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2019·游仙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家庭情感都市剧《都挺好》一播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剧中贴近生活冲突的如重男轻女、妈宝男、养老问题、理财诈骗等情节,对观众既熟悉又倍感真实。
B . 经过成都食堂事件,让我们痛定思痛,真正认识到校园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而且是关乎祖国下一代的生命健康和国家命运的大事。
C . 连日来,绵阳各地消防队收到很多“神秘快递”,不少市民匿名向消防员送去爱心,还留言“愿你们每一次出警都平安归来”,表达了对消防员深深的感激关心之情。
D .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13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1分)2. (1分) (2019九上·五华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这顶cù xīn(________)的花轿就停在陆家的廊檐下。
(2)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mí màn(________)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
(3)他们在qián pū hòu jì(________)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4)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bù kě míng zhuàng (________)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2017·陕西) 经典诗文默写(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2) ________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3)问君归期未有期,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4) __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6)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 ,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7)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为政》)(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9) ________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何其芳《秋天》)(10)寻梦?撑一支长蒿,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4. (10分) (2019九上·惠来月考)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一点风也没有。
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些白光。
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被晒化。
街上非常寂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丁丁当当。
……坐下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
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
不,他不能服软……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
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许多: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
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
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
走了会儿,脚心跟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得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从口腔到胃里,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地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
喝完,他连连地打嗝,水要往上漾。
(1)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选文的环境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突出天气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选文塑造了祥子怎样的形象?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6分)5. (16分)阅读下文。
食物如何防水①在许多酥脆食物(比如瓜子、花生、饼干等)的包装袋里,都会有一个不能吃的小袋子,人们大都知道那是“干燥剂”。
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干燥剂?它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②这需要从食物中的水说起。
③对于水来说,食物就像一个围城。
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
想进去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吸收水分;反之,想出来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变干。
如果想进去的和想出来的一样多,我们就说食物中的水和环境中的水达到了平衡。
在这个状态下,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与这个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就称为这个湿度下这种食物的“水活度”。
④空气中总是会有一些水蒸气,它们的气压与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叫作“相对湿度”。
如果食物中的水活度大于环境的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离开食物的水分子多;反之,如果水活度小于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跑进食物的水分子占据了优势。
比如,蜂蜜中的水活度大致在0.5到0.7之间,而通常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在这个范围。
如果一瓶蜂蜜的水活度是0.6,把它开盖放在相对湿度是0.5的干燥的环境中,它就会蒸发掉一些水,有时候就会看到瓶中有结晶出现。
而如果是放在相对湿度是0.7的潮湿环境中,开盖之后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稀释了蜂蜜。
⑤在食物的保存过程中,我们并不希望水的迁移发生。
酥脆的食物,吸水之后变软就不好吃了。
而水果和嫩软的食物,则需要有充足的含水量来保持口感。
⑥在现代食品技术中,控制水的迁移是保质的一大方面。
放干燥剂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案。
它针对的是那些需要保持干燥的食物。
这些食物水活度很低,通常情况下都是吸水。
干燥剂是水活度更低、吸附能力很强的物质。
只要空气中有水,它们就如狼似虎地抓过来据为己有。
虽然食物本身也有吸水的想法,但是吸水魅力无法与干燥剂竞争,吸引不到什么水分子,也就只好继续干燥了。
⑦那么,如何防止水活度高的食物失水呢? 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可食用膜”很快兴起。
顾名思义,可食用膜是用可食用的原料制造的,本身也可以食用。
虽然价格高一些,而且密封效果不那么好,但是“可食用”、“可降解”的特质,让人们愿意去容忍它们的不足。
好在我们保存食物并不需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就可以了。
只要能让含水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别那么明显,一种可食用膜就可以上岗。
⑧为了扬长避短,可食用膜更多的时候并不做成单独的膜,而是直接涂在食物表面。
人们最熟悉的例子恐怕是“打蜡苹果”。
实际上打的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蜡”,常用的是一些多糖①。
打蜡的作用并不只是为了好看——虽然它的确对苹果有美容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阻止了水的散失。
如果苹果不得不长时间保存,你会选择完好多汁的打蜡苹果,还是皱缩失水的自然苹果呢?⑨实际上,现在的可食用膜已经远远不只是控制水的迁移。
在这层膜中,还可以加入抗菌成分、抗氧化剂、香味成分、色素等,甚至还可以加一些营养成分。
于是,这层膜不仅仅是保护食物的卫士,本身也变成了有价值的食物成分。
(作者:王泽斌。
有删改)注:①多糖:有三个以上单糖分子组成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1)从全文看,食物的“防水”具体指什么?(2)第⑨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本文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结合第⑥段内容分别作具体分析。
(4)厨师炒肉时,往往会在肉的表面沾上一层很薄的淀粉,称作“勾芡”。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加以解释。
6. (20分) (2016七上·海安月考) 阅读丁立梅的《掌心化雪》一文。
①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②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
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
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
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③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
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
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④她慌张地答:“我不冷。
”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
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⑤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
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
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⑥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⑦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
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
”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
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⑧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
”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
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
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
⑨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
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⑩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
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
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
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
⑪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
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
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
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⑫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