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心得体会
自从第一次上了音乐鉴赏课,我就对这门课很感兴趣。
无论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音乐本身,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我都觉得受益匪浅。
经过一学期的相处和学习,在音乐方面我也略有所知,了解了不同音乐的发展史。
无论是古代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以及中外艺术歌曲,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也了解了很多。
同时知道了许多音乐方面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以及他们不为人知的艰难创作历程。
当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每一个作品后,在我们了解了一首歌或者一首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之后再去听每一首歌,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不像以前总是很盲目的去听歌,根本什么都不了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多经典的音乐遗忘了。
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对我们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态度。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学生违反纪律打扰到老师上课了,老师的处理方式,我觉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师同样保持很投入地讲课。
一堂90分钟的课,老师总能带动大家的听课兴趣,每堂课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
这也是唯一一门可以让我聚精会神连续听两节的课。
第一次去听课的时候,就喜欢听老师唱歌,很动听。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们也欣赏到了许多著名的曲目。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梁祝》赏析。
“指点梅花曲皆无,扶醉且听梁祝。
”当拨起《梁祝》这断魂的琴弦,心从来没有过的感动、悲凄、落泪、无奈……唯有这凄凉的琴声还能告诉现世的世界,爱情是存在的。
毋庸怀疑,在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永挥不去的影子,即使点点的怀念也是爱的心情。
老师给我们播放《梁祝》的时候,只感觉心随弦在拨动,爱与誓言在交汇。
《梁祝》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因素,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
作者将故事的主要情节概括为乐曲三个部分音乐表现的内容,将这三个部分融于欧洲传统奏鸣曲式的结构框架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分别作为乐曲的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忠诚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最后化蝶的描写,极富于浪漫色彩,可谓全曲的点睛之笔并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成功地将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为一体,用音乐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一动人的故事。
爱情主题:在轻澈的竖琴伴奏下,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爱情主题”,它由越剧唱腔的典型音调演化而来,纯朴、优美、动情,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甜蜜而美好的爱情。
草桥结拜: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情意融融,比拟主人公漫步于草桥亭畔,结拜手足的情景。
主题再现:乐队全奏的爱情主题,进一步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友谊和深厚情意。
连接部:这是在钢琴衬托下小提琴演奏的华彩段,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爱慕之情。
抗婚:沉重的大管和大提琴齐奏及低沉的大锣作为悲剧的预示,造成惶惶不安的气氛。
象征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以中低音铜管齐奏为主体的低音线条,用粗暴的音色奏出,威严、冷峻而凶狠。
接着是小提琴用散板双弦演奏的激昂音调,表现出祝英台的痛苦与激愤;象征祝英台抗婚的主题由小提琴演奏,作曲家借鉴中国乐器琵琶的扫弦技巧,用强烈的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反抗者的精神和形象。
接着,“抗婚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交替出现,将音乐推向第一个矛盾冲突的高潮,描述祝英台激烈的抗婚场面。
楼台会:由小提琴及长笛奏出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哀伤的慢板主题。
接着是独奏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动情的复调旋律表现一对深爱的主人公生离死别的伤感,如泣如诉、感人挚深。
哭灵投坟:音乐转为急板,情绪急骤变化,悲愤的音调、紧张的节奏,形成了展开部的第二个音乐高潮。
化蝶:在宁静的音乐气氛中,飘逸的长笛旋律和竖琴的刮奏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仙境。
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再现了爱情主题,钢琴奏出流水般的晶莹音响,弦乐群轻盈的拨奏扑朔迷离,象征梁、祝死后化成一对蝴蝶,在天堂翻飞起舞,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