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就业分析

考研就业分析

毕业决策经济学分析:考研还是就业(图)来源:凤凰网教育发表时间: 2009-10-16 10:37:11毕业决策经济学分析:考研还是就业相对于就业的现实性,安心在“象牙塔”里做纯学问仿佛越来越难。

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毕业生面临深造或者求职的选择时出现的彷徨和焦虑,在大学已成为常态。

由此,如何在大学四年学习中分配好用来学习和用来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时间,就成了众多大学生的难题。

时下,金融危机让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他们甚至一到大二就开始为毕业而紧张。

总是告诫毕业班学生“要这样,别那样”,老调重弹时,一个被遮蔽已久的毕业生“通病”,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如今的不少学生身上,似乎有着一个年轻人本不该有的功利心态和人云亦云。

一言以蔽之,大学读了四年,甭说对专业的了解度不够,连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这不是太可怕了吗?一年一度的考研报名将于今年10月16号开始。

考研、出国或是就业,想必新一届的应届生又将为此纠结。

其实,不妨把毕业生要做的决定,看成是一项经济学中常做的投资决策。

既然是投资,就要考虑投资的收益与成本,还有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等诸多因素。

经过一番精确计算,或许能在收益与成本的权衡中找出可能的最优解。

2009年,有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

这些显然都加剧了选择的风险成本。

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的就业形势都急转直下。

国外方面,以美国为例,其今年9月份的失业率达到了9.8%,创下了26年来的最高纪录。

关于国内的就业形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2009年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

这些显然都加剧了选择的风险成本。

对当前的宏观形势有了清晰界定后,就可以继而分析考研、出国与就业这三个对毕业生来说可能的选项的收益与成本。

选择考研先要选准目标,勿忘计算“沉没成本”!先说考研。

从2001年到2006年,6年内国内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从45万增长到127万,增加了80余万人。

2009年为124.6万人,有机构预测2010年考研人数可能要达到180万人。

与此相对应,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后,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目前考研的报名与录取比例大致维持在3:1到4:1之间。

看到这组对比数据,估计会有人说,现在经济不是正在恢复吗,为什么2010年的考研人数会突然升得那么高?对,这种怀疑原本没有错。

但是大多数同学的考研决定是在大三下学期甚至是大二时就决定了的。

因为考研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这就构成了其决策的沉没成本。

所谓沉没成本,就是一旦投入,不管结果如何,都无法再撤回的成本。

很多大二就决定考研的学生其实已经在图书馆里花下大量的复习时间,放弃了考托福、GRE等其他机会,这就构成他们的沉没成本。

套用一句俗话,其实是已经“逼上梁山,不得不考”了。

当然,在做出是否考研的决策时,还要注意一个细节:从2008年开始很多学校都取消了公费制。

所以,在考虑由学费而形成的读研直接成本时,还必须考虑读研的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即你做出一项选择是所放弃的所有其他选择中的最优选择所能带来的收益。

在这里,读研的机会成本主要是读研这几年中,假如没有选择读研而是选择工作所能获得的工资、社会经验等等。

考研的同学在选择专业、学校时,也要充分考虑其成本与收益。

热门的学校、专业,其风险就大很多。

譬如复旦大学的国际金融系,曾连续几年创下考研录取分数线之最,其报考与录取比例有时高达1001;再譬如北京大学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更是国内经济金融类学子心中的最高殿堂,其难度可想而知。

出国读研的明显好处是时间短,但也滋生出一个问题:1年时间到底能学到多少知识?必须权衡清楚。

至于希望毕业后出国的同学,也可以依照考研的成本和收益作出类似分析。

相对于考研,出国的限制条件更高,最起码也得是中产家庭,毕竟奖学金不是人人都能申请到的,出国费用在形成较高直接成本的同时,也产生了较高的机会成本。

出国读研的好处很明显,在国外,通常只需1年或1年半的时间就能拿到研究生学位,而国内大部分高校都需要读3年。

其实,读书的时间短也滋生一个问题,出国读研究竟能学到多少知识?这个必须要权衡清楚。

至于说出国留学的额外收益——开阔视野,这也因人而异。

这里,特别提醒立志考研的同学,请一定要先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爆发力,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可能比你后期的努力都更重要。

毕竟谁也不想最后的结果是落榜再就业或是“来年再战”。

报考公务员有高风险,请比投资考研或出国更加谨慎!不论是考研还是出国,最终都会在就业关口“会师”。

读完研再就业,肯定会具有某些直接选择就业的同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浏览过各大招聘网站的同学应该会发现,很多岗位,其招聘条件之一动不动就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这个其实是很正常的,发达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经济学对这种现象有一种专门的解释,叫做“教育深化”。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一个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现在用人单位招了本科生,原本一个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实际却有很多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申请该岗位。

自从高校实行扩招以后,上述现象就越来越常见。

最后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知识失业”,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有知识的人反而更容易失业。

从最近几年的就业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一点,博士生的就业率就低于硕士生。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择业时会选择报考公务员。

这几年,公务员的录取比例极低,有些岗位的报考录取比竟会达到数千比一。

当年在纳粹集中营,盖世太保用机枪对着犹太人扫射,幸存率估计也会比这个高。

不少人认为报考公务员的高风险会有高回报,但这可能也只是暂时的。

就像很多专业一样,热过一阵就会降温,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

今年,国家已经启动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对公务员薪酬体制进行改革也将是大势所趋。

