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学设计
8号
教材解读:《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最能代表他丰富多彩的想象和慎密细腻的行文特色。

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语音生动有趣,即是艺术的语言,也是科学的语音,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特别是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

它最具价值的意义,一方面是他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创造出了“潜水艇”“电灯”等事物,以及博物学家的视角介绍了诸多新奇的事物,激发人们对科学追求的欲望。

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气球及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发明的人。

另一方面在于凡尔纳通过惊险刺激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向人们展示了海底世界的奇妙,引发人们对海洋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经调查,有一部分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阅读过这本书,他们上了初中之后开始接触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对科幻类的作品也比较感兴趣。

希望通过《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科幻作品以及尝试创作科幻作品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圈点勾画、做阅读卡片)。

3.通过交流阅读感受,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
4.通过学生猜想阅读以及创作科幻作品的体验,开启幻想之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并运用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看地球仪(世界地图),地球可以称为“水球”,海洋占地球面积70%以上,海底世界是广宽而神秘的。

浩瀚的宇宙、辽阔的海洋都激发着人们探索的欲望,
也推动着科学的发展。

•【
•1866年,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

阿罗纳克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孔塞尔,以及一名捕鲸手内德•兰德,受美国海军部的邀请,参
与清除“海怪”的活动。

结果三人却成为“怪物”俘虏。

原来“海怪”是
一艘名为“鹦鹉螺号”潜水艇。

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艇长尼摩从此永远
不许他们离开。

他们便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初步感知,正是人类的幻想和探索欲望推动了科
技的进步和发展)
二、奇思妙想读科幻
时光穿越,我们来到了鹦鹉螺号,你想了解关于鹦鹉螺号的什么一起走进鹦
鹉螺号。

1.阅读第十二章《电的世界》或第十三章《几组数据》,了解“鹦鹉螺号”,完
成阅读卡片。

第XX章《XXXXX》
我了解到(鹦鹉螺号)……
我的阅读发现
(涨姿势)

我的疑问
(创新阅读)
2. 小说创作后对科技的促进和发展: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现代潜水艇……
学生总结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性与幻想性的结合
教师简单介绍其他耳熟能详的科幻作品。

(任务驱动,学生自由读书交流、质疑,教师点评、总结。

学生通过看目录,猜读,精读来了解鹦鹉螺号,学会用读书卡片的形式记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三、即兴创作展幻想
1. 简单介绍《海底两万里》中险象环生的情节,吸引读者进一步的阅读兴趣。

2. 如果你来写《海底两万里》,你如何设计鹦鹉螺号的惊险经历呢

(学生创作并展示)
3. 教师点评。

(通过精彩的内容吸引学生后续阅读的兴趣;通过学生自由创作、猜想,有了创作体验后再读文章,有更深的体会,也激发创作的欲望,为后续阅读活动做准备。


四、阅读计划览全书
1.总结:《海底两万里》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

这部科幻小说经历一百多年仍为广大读者所喜欢,具有永恒的魅力。

2. 布置全书的阅读计划
两周时间阅读全书,每天4章。

(1)感知精彩篇章(边阅读边做章节的读书笔记)

(2)绘制海底两万里航行的线路图与主要海域主要事件的思维导图
(3)绘制鹦鹉螺号潜艇结构图
(4)制作奇妙的海底世界PPT,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阅读指导课,共3节。

(1)阅读指导课1:知识竞赛和《奇妙的海底世界》分享展示。

(2)阅读指导课2:以“精险场面震慑我”或“精彩世界感动我”为主题,开展朗诵比赛。

(3)阅读指导课3:与凡尔纳对话,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创作我的科幻小说。

后续:
(1)《海底两万里》手抄报比赛
(2)科幻小说创作展示。

(3)阅读其他科幻小说:《三体》《北京折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