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页

油藏工程课程设计概述页

目录1 油藏描述 (1)1.1油藏概况 (1)1.2油藏地层特征 (1)1.3油藏沉积特征 (2)1.4油藏构造特征 (2)1.5岩石学特征 (3)1.6物性特征 (4)1.7温压系统 (7)1.8原油性质 (8)1.9地层水性质 (9)1.10渗流物理性质 (9)1.11储量计算及评价 (10)1.11.1储量计算方法 (10)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 (11)1.11.3储量评价 (12)2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13)2.1导入井头数据、分层数据 (13)I / 12.2断层模型 (14)2.3网格模型设计 (15)2.4构造模型 (15)2.5属性模型的建立 (16)2.5.1渗透率模型 (16)2.5.2孔隙度模型 (17)2.6划定油水界面 (17)2.7储量计算 (18)2.8三维地质模型储量计算及储量拟合 (19)3.数值模型建立 (19)3.1地质模型导入 (20)3.2流体性质 (21)3.3相渗关系 (24)3.4储量计算 (25)3.5储量拟合 (26)4 油藏工程论证 (27)4.1油藏产能评价 (27)4.2单井产能 (28)I / 14.3开发层系划分 (29)4.3.1开发层系的分析 (29)4.3.2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30)4.4开发方式论证 (31)4.4.1天然能量驱动采收率预测方法 (32)4.4.2注水开发水驱采收率预测方法 (33)4.4.3注水开发可行性论证 (34)4.5井网密度的计算 (38)4.6井网密度和井距的确定 (42)4.7注采压力系统优化 (42)4.8注水压力 (45)4.9注水井注水量 (47)5 开发方案设计 (47)5.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47)5.2开发井网部署 (48)5.3开发方案指标预测 (49)5.4经济评价及方案优选 (54)5.5 方案优选 (55)I / 1I / 11 油藏描述1.1 油藏概况LJ油田位于G省QL山山前地带JX盆地南部LJ隆起带,区块拐点坐标如表 1.1所示。

油田内地表为丘陵,地面平均海拔830m,呈南高北低的冲积缓坡,地表高差较小,自然条件较差。

该油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干燥多风,每年4~6月为风季,年平均气温6℃,平均降水157.2mm,多集中在6~8月,偶有山洪爆发。

油田内水电、通讯设施较为完善,312国道穿过市区,沙石公路直达井场,交通便利。

表1.1 区块拐点坐标1.2 油藏地层特征LJ背斜隆起地区自上而下钻遇的地层要紧有第三系SL河群和BY河群,与下伏白垩系红色含砾泥岩呈不整合接触。

第三系I / 1BY河组的砂岩是LJ油田的良好储层,其中发育的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

依照钻井所揭露的地层岩性、电性及泥岩隔层的特征,将油田的油层段与油层进行划分与对比,划分出1套含油地层(L层),3个砂层组9个小层(表1.2)。

表LJ油田油层命名表1.3 油藏沉积特征L油藏为河流和三角洲沉积体系,要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等沉积亚相(表1.3)。

表1.3 L油藏沉积体系划分表I / 11.4 油藏构造特征L油藏位于LJ背斜带的中部,是该带的一个要紧构造。

该构造发育在第三系,其总体形态是走向为北西-南东方向的穹隆I / 1I / 1背斜,长短轴比为2.4,地层倾角一般不超过10,个不地段受构造阻碍岩层倾角变化大。

该区发育两条断层F1、F2,延伸长度分不为4.8km 、2.5km ,断距最大达70m 。

总体属于地质构造简单类(图1.1)。

图1.1 LJ 油藏砂岩顶面构造图45000004500500450100045015004502000450250018000000180005001800100018001500180020001800250018003000L 油藏砂岩顶面构造图-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100-1200-1300-1400-1500-1040-1140-1240-1340-1440-1540-1140-1240-1340-1440-1240-1340W3W1W5W4W2F1F21.5 岩石学特征L油藏储层的岩石碎屑成分,石英占80%,变化范围为70%~90%;长石与岩屑各占10%,长石变化范围为5%~15%,岩屑变化范围为5%~25%。

平均粒径为0.07~0.187mm,颗粒磨圆次棱~次圆状,标准偏差为1.432~1.680,颗粒分选较差。

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

胶结物的成分要紧为泥质和钙质。

胶结物含量变化范围为5%~15%,泥质含量为 5.9%~11%,碳酸盐含量专门少。

泥质胶结物中粘土矿物蒙脱石相对含量为41.2%,伊利石为46.8%,高岭石为12%。

纵向上L3层钙质含量高,L1层钙质含量少,泥质含量由东向西增加。

L3层发育钙质结核,其它层较少,所见结核有一定的滚圆度,是通过短距离搬运后沉积的钙砾。

1.6 物性特征依照测井解释结果,探井W1~W5井的储层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数据如表 1.4~表 1.8所示。