所以,本人经过粗浅的经济学测算后,强烈提醒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有高风险,请比投资考研或出国更加谨慎!考不考研根据你所学专业和以后要从事什么单位什么工作有很大关系的。

如果你要去企业的话,其实考不考问题不是太大,因为企业最关心的是效益,只要是能为他们带来效益的,就留下来,反之,如果你没有能力给他们效益,学历再高也是一样要走的。

如果是进机关和事业单位,文凭比较重要,有时候是门槛。

进去之后工作也稳定,如果你学历高的话竞升就快了。

不过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由于稳定,很多人都想进呢,就看你关系硬不硬了,有时候文凭的作用反而不大呢。

当然建议你最好还是考吧,文凭至少能增加你的优势。

热议:考研还是就业真是两难选择? 2009年06月23日17:23 跨考教育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不管是学业有成,家庭幸福,还是加官进爵,金榜题名。

那么,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如何才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呢?那些为人所羡慕的大学骄子们,很多人都选择了考研来作为自己成功人生的平台。

也有一些人,面临着考研还是就业的两难选择而痛苦徘徊。

以下一段来自跨考的咨询对话,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陈亮(化名,下简称陈):我今年大三了,是学经济学的,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专业,在这几年里也是很认真的读书。

可我觉得本科学的东西还是很浅,有很多我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不明白的现象,我是想继续考研究生的,然而,面前却摆了很多的困难,我现在也不知道是先就业好还是先考研好了。

这些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吃不香,睡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办。

跨考教育咨询师(下简称咨):站在两岔路口上了。

陈:是啊,现在大家都在忙着找学校,选导师,定方向,一些定下考研方向的同学已经慢慢进入复习状态了。

我们宿舍的老二和老五,现在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去学习,晚上十点多才回来。

一些暂时没有定好专业方向或要考学校的,也已经先复习英语了。

而我却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考研。

咨:心里又矛盾,又着急?你本人不是挺想继续深造吗?陈:是啊,其实我个人的意思是想再往上读。

可是老师,您知道我是来自农村的,为我上大学,我父母已经付出了太多,现在我小妹还在外打工,很大一部分收入也补贴了我的学费。

我父亲由于长年劳累,前年检查出是患腰间盘突出,经常腰疼,干不了重活,家里家外几乎都靠我母亲操持着。

虽然我一直兼职做家教来供应自己的生活费,而大学的高昂学费还是让家里欠下了不少的债,一想起这些我心里就很难受,看看辛苦的父母,年轻的小妹,自己虽说是学经济的,却一点都帮不上忙,有时候真想别再读了,毕业后好好工作挣钱养活父母好了。

但我真的很喜欢自己的专业,心中又有很多的不舍。

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是工作还是考研?咨:现在父母供我们读书真的是很辛苦,可是父母这么辛苦的供我们读书,为的是什么呢?陈: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有更美好的人生。

咨:那你觉得怎样的人生路才是你喜欢走的呢?陈:我知道,就我个人而言,考研无疑是条更光明的路,可是扪心自问,一想到辛苦操持的父母,就不忍心他们继续为我劳累了。

咨:看得出,你是非常有孝心的。

有没有和你父母谈过毕业后的路,同意你考研还是工作?陈:寒假的时候,我跟我妈说起过,我说现在好多人都考研,考研后就业的路更宽。

我妈也没多说什么,她说只要我想做什么事,他们都会支持。

我知道他们也是希望我能有出息,能出人头地,只要我决定了考研,他们是会同意的,可是我是觉得……,哎!咨:你还是觉得如果你真的决定了考研,对父母来说是真的残忍,对吗?陈:现在大部分学校的研究生都是自费的,一般都是一年一万,再说光考研复习的花费也很大,买书、上辅导班、生活费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开销,有位同学在这短短的四个月竟花去了四千多,我想都不敢想,按照这样的备研花销,就可能会给家里增加额外的负担。

咨:你是学经济学的,考虑的都是经济上的压力。

你们专业好多学校是招收公费研究生的,而并非全部都是自费生,有一些公费名额,可能比较少,两到三个,如果能够考上公费的研究生,这对你和你的家人就不会有太多的经济负担了。

至于你所说的考研花销,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钱的方式,你同学有钱,可以买大量的复习资料,报三四个辅导班,不管政治、英语还是数学,只要办班的都报,假如我们的财政不宽裕,对于我们有能力自己复习好的科目,是可以不报辅导班的。

当然有些资料是必须购买的,如果有好的辅导班,比如政治冲刺班,经济允许的话去上一个也未尝不可。

并且好多费用并非得从家中索取,你不也说读书期间兼职作过家教吗?虽说挣钱不多,但只要不怕辛苦,基本的生活费用应该能保障的。

陈:可如果我考不上公费的呢?自费的费用那么高,如果只能上个自费的,不得不放弃就又觉得可惜。

咨:我觉得考不考是一回事,考上了上不上却又是另一回事。

考研本身就是对一个人身心灵的重要考验,是对人的耐力、毅力以及信心和意志的磨练,好多考研过来人都说,上了大学不来考研走一遭,算是白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