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应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1.大孔树脂规格的选择 2.影响树脂纯化效果的因素及工艺条件 3.纯化条件的规范 4.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建立 5.树脂稳定性考察
下面将详细介绍
1.大孔树脂规格的选择
首先要确定处方或天然植物的有效成分或组分;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了解和掌握需分离化合物或组 分的类别(如多糖类、皂苷类、黄酮、有机酸、 生物碱等)、分子体积的大小、酸碱性的强弱、 溶解性能等参数,获得所选用的适当孔径的大孔 树脂; 最后通过试验研究筛选树脂的种类、型号及其树 脂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
80 % 乙 醇洗脱
0.0664

碱水洗 脱 0.0109

95 % 乙 醇洗脱 0.0121
13.40
2.20
2.44
0.3347 0.0224 0.0161
85.00
5.68
4.09
4.评价指标与方法的建立
4.1 树脂的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4.2 树脂纯化工艺合理性评价指标与方法4.2.1 纯化效 果的数量评价 ①沉降速度(sedimentation density)
2.影响树脂纯化效果的因素及工艺条件
①树脂性质
树脂的理化性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很大,一般要求树脂的 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和机械强度好。
一般地对分子量小的物质,选择比表面积高及孔径较小的 吸附剂。
②药液PH值
PH值影响某些药物的解离度,亦即影响该化合物与溶剂的 亲和力,从而影响到被大孔树脂吸附的难易程度。一般情 况下,酸性物质应在酸性溶液中吸附,碱性物质在碱性溶 液中吸附。
③药液浓度 大孔树脂的吸附量与药液浓度符合Frendich经典吸附式和Angmur经典吸附式,即药液 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加。但药液浓度增加有一定限度,即不能超过树脂的吸附容量。 ④溶剂 一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越大,树脂对该物质的吸附力就越小。 ⑤上柱药液的温度
上柱药液的温度升高,树脂的比上柱量下降,说明中药成分在树脂上的吸附过程为一 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树脂吸附容量的提高,温度太高会影响吸附效果。
HP50
49 400 1.0 >500 1.01
SP82 5 58 1050 1.6 57
1.01 690
SP70 0 1260 2.3 93
1.01 690
SP70 880 1.7 81 1.01
SP20 7 50 630 1.1 105
1.18 780
聚甲基丙烯酸酯类
DIAION HP系列
HP2MG 61 470 1.2 170 1.09 720
1.32 1.28 1.29 1.30 38
1.34 1.29 1.30 1.30 25
皂甙、黄酮、萜类 天然色素、内酯
1.20
-
-
1.18
1.19
-
-
1.15
1.18
-
-
1.15
1.20
-
-
1.18
76
-
-
101
酚性甙、黄酮、弱极性生物碱、皂甙、内 酯
1.04 1.05 1.06 1.06
生物碱、酚性甙、 黄酮、低聚糖
实践证明,室温对试验几乎无影响,超过50℃时,吸附量明显下降,而在一定的温度 范围内,上柱药液的温度越高,洗脱效果越好,故应注意上柱药液温度
⑥盐浓度 无机盐的加入降低了吸附质在介质的溶解度,从而有利于大孔树脂的吸附。 ⑦树脂柱径高比 合适的径高比可为分离提供较高的柱效,从而更有利于大孔树脂的吸附与分离 ⑧树脂柱的清洗 ⑨洗脱液的选择及解吸 常用的方法是用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对弱碱性物质则宜在酸性溶液中解吸 吸附若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 对于易挥发溶质可用热水或蒸汽解决。
类型
品名
水含量% 比表面㎡/g 孔体积ml/g 频度孔半径Å 比重 外观密度G/L 溶胀 甲苯 甲醇 丙酮 乙酸丁酯 吸附量g/l 头孢菌素 适宜分离 成分群
三菱化学树脂性能表征
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类
DIAION HP系列
SEPABEDS SP系列
HP20
56 600 1.3 260 1.01 680
⑤保留率(reservatior ratio) R=M洗脱/M浸出×100% ⑥纯度(purity) P=M成分/M总固体数×100% R、P是评价树脂的效果、范围、质量及效益的重要参 数
ρ =W/V
W为干树脂的质量;V为水中沉降后的体积
ρ是用于体积一质量的换算参数,可准确评价树脂上
柱、吸附、洗脱的效果
②比上柱量(saturation ratio) S=(M上-m残)/W M上为柱液含量,系 药液体积×浓度,即药材量 M残为过柱流出液含量,等于流出液体积×浓度 S是评价树脂吸附、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
③比吸附量(absorption ratio) A=M上-M残-M水洗 M水洗为水洗液含量 A是评价树脂真实吸附能力的指标,同时也是选择树脂 种类,评价树脂再生效果的参数
④比洗脱量(eluation ratio)
E=M洗脱/W M洗脱为洗脱液含量,等于洗脱液体积×浓度 E是评价树脂的解吸能力与洗脱溶剂的洗脱能力、选择 树脂种类及洗脱溶剂的参数。
3.2 药液的上柱吸附分离 3.2.1 上柱终点的判断 泄漏曲线的考察 3.2.2 水洗终点的判断 TLC检视、理化检视及洗脱成分的测定 3.2.3 解吸终点的判断 3.2.4 复方比上柱量的确定
复方与单方中小檗碱在LD605树脂中比上柱量和比吸附量的比较
小檗碱
比上柱量/mg.g-
1
比吸附量/mg.g-
3.纯化条件的规范
3.1 树脂前处理与树脂再生的合理方法和标准 3.1.1 树脂的前处理及检查方法 有机物限量的检查 残留物限量的检查 3.1.2 树脂再生合格的检测指标 可用比吸附量、比洗脱量或吸附容量的稳定性作为衡量和控制指标。纯化同一品种的 树脂,当其吸附分量下降30%以上时,则应视为不宜使用。 3.1.3 树脂的污染 树脂污染的几种情况 原水中有机物和胶体硅 重金属污染 树脂运行中高分子的裂解造成破碎或交换容量下降
1复方中 0.887 源自.807单方中 21.12 19.66
3.2.5 不同解吸部位的考察
未上柱和上柱不同解吸部分的干膏含量和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
名称
未上柱
干膏质 量/g
干膏质 量比/%
总碱含 量 /mg.g-1 总碱含 量比/%
04958 100.0 0.3938 100.0
水洗脱
0.4064 87.97 0.0206 5.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