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关键词:新课标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创新品质摘要: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
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
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
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创设学习的情景,激发探究欲望,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养成科学态度。
本文结合我实施新课标一年多来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
”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差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兵教兵,兵教官,官教兵”,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
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的基础。
新世纪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教师的权威从此不再建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如在讲授《化学选修1》“合金”时,我便脸带疑惑,很谦虚地向学生讨教:“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
”然后,提出合金是混合物,但却为什么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
最后学生在共同讨论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
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笔者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如“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老师觉得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虽然说得不是特别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我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学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新教材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的基本策略展望世界未来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以知识为主要劳动生产资料的产业,将成为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
在知识经济的新时期里,为增强国力,化学课程需要用什么内容教育学生,应当实现什么价值,是规划二十一世纪中学化学教育蓝图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教材(试验本),从哲学价值论的观点,来研究高中化学教育里的价值定位问题。
1 哲学角度的化学教育价值观从词源学的角度考查,一般的价值概念,无论是英语Value,德语Wert,还是法文Valeur,都不同于反映生产关系的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也有别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它表示物(未必是商品)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特殊属性,即表示物为人而存在的自然关系,或物的社会存在本性。
因此,作为哲学术语的价值,在时空领域里,它表示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供求关系,或人赋予物有用性的社会存在。
人类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不仅是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价值。
教育是达到人生最高目标,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一个基础工程。
所以教育问题受哲学价值论的支配与价值问题密切相关。
按照教育价值的定义,化学教育价值有两种含义:(1)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它讨论社会对化学教育的需要或蓝图规划问题,化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实现哪些价值,即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什么”。
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明确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是:“……。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进行思想品德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化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它讨论怎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
从化学教育的整体过程看,化学教育实践有活动目标和活动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策略这两个价值子系统。
以上的化学教育价值分类只具有相对性,不应该绝对化。
因为价值是客观的,是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供需关系中产生的,因而价值应是主观需要和客观可能的辩证统一。
如在化学教育活动中,应根据化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结构。
无论是在课程规划、教材编写、教法研究,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必须应用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指导化学教育的价值活动。
2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分析化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决定于化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而被教育者又是教育形式、方法所服侍的价值主体。
所以,化学教育价值研究,成了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必备基础。
从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化学教育会议的研究主题就是强调化学教育的价值:(1)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2)化学教育要向公众普及,化学教育既包括未来化学家的教育,也包括非化学家的教育;(3)化学教育要联系社会;(4)化学教育要在能源、环境、材料以及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
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
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
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做了几项重要改革:1 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材料是当今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
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
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李远哲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
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2化学与能源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