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完整学习.理论部分的ppt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完整学习.理论部分的ppt


(二)理论背景 1.对传统智力测试批判 自从一九○五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及西蒙(Simon)等人 发展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以来,语言、数学、空间推理能力,已被 认为是决定一个人智能高下的标准。加德纳及其同事驳斥传统狭隘的智 力理论,指出了至少有七种基本智能的存在。这七种智能代表每个人七 种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展出来。他们 特别强调多元智能在学校教育与家庭中的应用,其所论述的内容,比较 贴近生活的内容,其理论较为具体。同时他们自己也规划或参与多元智 能课程设计、教学与评估的研究,并引用众多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事例, 也颇具有亲和性。因此,对美国的教育改革影响甚大。亦由于此七种智 能被发现普遍存在于人群当中,因此多元智能的理论已广为心理及教育 学界所接受。 (三).加德纳本人的研究积累 加德纳在研究中首先重新考察了大量的、迄今没有相对联系的资料, 即关于神童的研究、关于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关于有特殊技能而心智不 健全者的研究、关于正常儿童的研究、关于正常成人的研究、关于不同 领域的专家以及各种不同文化中个体的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的分析整 理,他提出了自己对智力的独特理论观点。为多元智能理论奠定了理论 基石。1983年,加德纳博士在学校进行推进教育的研究项目《零点项目》 时,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力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1、美国追求优质教育和平等教育的改革氛围 (1)追求优质教育 由于长期受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美国的教育质量很重视让儿童 动手操作但不重视系统学科知识的教学,导致教育质量普遍下降。从受 到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刺激而颁布《国防法》开始,美国的教育 改革就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经济科学和技 术创新方面受到日益崛起的西欧和日本的挑战,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使美 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提高教育质量成为美国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迫 切要求。(宏观要求) (2)追求平等教育 美国教育改革另一个中心是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的均等,即对 处境不利儿童的受教育机会的关注。教育机会的均等不仅指有平等的入 学机会,更指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为每个儿童提供使其天赋 充分发挥的机会。(顺应,理论支持) 2、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运动的发展 多元文化教育追求文化多样性的特质和价值,促进了对个体差异的尊 重,这就要求教育培养儿童具有开放性的心灵,去倾听不同儿童的意见 与观点,去容纳不同的立场,去了解不同的价值系统。(高度一致,理 论支持)
解析: (1)、加德纳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 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2)、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 立的形式存在,如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意义: 加德纳的这一智力定义特别强调了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社 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在加德纳看来,智力并不是像传统的智力定义那样以语言能力和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是以能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或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和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即智力一方面是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三、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解读

(一)就智能本身的性质而言 第一,智力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 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看来,智力应该强调两个方面的能力,一个 方面的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个方面的能力是生产及创造出社 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根据加德纳的分析,传统的智力理论产生于重视言语一语言智力和逻 辑一数学智力的现代工业社会,智力被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 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受这种智力理论的影响,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 教育内容的重点被定位为学生的言语一语言智力和逻辑一数学智力的培养, 而其它的多种智力——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 需要的有效产品密切相关的智力如音乐一节奏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身 体一动觉智力、自知一自省智力和交往一交流智力则被严重忽视了,考试、 升学与学生的言语一语言智力和逻辑一数学智力密切相关,而与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则几乎没有相关。 加德纳指出,传统的智力测验也许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能够进行较 好的评估和预测,但对评估和预测学生学校以外的表现和发展其作用则微 乎其微。不少在校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一无所成,而不少 在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甚至是调皮捣蛋的“差生”却能于离校后在某一 领域或行业创出佳绩就是很好的证明(Gardner,1983/1993)。以加德 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智力理论产生于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 创造有效产品能力并倡导全面发展和个性展示的当今信息社会。
主讲人:李淑香 柴林丽
主讲人:李淑香
问题: 丘吉尔、莫扎特、毕加索、爱因
斯坦、柏 拉图、马丁.路德.金、麦克尔.乔 丹谁最聪明?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简介

