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与就业问题

考研与就业问题

大学生考研状况调查
自动化1004张磊,王阳阳,姚智超,方熬,尹少伟:,柴大权:
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毕业和工作无疑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

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

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

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考研热”与“就业难”的现象也日益凸显,而在此问题上,存在大学生确实找不到工作,无业可就,和一些大学生挑肥拣瘦,有业不就的现象;更有一部分人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选择继续考研。

而且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

在辩证分析考研与就业后,我们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放平心态,见机行事。

不要盲目跟风从众。

以考研为动力,以就业为压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实现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

为了研究我校学生的考研的倾向与状况,我们六个人进行了这是次实践调查。

我们对我们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人主要是大二学生。

下面是这次调查的数据统计
1.考研打算60%的同学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

“是否考研主要
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

”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

“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

”,不打算考研的学生中,61.8% 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27.1% 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2%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0.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

另外,也有
3.7%的同学持保留意见,认为自己离考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对它没
有太多的想法。

60%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

在这部分同学中,30%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更具有竞争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

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忧患意识,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有准备。

当然,同样是选择考研,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由考研人数的显示,44%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大,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也是一种途径。

56%的同学是为了继续深造,一种观点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多元化,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道路。

2.考研专业问题关于考研专业问题,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生和本
科生是有本质区别的,研究生的专业素质的确要比本科生高很多,所以认为理工科学生考研还是有必要的。

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

85.3%的同学选择报考本专业,14.7%的同学选择报考外专业。

而调查到报考该专业的原因:37.7%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第一位;33%的同学则考虑到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
就业前景是否看好。

也有20.3%的同学选择相对容易考的专业报考,还有8.7%的同学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自己既喜欢又热门还有把握的专业报考。

3.个人情况在我们被调查者中有51%的同学来自农村,33%的来自县城,16%
的来自于城市。

在考研的同学当中45.1%同学对考研信息了解不多,40.4%了解一些,仅有4.5%同学非常了解,还有10%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了解。

对此,希望广大的同学对考研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更充分地准备考研。

如果考研没有考上,
4.对考研的看法大多数同学认为考研是个人的原因。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是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将来。

上研究生是大学生不错的结局,有理想的情节,找工作地情节去考研。

同时,他们认为考研也是一次人生经历,努力过,奋斗过,即使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那考研过程中丰富而充实的记忆也足以让自己好好珍惜。

在此,我们深深地祝福那些志在考研的同学:英雄无畏,越飞越高!
关于考研的分析
(一)考研类型:
1.逃避型当今市场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来延缓就业压力。

2.理性型厚积薄发,积攒足够的理论知识,让实践尽量完美。

3.理想型提升自己的能力,站在更高的起点,迎接挑战。

4.迷茫型还未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在学习中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寻方向。

(二)具体分析:
1.读书——高回报率的投资
当今市场竞争力日趋激烈,而面对此高压力,读书成了最便宜、回报率最高
的投资!对于生活在校园生活20年的大学生,初入社会,毫无实践经验和人际关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考研可以暂缓就业压力,扩大就业门路和增加就业砝码。

所以在校园中继续磨练自己,循序渐进,无疑读书是最好的选择!
2.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在理论知识足够充足的条件下,让实践尽量完美,所以它的利更多的集中在未来,给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的契合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考研是提高学历和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拓展以后的发展空间。

在以后的工作中让实践于理论知识完美结合,更可以游刃有余!
3.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考研可以明显提高学历档次和含金量;有些高入行门限的工作必须要求相应的学历和水平。

考研可以起到很好的敲门砖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工作后社会地位和薪酬回报相对比较高!在更高的起点上拓宽视野,大展抱负!
4.考研路---确立方向
对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考研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定位自己的未来。

而且在考研路上披荆斩棘过的人会说:考研就是一场炼狱,可以锻炼出你超强的学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时间管理与规划能力!考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心酸考研路上确立自己人生的方向!
5.考研比就业成本大
经济成本。

买各种资料、上培训班,,费用不菲。

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

相反,若选择了直接就业,三年后积累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都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时间成本。

要用3年或2年的时间来读,虽然拥有了高学历,但是对于大多数
企业来讲,他们更重视的是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因此并不一定比有着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

机会成本。

若选择考研,很可能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段。

心得体会
王阳阳:
通过这次对考研与就业的辩证分析,让我更加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权衡了考研与就业的利弊。

我们不应该盲目跟风,而应该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当时的时局和自己的专业,做出更明确的选择。

张磊:
就业还是考研?对于步入大二的我们,二者择其一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深思熟虑,畅想未来。

也许我还不能给两年后的选择下一个定论,但是现在的我可以做到不虚度自己的年华,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时刻关注考研与就业信息。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会一往直前,承担起自己身上的那份责任。

方熬
我目前打算就是先就业,其一,可以抓住求职的黄金时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让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多积攒经验,其二,避免先考研后,失去就业先机,被市场年轻化所淘汰的悲哀场面;其三,市场越来越看重的是能力,各种证书只是个辅助!
结合自身来看,先就业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更希
望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理论知识毕竟不是实践,只有经过亲手实践的才是自己的东西,印象深刻。

所以我支持先就业再考研!
柴大权:
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我们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面对考验与就业,我们不能盲目的选择,需要对整个社会就业情况作以冷静的分析,然后再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尹少伟:
在我看来,人生的选择其实就是一场自己的命运搏弈。

而且,人生的道路并不是我们今天就能规划好,这还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作为当代大学生,考研与就业应该我们人上道路上最重要的决定。

其选择结果的正确性,在某种情况下决定着人生的质量。

因此,它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令我们头疼的两难问题。

在有好多人想通过考研来逃避就业问题,是一种不现实的选择。

还有就是应届毕业生跟风现象,对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盲目跟风考研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相反,走向社会在实际的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更可取些。

而且现在考研也是风险投资。

姚智超
考研与就业,看似两难,其实不难。

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如果过于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出错,则势必在面临选择时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则易导致两难境地;如果我们不过于追求完美,而是追求过程的乐趣,则面临选择时,你会果断地作出决定,不会过多考虑这种选择的得失,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可知
在此,我们深深地祝福那些志在考研的同学:英雄无畏,越飞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