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方法对96例患者其中40例急性心肌梗死, 5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Ⅲ_Ⅳ级患者,硝
普钠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滴注,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墒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使心衰症状很快减轻,疗效满意。

【关键词】心肌梗死后心功不全硝普钠多巴胺
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分钟,心肌就开始了病理过程,从心肌细胞坏死、纤维化、瘢痕组织形成到心肌梗死伸展、心室重构等使左心室进行性扩大,均可造
成心力衰竭,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引发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突发猝死等,
而增加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在吸氧、扩冠、抗凝、抗血小
板抑制剂、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溶栓等治疗基础上
给硝普钠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96例2003年2月—2009年2月的住院患者,男性58例,女性38例,40 例急性心肌梗死,5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Ⅲ_Ⅳ级。

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吸氧、扩冠、抗凝、抗血小板抑制剂、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溶栓等治疗基础上应用硝普钠25~50mg加
入0.9氯化钠100ml,微量泵泵入,开始5~10ug/min,根据血压水平每5~10分钟
递增5~10ug,多巴胺100m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100ml,1~3ug/kg/min 滴注,维持血压90~120/60~80mmHg之间,治疗7天。

3,观察项目:用药前心率、血压、呼吸、心功能、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肾功、心肌酶、离子等检查,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监测心率、血压、症
状改善情况。

4:疗效评定:症状减轻标准呼吸因难、咳嗽、发绀等减轻,肺部罗音减少;症状缓解标准为患者平卧时无不适主诉,肺部罗音基本消失。

2 结果
心功能改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4例死亡,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改善至Ⅰ级以上,有效率为90%,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死亡,2例死于肾功不全,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猝死,,有效率89.28%,心功能
均改善Ⅰ级以上,总有效率89.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心电图上出现相应区域ST段抬高时,除变异性心绞痛外,已表明此时相应
的冠状动脉已经闭塞而导致心肌全层损伤,此类患者大多数进展为较大面积Q波性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常为相应冠状动脉尚未完全闭塞,心肌缺血
损伤尚未波及心肌全层,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及T波倒置,也可进展为ST段抬
高性心肌梗死。

决定心功能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梗死面积,梗死面积占左室心肌25%以上时临床即可出现心力衰竭,梗死面积达40%以上时则表现为心源性休克。

一方面左心室大面积梗死导致左室及各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急剧下降,引起左室舒
张末容积增加和左室舒张压升高,导致肺淤血和肺水肿。

另外,心肌收缩力急剧
下降又引起心排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周围脏器灌注不足,严重时可导致心
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常在心肌梗死后的最初几天内发生,或疼痛、休克好转阶段
出现,发生率32%~48%,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进行性加重。

坏死组织1~2周
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在6~8周形成瘢痕愈合,称陈旧性或愈合性心肌梗死。

在发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梗死区室壁变溥,呈弧形伸长使“功能性梗死面积扩大”即(心肌梗死伸展),其使心衰发生率明显增加。

另外因心肌损伤、压力负荷及容量负荷变化使心肌体积增大,形状改变,梗死节段心肌变溥,非梗死节段
心肌增厚,即(心室重构),出现左心室进行性扩大。

所以心肌梗死是心室扩大
和心功不全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洋地黄制剂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的24小时内使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危险,且增加心肌耗氧量,损害心肌的松驰性,肌酸激酶升高, 应慎用.多巴胺是广泛应用的具有拟交感活性的正性肌力药物,能
刺激心脏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腺苷环化酶使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酸腺苷,促进Ca离子进入心肌细胞膜,选择性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
改善心功能,并且小剂量多巴胺激活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
起到保护肾脏作用,间接利尿。

多巴胺与硝普钠合用,即克服了多巴胺增加心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左室后负荷增加的缺点,也避免了硝普钠引起低血压的不良反应,使心力衰竭症状、体征很快消失或减轻,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钱学贤,戴玉华.孔华宇等现代心血管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