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王守仁李贽

中国古代文学史-王守仁李贽


•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 有难色然。予曰:“噫!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 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 鸡、饭三盂,嗟吁涕淡而告之,曰:
• 呜呼伤哉!繄何人?繄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 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 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踰千 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 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 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 与仆乎?
• 李贽
• 李贽(1573-1620),字卓吾,又字宏甫,号温陵 居士,又号龙湖叟,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嘉靖 三十一年(1552)举人,此后未应会试,循例任职, 多年沉沦下僚,生活艰难,所育子女七人只有长女
存活。曾在南京和北京国子监任教官,在礼部任司
务,任南京刑部员外郎,最后才任云南姚安知府 (1577)。三年任满后他退出了官场,迁居于湖广 黄安,几年后在附近麻城芝佛院落发为僧,妻女则 回到故乡。1601年,他因宣传对现实具有严重挑战 性的思想和叛逆行为28) 初名云生,字伯安,号阳明, 余姚(今属浙江)人,少詹事华之子。弘治十二年 (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正德初,坐救 戴铣,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丞。起南刑 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中,迁南太仆少卿, 进鸿胪卿。拜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进右副都御史。 嘉靖初论平宸濠功,擢南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卒 赠侯,谥文成,从祀孔子庙庭。少年究心词章,中 年后专意讲学,论学主于“致良知”,提倡“知行 合一”、“知行并进”,影响远及海外。为文不依 傍古人,主张直抒胸臆,俊爽畅达,不受规格句法 的约束。有《王文成公全书》。今人有《王阳明全 集》标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 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君苟死于兹兮,率 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 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 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旁之冢 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 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 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反假道学
• 《童心说》(《焚书》卷三)曰 :“然则六经、 《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 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界种种皆衣与 饭类耳” (《焚书》卷三《答邓石阳》)
• 。《童心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 者也。”
• 《焚书·答耿中丞》:“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 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 李贽居官时敢于对抗长官意志,出家后更无 视世俗礼法,在当时最骇人听闻的是他与士人 的妻女交往通信,谈佛说法。他把与她们来往 的书信公开,并将她们的文稿刊刻为《观音 问》。他并不讳饰自己的行为,认为所谓败俗 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张、朱者(《焚书》 卷二《又与焦弱侯》)。他对现实秩序如此大 胆的挑战,后来成为被祸的一大罪名。
• 李贽的作品有《焚书》、《续焚书》、《初潭 集》、《藏书》、《续藏书》等。他深知自己 的异端思想不见容于当世,并且性命也将不保, 故题名为《焚书》,意为必不为世所容,必被 焚而弃之。《藏书》则言有干时务,只能藏于 山中以待后人。事实证明他不是不幸而言中, 而是早有正确的预见。
• 李贽的思想渊源属王阳明心学的分支王艮泰州 学派,这个学派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儒家正统。 但以心学为武器,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是对 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的一个反动。在 李贽的哲学思想中,最具挑战性的是童心说。 他以此对抗压抑人性的虚伪道学,使自己成为 宗法社会之对立面,只有在童心中才能发现黑 暗王国的一线光明。他针对假道学的虚伪,撕 下被统治者奉为至尊至上的所谓人伦物理的神 圣面纱,还其以“穿衣吃饭”的本来面目。
在《童心说》中李贽提出了以此为基础的文学 理论。童心即“真心”,是“绝假纯真”的“最 初一念之本心”。具体说:
瘗yì旅文
•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 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 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 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 矣。
•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 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 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 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 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 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卫捉拿治罪,并将他的著作一律禁毁。他被囚后照 旧著书立说,1620年在狱中用剃刀自刎,两天后死 去。
• 绝命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 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 《与曾继泉》:“其志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 人等时时望我归去,又时时不远千里来迫我,以 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 与理也。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 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 非其心也。实则以年纪老大,不多时居人世故 耳。”
• 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 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夫冲冒雾露, 扳援崖壁,行万峯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 瘴厉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 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 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 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痛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羣,阴壑之虺huǐ古
称蝮蛇一类的毒蛇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 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 此。二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 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轻也。吾 不宜复为尔悲矣。
• 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 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 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 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