个永不透露的承诺。
它不需要被赞美,朴素得如苍穹永恒的淡蓝,或是古老长城那永远的深灰。
它目睹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望着时光如落木萧萧而下,多少种命运,多少
种凄凉,多少种无奈……阅尽沧桑,却依然无法让内心生出坚硬的老茧。
③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江山与权谋明争暗斗的喧嚣。
对于
一座古老建筑的探寻,人们争先恐后想要找到的也是那些王公贵族、文武
官员留下的痕迹。
光绪七年,钦差大臣吴大澂到宁古塔巡查边务,宁古塔
副都统容峻为其在牡丹江畔建造望江楼,作为住所。
吴大澂,字清卿,出
生于江苏吴县,是清代金石学家、书画家和诗人。
光绪十一年,吴大澂奉
旨再来宁古塔,与俄使勘界,在望江楼短暂停留,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
他凭栏远眺,心中既有对前尘往事的回忆,同时也生出一丝伤感与留恋,
于是写下了《登望江楼题诗》:“忆昔临江筑小楼,与君传酒话中秋。
自
径一去三年别,那想重来两日留。
旧事思量纪龙节,新图商榷定鸿沟。
国
恩未报归和远,敢把闲情寄白鸥。
”而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如沙砾一样默默
无闻的人却终将成为烟尘,消散在天际。
他们甚至没有被遗忘的幸运。
江
水在大地上流淌,而另一条隐秘的河流在历史的掌心流淌。
④青苔葳蕤,石阶湿滑,古老的望江楼在月光的浸润中泛起柔和的光。
江畔小路冷清下来,高大的榆树弯曲的树枝也在夜风的抚弄下有了些许的
灵动。
新植的杨树睁着懵懂无知的眼睛,渴求读懂那紧闭门窗内神秘的往
事与深邃的哲理。
夜,让一切变得真实起来,虚荣与狭隘被星星纤细的明
亮刺破。
(有删改)
文章第③段中叙述吴大澂与望江楼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解析回答“作用”类题目,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
内容上:“光绪七年,钦差大臣吴大澂到宁古塔巡查边务,宁古塔副都统容峻为其
在牡丹江畔建造望江楼,作为住所”说明了望江楼的由来。
吴大澂事迹的
叙述和《登望江楼题诗》诗句的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
历史内涵。
结构上:为下文作者关于历史的兴衰荣辱和时代变迁等“沉思”作铺垫。
答案①通过叙述,交代了望江楼的来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
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
②叙述这个故事,为人们对古建筑只关注王公贵族、文武官员的痕迹提供佐证,也为下文的“沉思”作铺垫。
【设问方式】
1.文章第×段写了“……”,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2.×句(段),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描绘×××后,又写了×××,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段(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知识储备】
1.开头句段的作用
(1)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2)引起下文。
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
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奠定基调。
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4)正反铺垫。
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的人、别的事或别的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
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
这种方法叫作铺垫。
无论是正面
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2.中间句段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
(3)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折)。
(4)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引起下文。
3.结尾句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
4.插入段的作用
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递进烘托、总分印证的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5.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答题模板】
分析句段作用的答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