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八年级上古诗文默写练习(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上古诗文默写练习(答案)

八年级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总汇(答案)《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123《使至塞上》12《渡荆门送别》123《登岳阳楼》1、既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又渲染一种凄凉寂寞的气氛的一联是: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2、语意双关,表现诗人无限悲恨之情的诗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3、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4、从历史角度介绍岳阳楼,并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人满腔愁绪的句子: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长歌行》1.颜真卿名言:“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在我们所学的诗歌《长歌行》中,与其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中所要表达的人生哲理的句子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长歌行》中比喻光阴一去不复返的完整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野望》1.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早寒江上有怀》1.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2.抒发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3.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1、抒发怀乡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黄鹤楼》中的颈联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送友人》1、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和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以景色描写比喻游子之心,故人之情的句子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的诗句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秋词》1、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鲁山山行》1、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诗句是: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写动物且对仗很工整的诗句是: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浣溪沙》1.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写诗人睡梦中仿佛正在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句子: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3、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和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的诗《记承天寺夜游》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观潮》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水军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湖心亭看雪》二、古诗欣赏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

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

(3分)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1分)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2分)答:①"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

(3分) ②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1分)③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2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②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答: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

(2分)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

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

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的手法。

(答出反衬2分,答出“乐景写哀”2分)(三)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

(6分)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空碧,即“碧空”。

②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③苹,大的浮萍。

④“狎”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

⑤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①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②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②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

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

意思对即可给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①浩初上人:潭州人,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作者。

“上人”,对时尚的尊称。

②剑铓:剑锋。

(1)联系全诗,分析第二句中“割”字的作用。

(3分)(2)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割”字照应上句“剑芒”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作者愁苦之深。

(2分)(2)贬谪之恨,思乡之愁(3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②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

③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④近:亲近。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答:(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

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

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意思对即可)(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①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②荆:今湖北省③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答:(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八)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①著:放进,置入。

②混:混杂。

芳尘:香尘。

③乾坤:天地。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自甘寂寞,高洁脱俗(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奉献精神(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1)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