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傅雷家书两则》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傅雷家书两则》知识讲解

《傅雷家书两则》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傅雷(1908—1966)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是我国最好的翻译家之一。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含冤而死。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的占15种: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幻灭》等。

罗曼·罗兰的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伏尔泰的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梅里美的2种:《嘉尔曼》《高龙巴》。

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傅雷家书》为傅雷及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6月。

12年的通信时间中,信的数量有180多封,这些“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雅,又微妙又率真”的信件,起先是父亲给儿子的训诫,中途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最后是两位艺术家之间平等的交流。

知识积累1.消沉:情绪低落。

2.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

3.发泄:尽量发出(不满情绪)。

4.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5.廓然无累:空旷广阔,没有一点累赘。

6.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7.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8.借鉴: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

9.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10.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

11.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12.侵蚀.(shí):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

13.灰烬.(jìn):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

14.感触万端:因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很多种思想情绪。

15.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16.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17.涕泗.(sì)横流:涕,眼泪。

泗,鼻涕。

眼泪和鼻涕流了满面,比喻悲伤和感动的程度极深。

18.抚慰:安慰。

19.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20.传布:传播。

21.谀.(yú)词:阿谀奉承的话。

也作谀辞。

22.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得透彻的能力。

23.谦卑:谦虚,不自高自大。

24.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25.扶掖.(yè):扶持,提携。

26.赤子之心:比喻纯洁的心。

27.气吞斗牛:斗牛,北斗星和牵牛星,泛指天空。

气势大得可以吞没天空。

形容气势很盛。

28.枘凿..(ru ì z áo ):“方枘圆凿”的略语。

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枘,榫头。

凿,榫眼。

29.日以继夜:白天接着晚上,形容日夜不停。

30.羲皇上人:羲皇,指伏羲氏。

古人想像伏羲氏时代的人都无所事事,恬淡闲适。

羲皇上人,意思是成了伏羲氏时代的人。

31.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考题例析1.(2015•四川南充中考)下列关于名著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它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B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康塞尔热衷于航海,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环球探险旅行,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C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重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楚蔑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对全世界的一代代青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保尔。

2.(2015•贵州黔南州中考)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威尼斯商人》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B .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

C .《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D .《观潮》全文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名著情节的识记。

答案为B 。

要求学生对教材要求的名著阅读篇目熟读熟记,对小说主要情节清楚明白,不互相混淆。

大人国小人国是《格列佛游记》里的情节。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答案是A 。

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感情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A “毛骨悚然”指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不符合语境。

课文讲解理解主旨这两封家书是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一封是在儿子遭受挫折精神消沉之时写的。

另一封是在儿子音乐会获得成功时写的。

这两封信集中反映了傅雷的教子观:胜不骄败不馁。

也表达了他的一片爱子之情。

理清结构打消儿子向父母发泄苦闷的顾虑告诉儿子人生总有高潮与低潮 相信儿子会很好地对待生活中的痛苦 赞扬儿子在成功面前有自知之明 希望儿子永远保持赤子之心盼望儿子做新中国的“钟声”第一则 第二则傅雷家书两则 胜不骄,败不馁写作特色1.本文语言含蓄。

作者作为一名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中国知识分子,其语言风格以“含蓄”为主。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并不直接点出事情,而是从自己、从克利斯朵夫身上说开去,让儿子从别人身上吸取养料和教训。

说到处理往事时,也是用了这样一个含蓄的比喻:“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写出了所有过来人回首往事时那种无法直言的情怀。

2.使用生动的比喻,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为了说明控制情绪的重要性用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

把握重点1.如何理解文章中“赤子之心”与“孤独”?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但是在现实中,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往往并不如意,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会感到精神的孤独!2.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3.“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4.“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高清课堂:《傅雷家书两则》给我的启示PPT15】5.在这两封家书中,贯穿了一种怎样的内在精神?如何理解这种内在精神?尽管这两封家书内容不太一样,但是其中都贯穿了一种作者倡导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坚强的精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在遇到困难时,要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二是在取得成功时,要戒骄戒躁,争取更大的成功。

拓展阅读记傅雷杨绛抗战末期、胜利前夕,钱钟书和我在宋淇先生家初次会见傅雷和朱梅馥夫妇。

我们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饭后经常到他家去夜谈。

那时候知识分子在沦陷的上海,日子不好过,真不知“长夜漫漫何时旦”。

但我们还年轻,有的是希望和信心,只待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想看到云开日出。

我们和其他朋友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

到如今,每回顾那一段灰黯的岁月,就会记起傅雷家的夜谈。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

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

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

这也许因为我在他家客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时候,他听着钟书说话,经常是这副笑容。

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

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

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

一次钟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

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钟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钟书“胡闹”。

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

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

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

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

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

大人说的话,也许孩子不宜听,因为他们的理解不同,傅雷严格禁止他们旁听。

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

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

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

梅馥忙赶了上去。

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

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恢复了当初的气氛。

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

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

只听得傅雷厉声喝斥,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