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了解物权法的几个知识点
全国人大审议并高票通过的《物权法》将从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共5编19章247条,涉及公私财产平等保护、住宅建筑用地70年后自动续期、不动产统一登记等。
这部万众瞩目的法律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本文结合《物权法》条文,就老百性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以期读者有所收益。
一、什么是物权?
物权的概念以法律形式加以界定还是首次。
《物权法》第二条第三款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物权法》对物权的法律属性规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制度:即一是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及其内容由本法和其他有关物权的法律规定;二是物权公示原则:公示就是对物权所有人对其所享有的物权信息公开表示;三是物权优先于债权的原则:动产或不动产,既是物权的支配物,又是债权的标的物,优先保护物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四是不动产的登记制度。
通俗地讲,大到房屋、车子,小到一针一线都属于物权的范围,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非法破坏、哄抢、私分和截留。
二、不动产物权采取登记公示制度对老百姓会有什么好处?
此次出台的《物权法》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不动产物权的合同效力。
此外,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同时,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
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有了严格的物权登记规定,开发商想要“一房多卖”基本没戏,而购房者在产权登记的保护下,无疑将大大地避免私有财产受到侵害。
而另一个细节就是,物权法中规定,不动产登记费按件收取,不得按照不动产的面积、体积或者价额的比例收取,具体收费标准将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规定。
三、70年后,老百姓的房子怎么办?
建设用地使用权问题一直是购房者关注的话题,特别是近两年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后如何办的讨论日益热烈。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最高期限,住宅用地为70年,工业和综合用地均为50年,商业用地则为40年;而对于到期后的各类型物业该怎么办却没有规定。
作为“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不受侵害”的一个重要体现,施行的物权法做出了明确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尽管物权法中并没有对续期的
土地使用费支付标准和续期年限,以及如何续期等细节问题予以规定,但“自动续期”意味着自己拥有的房产不会在期满后被收回,物权恒定、百姓才有恒心。
四、不动产(房屋)预告登记是怎么一回事?
《物权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它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预告登记。
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
这一条规定的颁布明确了预告登记的效力,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可以大大遏制现实生活中,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一房二卖”的情况。
此前,购房者与卖房人签订买卖合同,支付了部分房款后,等待房产证下达。
期间,有一些卖房人又把房子转卖给了别人,并给别人办出了房产证,结果就造成了多位购房者抢房,并和房产公司打起了连环官司。
今后,购房者在和卖房人签订了买卖合同后,可以到房屋登记机构办理预告登记,在付完房款后,再进行产权登记。
这样就可以避免“一女二嫁”“一房多卖”了。
要注意的是,从可以办理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要登记,否则预告登记就失效了。
另外物权效力的消灭并不一定导致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合同效力,如出现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另一方仍可以以违约之诉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对方依法律规定或者双方约定予以赔偿。
五、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权益被侵害是否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以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以集体名义作出的决定,或者这些组织负责人作出的决定,认为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只能通过信访等行政途径解决,而不能进入司法程序,由于种种原因权利人的权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久不决。
《物权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对权利人权利被侵害后的救济途经作出了明确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因此,这类人员以后权利被侵害后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城里人能否在农村购买宅基地?
《物权法》出台前,城里是否可以在农村购买宅基地倍受社会关注的,物权法草案提出“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这一草案条文遭到了代表们的一到反对。
最终没有被正式写入物权法。
主要原因一是“禁止规定”与物权法物尽其用的原则相违背,二是给缩小城乡差别设置了法律障碍,既然农民工进城务工可以购买城市商品房,为什么城里人就不能在农村购买宅基地使用权呢?三是我国存在不少商家到农村建房子、办企业,如果法律对此作出禁止性规定符合我国现状,也不利于市经济机制的培育。
因此,物权法对此未作明确的规定,以给法律的实施留有一定余地。
七、动产交易什么时候生效?
过去,我国民法通则对动产交易发生效力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物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例如:甲与乙约定,甲将一头牛卖给乙,当即乙将牛牵回家,乙于第二天将款项支付给
甲。
不幸的是乙将牛牵回家的当晚被雷击死。
按照物权法规定,这一损失只能由乙自己承担。
八、拾金不昧会变味吗?
物权法第112条规定:“所有权人等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所有权人等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无权请求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费用,也无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该条文规定与我国传统拾金不昧的道德观念相抵触,是此次人大审议物权法出现较大争议之一;考虑到我国国情,物权法没有承认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
但是,对于拾得人在保管遗失物的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物权法本条明确规定,拾得人有权要求失主予以偿还。
这样规定的理由在于:拾得人或者保管遗失物的机关对遗失物处于无因管理人的地位。
依据无因管理法律关系,管理人有权要求本人偿还其从事管理事务所支付的费用以及赔偿所遭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