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说明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

但是,这种状况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而得到改变。

适宜而有新意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合适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让一节看似普通的说明文教学课,摇曳生姿。

教学设计;审美体验;感知创造G632 A一、教学设计与策略《苏州园林》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经典美文,是叶老应邀为一部摄影集写的序。

既然是为摄影集写序,那么仅仅把这篇文章定义为普通的说明文,很显然失之偏颇。

我想人们翻阅苏州园林的照片,无外乎就是想身临其境般地去感受它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

而作为序文,叶老在进行创作时也必然会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我们阅读本文在赞叹作者条理清楚地说明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同时,苏州园林的美一次又一次进入我们的眼帘,更进入我们的心中。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对美的探寻应该成为一个重点内容。

据此,我预设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为教学主线,引领学生完成本课学习。

这一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深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结构还不完善,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要完成本课的学习,我想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创设平等而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其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逐层次地理解美的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特点,了解本文总分式的说明结构。

?^程和方法目标运用合作探究、点拨引导等方法,引导学生逐层次理解美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获得美的体验,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其中,使学生整体感知苏州园林特点,了解本文总分式的说明结构,获得美的体验,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去逐层次地理解美的内涵,无疑会成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拟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努力创设情境,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同时,运用情境创设法、诵读品析法、情感体验法等教法和学法,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学习。

基于以上设想,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环节如下环节一情境导入。

此环节由学生身边的自然风物说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初步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并自然引入人间美景――苏州园林。

环节二读品赏析。

此环节我又分为三个环节,即初读课文――感知美、听读课文――欣赏美、妙笔生花――创造美。

三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自然衔接。

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在听中去欣赏、在说中去品味、在写中去创造,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三推荐阅读。

此环节,向学生推荐三部作品,即《叶圣陶童话选》、余秋雨《白发苏州》、陈从周《园日涉以成趣》。

此环节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

二、教学过程实录师很高兴能来到营口16中来给大家上这节语文课。

我是第一次来营口,这几天每天晚饭后,我都喜欢一个人漫步在营口的大街小巷,那时,夜幕低垂,华灯初上,晚风习习。

我的周围弥漫着槐花的香气和各种烤串的味道。

(学生笑)营口美不美?(学生齐答美)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最美的风景。

可是,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它的美却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甚至千百年来,在江湖中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上有天堂――(学生下有苏杭)哦,这句话都传到营口了。

(学生笑)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领略苏州这座城市标志性的美――苏州园林。

(板书苏州园林)师请同学们打开书,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本文,注意解决两个问题一、看看哪些字你还不认识、不理解,利用书下注释或工具书解决;二、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注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苏州园林整体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生(在下面阅读课文。

大多数学生采用默读的形式。

有的学生边读边翻字典;大约5分钟后,学生开始圈点勾画。

)师我喜欢大家安静阅读、细心思考的样子。

(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

)哪位同学能给读一读?生(两名同学站起来,正确读出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了“对称”一词中“称”的读音)师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生(沉默)师那么老师问一个,“因地制宜”什么意思?生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师很好,在书下注释,把它划下来。

希望同学们课后把这些字词积累好。

师我们思考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生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生2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生3我认为是,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生4我赞同生1。

因为作者说“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共同点”和“一致追求”这两个词语能看出来这句话写的就是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生5我也认为是这句话。

生2说的是苏州园林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是一个方面,而不是整体。

师大家好像越说越清晰了。

那么有的同学认为“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这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你是怎么认为的呢?生(沉默)师我们先看看“标本”是什么意思?生6“标本”是样本、典范的意思。

其实这句话说的是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样本。

师那么,这句话应该说明的是苏州园林的――生(3、5个学生齐说)地位。

师我们拿起书来一起读一下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大屏幕出现整体特点的语句)生齐读,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的?生1花墙和廊子生2假山和池沼生3花草树木生4建筑的布局生5门和窗师介绍了这么多的事物?你能找出相照应的句子和段落吗?生1 建筑布局是在文章的第3段,假山池沼是在第4段。

生2第5段介绍了花草树木的映衬,第6段介绍的是花墙和廊子。

师(大屏幕出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除了这些还有没有?生7、8、9段分别从角落、门窗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说明的。

师(大屏幕出现注重角落布置;注重门窗雕镂注重色彩搭配)文章分别用四个“讲究”三个“注重”来说明什么了?生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师对,你看作者先概括说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然后分别从七个方面一一道来。

