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讲 茹志鹃及其《百合花》

第六讲 茹志鹃及其《百合花》

❖ B.作品摆脱了“英雄”概念的束缚,用了较 大篇幅写了小通讯员与“我”和新媳妇两位女 性的关系。在小通讯员送“我”包扎所的路上, 初步展示了他的性格,使得小通讯员腼腆淳朴 的个性得以明显展现。向新媳妇借被子的失败, 是他性格的进一步展示。作品还通过小通讯员 与“我”告别时插在枪筒里的野菊花,生动形 象地战士了他活泼可爱的一面。
.
❖ 坚持以小见大,从生活侧面去反映时代风 云,通过人物自身之间去刻画人物性格,通 过人物自身的言行去表现人物的感情,逐
步形成了茹志鹃温馨秀美的独特风格。
❖ 二、《白合花》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 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前,小通讯员送 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 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 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
.
❖ 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 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象忍了一 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 小战士牺牲后,新媳妇很悲痛。她一针 一线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把那条 “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 在小战士身上。作家正是通过这条精心 设计和挑选的有着“象征纯洁与感情” 的百合花被子,最终完成了自己对战争 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歌颂。
第六讲:一首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赞歌
茹茹志鹃短篇小说的取材范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 面:一是解放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如《关大 妈》、《百合花》、《澄河边上》、《同志之 间》、《三走严庄》等。另一是社会主义时期 的生活,主要是大跃进时候的新人新事,如 《妯娌》、《春暖时节》、《如愿》、《里 程》、《静静的产院》和《阿舒》等。前者重 在讴歌根据地人民和子弟兵之间的鱼水关系, 革命同志之间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后者往往 通过对一个家庭内部矛盾纠葛的剖析,为读者 描绘出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以至人们内心深处引起的 微妙变化和巨大影响。虽然茹志鹃的创作有一 种日益侧重现实题材的趋向,但正如茅盾在当 时就指出的:“作者取材于解放战争的作品更 胜于取材于大跃进时期的作品
.
本文都有哪些细节描写?都起到了什么 作用? 1、小战土枪筒里插放的装饰物。 2、肩膀上衣服的破洞。 3、给我的两个馒头。 4、撒满百合花的被子。
.
当春天再来的时候 遗忘了的野百合花仍然会在同一
个山谷里生长 在羊齿的浓荫处仍然会有 昔日的
馨香 可是 没有人 没有人会记得我们和我们曾有过 的欢乐和悲伤 而时光越去越远 终于只剩下几首佚名的诗 和一抹淡淡的 斜阳
我:“我”微微有些女性特有的撒娇,如走不动路啦,主动与小通
讯员认老乡啦,甚至带有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没有等等,表现出一种战争 年代思想感情开放的新女性特有的“泼辣”,以反衬小通讯员的外表腼腆 淳朴和内心荡漾着对女性的喜悦。
.
人情美 一首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作者写出这样一个鲜亮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 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一首荡气回肠的挽歌
.
茹志鹃的《百合花》的特点
(1)风格:清新、 俊逸——明快中见 沉思,简洁中含蓄, 柔和中见刚毅,抒 情中见冷静。 (2)精心塑造普 通人的形象 (3)前呼后应的 细节描写
.
❖ (4)独特的女性视角p39
❖ “我”是个穿针引线的人物,具有强烈的 性别意识。作品不仅通过“我”带有女 性特征的细微观察,使小通讯员和新媳 妇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通过“我” 富于浪漫气质的想象,使作品充满抒情 色彩。比如:“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 家乡天目山拖毛竹时的情景:“我朝他 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 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 窄窄的石级山道
.
❖ 思考题 ❖ 1.阅读作品并重点了解故事情节的安
排和重心转移、小通讯员的性格特 点、“我”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 用以及新媳妇对小通讯员态度的变 化等。
.
❖ 2.简析《百台花》中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 作者在作品中是如何展示的?
❖ A.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是质朴、憨厚、不善 言辞,怯于与女性交往,又活泼可爱。
.
盘旋而上。一个肩膀宽宽的小伙,肩上 垫了一块老蓝布,扛了几枝青竹,竹梢 长长的拖在后面,刮打得石级哗哗作 响。”语言不多,却充满诗情画意。
新媳妇的形象描写:“门帘一挑,露出 一个新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 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 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是新的。我 看她头上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 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 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 里
.
.
小通讯员
人性美 人情美

新媳妇
.
人性美的赞歌 小通讯员:天真质朴,不乏关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
活充满情趣 ,憨厚腼腆,危急关头却能挺身而出舍己为人。
新媳妇: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 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 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