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资料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资料

目录概述 (2)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3)实验二单级放大电路 (6)实验三射极跟随器 (13)实验四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 (16)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 (18)实验六负反馈放大电路 (21)实验七比例求和运算电路 (24)实验八积分与微分电路 (28)实验九有源滤波电路的设计 (31)实验十RC 正弦波振荡器 (32)实验十一整流、滤波与稳压电路 (36)实验十二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39)实验十三万用电表的设计与调试 (40)概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采用多层次教学方式。

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设备,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稳压电源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2、掌握基本的实验测试技术以及电子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能设计常用的电子系统,并进行组装调试。

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3、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查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

4、能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1、双踪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数字万用表4、直流稳压电源5、交流毫伏表三、实验预习要求实验前应仔细阅读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各仪器面板旋纽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1 所示。

图1-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测量仪器连接示意图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为共地。

信号源和变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

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1、直流稳压电源:为电路提供能源。

2、示波器 (1)寻找扫描光迹点在开机半分钟后,如仍找不到光点,可调节亮度旋钮,并按下“寻迹”板键,从中判断光点位置,然后适当调节垂直(↑↓)和水平(←→)移位旋钮,将光点移至荧光屏中心位置。

(2)显示稳定的波形为显示稳定的波形,需注意示波器面板上的下列几个控制开关(或旋钮)的位置。

a.“扫描速率”开关(t/div)——它的位置应根据被观察信号的周期来确定。

b.“触发源选择”开关(内、外)——通常选为内触发。

c.“内触发源选择”开关(拉YB)——通常置于常态(推进位置)。

此时对单一从YA 或YB 输人的信号均能同步,仅在作双路同时显示时,为比较两个波形的相对位置,才将其置于拉出(拉 YB) 位置,此时触发信号仅取自YB,故仅对由YB 输人的信号同步。

d.“触发方式”开关——通常可先置于“自动”位置,以便找到扫描线或波形.如波形稳定情况较差,再置于“高频”或“常态”位置,但必须同时调节电平旋钮,使波形稳定。

(3)示波器有五种显示方式属单踪显示有“YA”、“YB”、“YA+YB”,属双踪显示有“交替”与“断续”。

作双踪显示时,通常采用“交替”显示方式,仅当被观察信号频率很低时(如几十赫兹以下),为在一次扫描过程中同时显示两个波形,才采用“断续”显示方式。

(4)测量波形的幅值在测量波形的幅值时,应注意Y 轴灵敏度“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顺时针旋到底)。

在测量波形周期时,应将扫描速率“微调”旋钮置于“校准”位置(顺时针旋到底),扫描速率“扩展”旋钮置于“推进”位置。

3、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

输出信号电压幅度可由输出幅度调节旋钮进行连续调节。

输出信号电压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进行调节,并由频率计读取频率值。

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4、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直流信号值。

5、交流毫伏表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

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处,然后在测量中逐渐减小量程。

接通电源后,将输入端短接,进行调零。

然后断开短路线,即可进行测量。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1、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接通电源,调粗调与细调旋钮,使两路电源分别输出+6V 和+15V,+15V 和-6V,+12V 和一-12V,用万用轰“DCV”档测量输出电压的值。

2、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1)熟悉示波器面板上各按键的位置、用途及使用方法。

(2)连通电源,仪器执行所有自检项目,并确认通过自检。

(3)观察示波器本身自校准信号的波形,测量其频率和峰-峰值。

3、熟悉信号发生器面板上各旋扭的位置、用途及使用方法。

4、用示波器观察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波形。

(1)打开信号发生器电源开关,调节其输出电压(峰值)为5V,频率为1KHz 的正弦波,接至通道1,用数字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

(2)旋转“V/格”“秒/格”钮,选择标尺系数;旋转位置钮,调节波形在显示屏上位置。

(3)直接测量法按下“MEASURE”(测量)钮和对应的斜面钮,调出所要测量的内容,记录相应的读数。

如峰-峰值、频率、周期、均方根值等。

(4)光标测量法按下“CURSOR”(光标)钮和对应的斜面钮,调出所要测量的内容,旋转“位置”钮,调节两条光标线,测量电压、周期和频率。

5、熟悉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插入COMMON 孔,红表笔插入V-Q 孔,分别选择不同的功能键及对应的档位,测量交流电压、直流电压及电阻。

六、实验报告要求1、设计数据表格,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所测内容和标称值进行比较并进行误差分析。

实验二单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和测量方法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习测量放大器Q 点,A V ,R i ,R o 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

4、熟悉晶体管偏置对工作点及动态范围的影响。

5、测量放大器的动态范围,观察非线性失真。

6、研究负载对非线性失真和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1、双踪示波器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数字万用表 4、+12V 直流电源 5、交流毫伏表 6、直流电压表7、直流毫安表8、频率计9、晶体三极管 3DG6 X 1(β=50~100),电阻器、电容器若干三、预习要求1、阅读各项实验内容,看懂三极管及单级放大器工作原理,明确实验目的。

2、学习放大器动态及静态工作参数测量方法。

四、实验原理图 2-1 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和R B2组成的 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 E ,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 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 i 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O ,从而 实现了电压放大。

图 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在图 2-1 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T 的基极电流I B 时(一般 5~10倍),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UsU UC Lr U B ≈R R B 1B 1 + R B 2U CC- I E =B BER E≈ I C电压放大倍数U CE = U CC - I CC ⋅ (R C + R E )R || R A = -β输入电阻 输出电阻VbeR i = R B 1 || R B 2 || r be R o ≈ R C由于电子器件性能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晶体管放大电路时,离不开测量和调试技术。

在设计前应测量所用元器件的参数,为电路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完成设计和装配以 后,还必须测量和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和各项性能指标,一个优质放大器,必定是理论设计 与实验调整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除了学习放大器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必要的 测量和调试技术。

放大器的测量和调试一般包括: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消除干扰与自激振荡及放 大器各项动态参数的测量与调试等。

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测量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应在输入信号U i =0 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 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各电极对地 的电位U B 、U C 和U E 。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然后算出I C 的方法, 例如,只要测出U E 即可用I C ≈I E =U E /R E 算出I C (也可根据I C =(U CC -U C )/Rc ,由U C 确定I C ),同时 也能算出U BE =U B -U E ,U CE =U C -U E 。

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应选用内阻较高的直流电压 表。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是指对管子集电极电流I C (或U CE )的调整与测试。

静态工作点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出波形都有很大影响。

如工作点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号以后易产 生饱和失真,此时U O 的负半周将被削底,如图 2—2a 所示;如工作点偏低,则易产生截止失真, 即U O 的正半周被缩顶(一般截止失真不如饱和失真明显),如图 2-2b 所示,这些情况都不符合不 失真放大的要求。

所以在选定工作点以后还必须进行动态调试,即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一定的 U i ,检查输出电压U 0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应调节静态工作点的位置。

改变电路参数U CC 、Rc 、R B (R B1、R B2)都会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如图 2—3 所示。

但通 常多采用调节偏置电阻R B2的方法来改变静态工作点,如减小R B2则可使静态工作点提高等。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上面所说的工作点“偏高”或“偏低”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信号的幅 度,如信号幅度很小,即使工作点较高或较低也不一定会出现失真。

所以确切地说,产生波形失 真是信号幅度与静态工作点设置配合不当所致。

如需满足较大信号幅度的要求,静态工作点最好 尽量靠近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U U图 2-2 静态工作点对U O 波形失真的影响 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图 2-3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动态指标包括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动态范围)和通频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