(屏幕显示总―分)这样的文章就显得条理清楚,我们读起来就一目了然。

我们写文章也应该学习这种总分式的结构。

我还想问大家为什么作者先四个讲究再写三个注重呢?生1因为像“角落”这样的地方都属于苏州园林的细节的地方师我赞赏你选的这个角度。

你认为以上我们谈的这些哪些是苏州园林的细部特征呢?生1角落、门窗、色彩生2四个讲究主要写的是苏州园林的整体面貌。

这样安排作者是先写整体再写细部。

师(屏幕显示整体――局部)我们说这是从整体到局部。

你看叶老写文章多讲究啊!这就是文章的结构美!说到这苏州园林到底有多美呢?我们好像还不是太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视频朗读,一起再次走进苏州园林。

这次你要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欣赏,用心灵去感受,然后你告诉我苏州园林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教师播放苏州园林的视频朗读。

本视频教师精心挑选,每一句话都和所描写的景物一一对应)生(学生面带微笑认真倾听欣赏)师请你用一个字告诉我苏州园林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美!师(板书美)是啊,还有哪个字能比美更能概括出苏州园林给我们的感受呢?那么苏州园林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再去细细地品读课文,然后说出你所看到的美。

(给学生品读课文的时间,有的学生悄悄议论)生1安静。

苏州园林具有安静的美。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希望我们每位同学的观点,到文中都能找到依据。

生1“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师“这些颜色”都指什么颜色呢?生1有白色和浅灰色。

师白色的墙壁、灰色的屋顶、嫩绿的小草,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这是一种素雅之美,(板书素雅)接着说。

生2“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这是一种繁华的美。

师是什么让人们感到“繁华和欢悦”?生2开放的鲜花。

师是啊,满园开放的鲜花,带给人们多少欢欣与活力啊!你说的是一种活力之美。

(板书活力)生3我想说的是,苏州园林的建筑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这体现了苏州园林的自然美。

师(板书自然)建筑的不对称体现出一种自然之美,那么我想问大家,对称就不美了吗?生(有几个学生齐声说美)师那么对称有怎样的美呢?生(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有说严谨的美、有说和谐的美、有说是图案的美,教师予以肯定)师是的,不是只有不对称是美的,生活中许多对称也是很美的。

比如说你们都看我,耳朵一边一个,如果我要追求一下自然美(捂住自己左边的耳朵,同学大笑),对啊,这样就不美丽。

还好我虽然长得丑一些,但没长得太自然,太任性。

(学生大笑)接着说吧。

生4我想谈谈花墙和廊子,“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更增添了一种层次感。

生5我认为是朦胧感。

师是啊,朦胧的世界有朦胧的美。

很多美不是一眼看出来就美,美是讲究委婉含蓄的。

(板书含蓄)就像古人写美女一样,美女的出场一般都是――(学生说很慢)对,那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接“犹抱琵琶半遮面”)。

你想想如果这样写一个女人“分开人群,迈大步走到前场”这是美女形象不?(学生笑说不是)对,这是母夜叉孙二娘的形象。

(学生大笑)师所以说“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给我们创设出一种境界。

化用一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学生齐接“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说了苏州园林这么多的美,其实就是想告诉所有的人,苏州园林就是――(学生答一幅画)(板书画)师苏州园林的建造,是讲究三重境界的。

就是生境、画境、意境。

生境就是讲究自然之趣,画境就是要让人们感到“如在画中游”,那么苏州园林为什么还要讲究意境呢?我们先来了解苏州园林是做什么用的。

生观光旅游。

(学生笑)师其实苏州很多园林都是当时文人墨客或者才子佳人居住的地方。

你想想这些人住在这里每天最主要的是做什么啊?生吟诗作画。

师对,要想吟诗作赋,就必须得有那种创作的意境啊?在麻将室里永远写不出好诗吧?(学生笑)因此,苏州园林的建造非常讲究意境。

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意境中来吟诗作赋。

师(屏幕出现《天净沙?秋思》)这是我们刚学过的一首元曲,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师谁能告诉我,这首元曲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生前三句没有动词,只是词语的堆叠。

师是的,那这也算经典吗?我说算,这叫“一字一传神,一词一境界”,那你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吗?(屏幕出现请你选用下列词语,完成《天净沙?苏州园林》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蔷薇翠竹枯藤荷花芭蕉睡莲古树小桥流水落霞绿草游廊木香灰瓦白墙游鱼……)生(微笑,满含期待,有一学生说老师,给我们点时间。

)师好的,那就给你们一段时间,开始创作吧!(学生开始冥思创作,有几个同学小声议论,大约4分钟后,第一个学生举手示意创作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