其中,孔隙度变化范围12.3%~23.5%,平均17.9%;渗透率变化范围47.4mD~134.6mD,平均81.8mD。

I / 1(a)按储层孔隙度大小,将储层分为五类(见表1.4)。

表1.4 储层孔隙度分类(b)按储层渗透率大小,将储层分为五类(见表1.5)。

表1.5 储层渗透率分类综上可得,该油藏为中孔中渗油藏。

I / 1表1.6 W1井测井解释(KB=719m)表1.7 W2 井测井解释(KB=808.4m)I / 1I / 1表1.8 W3 井测井解释(KB=817m)表1.9 W4 井测井解释(KB=894.5m)I / 1I / 1表1.10 W5 井测井解释(KB=891.5m)1.7温压系统W1~W5井均进行了温度、压力测试,如表1.11所示。

表1.11 W1井温度、压力测试数据I / 1图1.2 地层压力梯度曲线图1.3 地层温度梯度曲线1.8 原油性质依照W1、W3、W5井原油样品分析结果,该区地面脱气原油密度0.832~0.837 g/cm3,地层原油粘度3.18~3.25mPa.s,原始条件下原油体积系数1.0615,原油压缩系数1.20×10-3MPa-1,原始溶解气油比24.54m3/t。

I / 1按原油密度大小,将原油分为四类(表B.8)。

表1.12 原油密度分类该油藏为轻质油1.9地层水性质L油藏地层水总矿化度63700mg/L,水型CaCl2型。

要紧离子组合以Cl-—Na+为主,属有利于油气聚拢的离子组合类型。

油水处于封闭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为较高矿化度封闭型油田水型(表1.10)。

表1.13 地层水性质I / 11.10渗流物理性质W1井3个样品进行了油水相渗及毛管压力测试,结果如表1.11、表1.12所示。

其中,束缚水饱和度26%~30%,水驱残余油饱和度22%~25%,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0.315~0.331。

表1.14 油水相渗测试结果I / 1表1.15 毛管压力测试数据1.11 储量计算及评价油藏地质储量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不仅取决于储量的数量,还取决于储量的质量和开发难易程度。

关于油层厚度大,产量高,物性好,储集层埋藏浅,油田所处地区交通方便的储量,其开发建设投资相对较少。

关于油层厚度薄,产量低,储集层埋藏深的储量,其开发建设投资相对较大。

分析勘探开发效果不仅要看探明储量的多少,还要综合分析探明地质储量的质量。

因此,在我国颁布的油气储量规范中明确规定:对上报的储量必须进行综合I / 1评价。

通过计算油水边界,得到LJ油藏含油面积为5.902km1.11.1 储量计算方法目前大多数国家油气田地质储量计算采纳的方法有利用静态资料计算的类比法、容积法,利用动态资料计算的物质平衡法、产量递减法、压降法等[6]。

关于一个油气田,应依照油气田地质特征,油气田开发实践,选择适用的计算方法。

在油气田开发初期资料较少的情况下,可采纳类比法。

当油田有大量资料,圈定出含油面积,确定出油层有效厚度以及含油饱和度参数时,可使用容积法,这是一种比较广泛采纳的方法,对水驱或注水开发的油田,只能用容积法来计算储量。

物质平衡法是依照物质守恒原理计算储量的方法,只能在没有外来的气、水侵入时采纳,一般有一定压降时效果较好。

产量递减法只适用于油田压力下降,产量递减的油田计算储量。

压降法是计算有明显压力降的气田储量的一种广泛采纳的方法。

用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容积法是在油气田通过早期评价勘探,差不多搞清了含油气构造、油气水分布、储层类型及岩石物性与流体物性之后,计算油气田原始地质储量的重要或要紧方I / 1I / 1法。

依照以下公式计算地质储量oi0oi /100B S Ah N ρΦ= (式1.1)wioi -1S S = (式1.2)式中,N-油藏原油的原始地质储量,104m3; A-含油面积,Km2; h-油层有效厚度,m Φ-有效孔隙度Boi-在原始地层压力下的原油体积系数 Soi-原始含油饱和度 1.11.2储量参数的确定将表中数据,在R2V 在圈出含油面积,导入peterl 分不得到各层的含油面积如下表:表1.16 含油面积层号123456789I / 1A ,2km3.75 3.994.23 4.31 4.56 4.815.28 5.67 5.90由渗透率曲线,计算Soi=1-Swi=1-0.28=0.72将参数0ρ=0.8345kg/m ³,Soi=0.72,Boi=1.0615带入地层储量计算公式,计算得下表:表1.17储量计算层号 1 2 3 4 5 6 7 8 9 h ,m3.823.024.252.403.262.404.615.742.81φ,%16.98 17.51 13.93 21.72 15.48 17.83 15.92 19.33 21.22N ,104t149.98 126.99 148.62 138.86 144.72 130.70 239.80 405.26 235.69即地质储量N=N1+…+N9=1720.62t 104⨯单位面积操纵的地质储量为储量丰度。

计算公式如下:oi oi 0/h 100B S A NρΦ==Ω (式1.3)计算得储量丰度为Ω=293.32t 104⨯/km2 油藏中原油溶解气的原始地质储量为:sis NR G = (式1.4)式中,S G —溶解气的原始地质储量,3810m ; si R —原始溶解汽油比,t /3m 。

将N=1720.62t 104⨯,si R =24.54m3/t 代入,得s G =si NR =4.39×1083m1.11.3储量评价表1.18 储量规模评价表表1.19 储量丰度评价表表1.20 埋藏深度评价表依照储量计算结果,结合油田地质储量评价标准(表1.18~1.19),LJ油藏属于中深层-中丰度-中型油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