H· 加德纳(1943- )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家,教育学教授。1943年 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莱登。加德纳从小勤奋好学,并且是一个天 才的钢琴家。他曾想以音乐为职业,但后来发展了其它兴趣,包括写作。 加德纳是色盲,上高中时,叔叔给了他一本心理学教科书,这本书使他 了解了什么是色盲,从此他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加德纳读了 埃里克森的《青年路德》(1958)一书,被路德攻击基督教的心理动机 深深吸引,这直接影响他走上心理学之路。高中毕业后,加德纳进入哈 佛大学,在埃里克森的指导下学习发展心理学。除了心理学课程,他对 其他课程也感兴趣,选修了戏剧、历史和经济学;1965年获得社会关系 学士学位,之后去英国学习认知心理学;一年后回到哈佛,1971年获得 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成为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教授, 1991年成为心理学教授。他还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神经学教授、哈佛大 学研究儿童和成人学习过程的“零计划”小组的负责人。由于加德纳对 心理学和教育学所作的巨大贡献,他在国际心理学界和教育界获得了许 多荣誉称号和奖项,14所大学,包括普林斯顿大学、麦吉尔大学等,均 授予他荣誉学位。他1981年获麦克阿瑟奖基金会的“天才奖”,1990 年成为首度获得路易斯维里大学葛罗威麦耶奖15万元奖金的美国人。 1983年,加德纳博士在学校进行推进教育的研究项目《零点项目》时, 提出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多元智能理论至1983年 提出以来,就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出教育的“革命” 。
(二)智力的结构
根据新的智力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 论──多元智力理论。在1983年《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加德纳指出了 他所谓的多元智力框架中相对独立存在着的7种智力,这7种智力分别是: (1) 言语──语言智力——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 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代表人物有 由记者转变为演说家、作家和政治领袖的韦斯顿.丘吉尔 (2) 音乐──节奏智力——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 音乐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 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 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代表人物音乐天才莫扎特 (3)逻辑─数理智力——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 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 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 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代表人物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 坦 (4) 视觉──空间智力——指个体感觉、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 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 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 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 比较突出的表现。代表人物画家毕加索 (5) 身体──动觉智力——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 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反应以及善于利 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
加德纳在斯坦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和塞西的“智力领域独特性 理论”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智力就是7种与“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 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密切相关的能 力的观点,他认为,智力不是上天赐予少数幸运者的一种特殊脑内物质, 而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拥有的“一系列解决现实生活中实 际问题特别是难题的能力”和“发现新知识或创造出有效产品的的能 力”。这样以来,不仅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要的除言语一语言智 力和逻辑一数学智力之外的其它5种智力被“名正言顺”地摆进了智力 的神圣殿堂,而且作为人类进步最重要推动力量的创造能力被提到了一 个应有的重要高度。 第二、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其它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然 而它们却非独立运作的,而是同时并存、相互补充、统合运作的 (Gardner,1993a)。例如,一位优秀的舞蹈家必须同时具备(1)良 好的音乐智能,以了解音乐的节奏与变化,(2)良好的肢体-运作智 能,以能够灵活而协调地完成身体的动作,(3)良好的人际智能,以 能透过身体动作来鼓舞或感动观众。 第三、每一种智能都包含着数种次类智能(sub-intelligences), 例如音乐智能包含了演奏、歌唱、写谱、指挥、批评与鉴赏等次类智能, 所以一个人可能歌唱得不好却很会作曲,不会演奏却善于批评与鉴赏。
最后,多元智力理论重视的是多维地看待智力问题的方法。 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看来,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 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力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 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是多元智力理论的本质之 所在(Gar· d;;er 1993)。他所提出的7种智力的观点虽然比较准确 地反映了人类智力的特点,但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个理论框架或构想, 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我们主要关注的并不是有几种智力,而是一种多 维度地分析智力问题的方法。 加德纳认为,个体身上存在着的前述7种智力并非一成不变,也可能 存在着除了前述7种智力以外的其它智力,在这个意义上,加德纳还认 为个体身上可能还存在着其它的智力如灵感、直觉、幽默感。烹调能力 和综合其它各种能力的能力等,只是现在要把其中的某一种能力作为独 立的智力提出来,还没有得到规定着某种能力可否成为加德纳多元智力 结构中一种智力的严格的“智力选择依据系统”中多方面依据的充分证 实。加德纳说如果有一天,我们有了足够的证据支持某种能力成为多元 智力中的一种智力,我们就可以在多元智力的结构中增加这种智力,反 之,我们就可以删除这种智力。加德纳就此曾经指出,个体到底具有多 少种智力是可以商榷和改变的,随着支持或不支持某一智力的科学研究 成果的出现,我们掌握的证据可能会使现有的7 种智力增加或减少 (Gardner,19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