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邱国潮 段 进摘要:从三个不同方面探究国外城市形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进展,逐渐形成三个主题。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概论”从空间维度上反映数十个国家、几百位城市形态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概况;“国外城市形态学流派与发展”从时间维度上呈现传统城市形态学三大学派以及当代诸多流派的思想和理论的演进过程;“国外城市形态学经典案例剖析”选择相互交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许多节点上的一些经典案例来深入剖析。
关键词:国外城市形态学 学派 发展 ISUF 整合 经典案例 剖析Compendium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Qiu Guochao Duan JinAbstract: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over one hundred years could be explored in three different aspects,which in turn formed three themes gradually:Conspectus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Schoo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of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and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ies of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The first reflected in spatial dimension the outlines of research outcomes of several hundreds of urban morphological scholars in several dozens of countries;the second presented in temporal dimension the evolution of both ideas and theories of three international and traditional main schools of urban morphology having gained acknowledgement and many other current schools;and the last selected a dozen of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thoroughly, which were some nodes of large numbers interweaved spatio-temporally.Key words: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school development ISUF integrate analyze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y1 引言1899年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Schlüter发表的著名论文《城镇平面布局(Über den Grundriss der Städte)》,标志着城市形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我们从2005年春季就开始比较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国外城市形态学进展。
收集和分析大量相关资料以及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来探究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进展,并逐渐形成三个主题:“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概论”从空间维度上反映数十个国家、几百位城市形态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概况,涵盖主要国家、主要学科、代表人物、核心思想以及典型方法;“国外城市形态学流派与发展”从时间维度上呈现国际性的城市形态学三大传统学派——英国Conzen学派、意大利Muratori-Caniggia学派和法国Versailles学派——以及诸多当代城市形态学主要方面的思想和理论的演进过程;“国外城市形态学经典案例剖析”则选择相互交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许多节点上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这样,我们通过“城市形态学发展历史”(后者的共同背景)和上述三个主题就可以系统地梳理国外城市形态学理论、发展和应用。
2 城市形态学发展历史发展历史大致分为城镇平面图作为研究主题、二战之前的研究、二战以后的理论更新以及当代研究的整合等四个阶段(B.Gauthiez,2004:71-89;A.V.Moudon,1997:3-10)。
2.1 城镇平面图作为研究主题长期以来苦心地经营和传播可靠的城市地形图和平面图,就直接导致城市形态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法国著名建筑理论家A.Q.Quincy早在1832年就提出研究平面图来更好理解城镇历史的有效性;德语国家的城镇平面图研究也沿着其他一些方向发展。
法国历史学家J.Fritz在1894年发表的《德国城镇设施(Deutsche Stadtanlagen)》当中首次研究城镇平面图,将城镇布局主要分成两类并进行解释,然后依照平面图类型对德国城镇进行分类。
这标志着J.Fritz在城镇平面图研究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他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城市形态学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建筑师在它的强烈影响下对城市形态研究产生浓厚兴趣,直接导致城市形态学的新发展。
2.2 二战之前的研究在二战之前,尤其是在1899-1928年之内,城市地理学在德国城市形态学中占主导地位,O.Schl üter及其学生W.Geisler、R.Martiny和H.Bobek以及H.Hassinger等地理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J.Kretzschmar、P.J.Meier、E.Schradar、W.Christaller、S.Passarge、R.Gradmann、O.Leixner、J.Gantner、W.Gerlach、H.Sauerteig和E.Lichtenberger等学者也对城市形态研究作出了一些有益的贡献,H.Louis1936年提出了城市边缘带(städtrandzone)概念。
J.Fritz的思想也影响了vedan、M.Poëte和J.Hugueney等法国学者;而意大利的研究也沿着类似的趋势发展,地理学家、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工作处在最前沿,一些地图集、著作和城镇规划文本都包含了大量的城镇平面图及其分析。
2.3 二战以后的理论更新二战以后的几十年既见证了德国传统研究的延续性;又见证了Conzen学派和Muratori-Caniggia 学派这两个新兴学派的同时发展,它们都相互独立地在本国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德裔英国城市地理学家M.R.G.Conzen(1907-2000)和意大利建筑师S.Muratori(1910-1973)作为学派领袖人物而在城市形态学领域中显得特别突出,他们既创立了学派又积极传播自己的思想。
M.R.G.Conzen1971年退休以后,Conzen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主要靠1974年成立的伯明翰大学城市形态研究小组(UMRG)来完成,M.R.G.Conzen、J.W.R.Whitehand、T.R.Slater、rkham、K.S.Kropf 和K.Lilley等学者成为小组核心成员。
G.Caniggia继承S.Muratori的研究传统,并发展为“发展类型学(process typology)”,他的特殊贡献在于:将建筑类型作为城市形态的要素根源而特别关注,并分析发生在理想类型中的变化。
象S.Muratori一样,G.Caniggia不仅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且还将毕生精力投入建筑学和建筑的潜心研究当中。
自1987年以来,G.Cataldi、G.L.Maffei、M.G.Corsini、P.Maretto、G.Strappa 和其他学者一起继续延续这种传统。
法国城市形态学也在多方面取得进展,法国Versailles学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由建筑师P.Panerai和J.CasteX与社会学家J.-C.Depaule一起创建,声称起源于意大利建筑师S.Muratori以及C.Aymonino和A.Rossi,并深受社会学家H.Lefebvre的影响。
他们与意大利、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研究者建立起密切联系,而且J.CasteX和P.Panerai的早期刊物在整个欧洲建筑团体中影响相当大。
他们随后详细的城市形态研究,有助于在法国准备下一代城市形态学者。
另外,许多其他研究者也同样为更新、完善和创新城市形态学理论作出不同贡献,例如K.Lynch 的“心智地图”和好城市形态性能指标、A.Rapoport的环境行为、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结构、C.Alexander 为代表的结构主义、L.Mumford 为代表的城市历史研究、B.Hillier的空间句法、M.Batty和P.A.Longery的分形技术,等等。
2.4 当代研究的整合城市形态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ISUF) 1996年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城市形态学研究进入一个广泛交流和融合的新阶段:包括三大学派在内的ISUF谱系已经形成,城市形态学研究整合大势所趋,学派之间交流强度日益增加,新一代城市形态学者迅速形成,三个学派以及各流派之间的比较工作急待开展。
3 国外城市形态研究进展欧洲是城市形态学发源地。
城市形态学研究主要聚焦在早期德国(1928年以前)、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当中,它们的贡献尤其突出。
德国城市形态学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范围广泛。
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以前;在二十世纪头三十多年内非常专注城市形态学研究,城镇平面图成为分析城镇布局和建筑构造(fabric)最重要的原始资料;城市形态形成研究成为英国Conzen传统的先驱。
随后几十年内就黯然失色,不过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再次作出许多创新性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城市形态形成传统;城镇布局、建筑类型、建筑构造以及城市边缘带等经典方法;城镇区域类型、大陆和次大陆尺度上文化形成的城市类型以及城市变化和保护等(B.Hofmeister,2004:3-12;H.Heineberg,2007:5-24)。
英国城市形态学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比较独特,研究一直聚焦在地理学上,Conzen思想导致地理学家形成一些研究思路。
其中三条研究思路最为重要:城镇景观变化的性质和数量、与变化过程有关的行为主体(agent)以及对这些变化的管理。
此外,定量分析、类型形态学以及人文主义等方面的研究者也作出了巨大贡献(rkham,2006:117-141;A.Petruccioli,1998:16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