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指期货风险案例与分析(刘春彦)

股指期货风险案例与分析(刘春彦)

股指期货风险案例与分析¾股票指数及股票指数期货(略)¾股票指数期货的功能(略)¾股票指数期货的风险管理美国:1987年股灾2001年“9•11”香港:1997年金融保卫战新加坡: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中国与新加坡: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¾股票指数及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股票指数是报告期股价总值对基期股价总值的比值。

可以衡量和反映出所选择的一组股票的报告期股价与基期股价相比的变动方向及幅度,通常表示一个股票市场或某一个行业股票价格的平均涨跌程度。

股票市场的指示器。

¾股票指数及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货是以一种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

股票市场存在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不同的股票进行规避,但不能有效规避整个市场下跌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由于股票指数具有典型性,基本能够代表整个市场种股票价格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把股票指数设计为一个可以交易的合约,并利用它对腺或市场的股票进行保值,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

¾股票指数及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具有以下特点:9股票指数期货的标的为相应的股票指数。

例如:新华富时A50。

9股票指数期货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算,合约的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

9股票指数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用现金来结算差价而结算头寸。

美国1987年股灾¾仅仅作为一种风险对冲工具,而没有与金融安全联系起来从1972年第一个金融衍生品——外汇期货的诞生,到1982年股票指数期货的推出,金融衍生品的由来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在初步感受金融衍生品在规避市场风险所能带来的益处时,对更多的新的金融创新工具充满了期待。

美国1987年股灾但毕竟作为新兴事物及衍生品本身所具有的专业性,特定的机构投资者与少数的个人是当时市场参与者结构中的主体,金融衍生品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因而也无法体现。

同时,在这个阶段,人们缺乏对金融衍生品的系统了解,除了意识到它是一种风险对冲工具外,很难把它与整个金融体系安全联系起来。

美国1987年股灾¾衍生品的杠杆作用在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乘数倍放大了风险。

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享受金融创新成果带来的好处,却已落到了金融灾难的深渊。

大家对金融衍生品的印象如同根深蒂固般的与“洪水、猛兽”划上了等号。

美国1987年股灾¾《布雷迪报告》----股指期货“替罪羊”1987年股灾更是让股指期货成为了众矢之的。

市场批评者措辞严厉地指责,股指期货直接引发了股灾的产生,因为在股票价格下跌时,股指期货的交易导致了股票价格决定机制的紊乱。

当时大部分的学界专家也在理论层面支持了上述观点。

美国1987年股灾¾《布雷迪报告》----股指期货“替罪羊”¾《布雷迪报告》就认为,1987年10月的股市崩溃主要是由指数套利和组合保险这两类交易在股票指数期货和现货市场相继推动而造成的。

为了避免股价下跌,机构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卖出股指期货,期货价格的下跌有继续引发股票现货价格下跌。

这个过程多次重复,使股价的运行轨迹如同一条下泻的瀑布,如此循环最终导致股市崩溃。

美国1987年股灾¾莫顿·米勒----不同的意见¾包括莫顿·米勒在内的少数学者则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们主张宏观经济基本面表现欠佳以及股票市场本身存在缺陷。

因此,1987年股灾和1929年的股市崩盘并没有本质区别。

美国1987年股灾¾格林斯潘----对股指期货的肯定¾在1988年5月美国众议院关于1987年股灾的一次作证,面对电讯与金融委员会主席Edward J.Markey谈到,“…许多股票衍生产品的批评者所没有认识到的是,衍生市场发展到如此之大,并不是因为其特殊的推销手段,而是因为给衍生产品的使用者提供了经济价值。

这些工具使得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可以进行套期保值,并迅速与低成本地调节头寸,因此在资产组合管理中衍生工具起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1987年股灾¾格林斯潘¾“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期货市场反应新信息的速度比现货市场要快。

一些人由此认为……期货价格的变动必然会导致现货价格的变动。

然而,在期货市场调节头寸的成本要显著低于现货市场,并且可以迅速地建立新的头寸。

因此,资产组合可能自然倾向于在受到新的信息的时候首先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导致期货市场价格首先发生变动。

套利活动则确保了现货市场的价格不会太落后于期货市场的价格”美国1987年股灾¾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后,美国经济一蹶不振,导致美国经济大萧条,波及世界。

¾1987年美国股市出现了灾难后,没有出现类似的经济危机,没过多久就兴旺起来。

尽管可能其他的外部条件不同,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当今的美国证券市场具有1929年证券市场所不具备的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

美国1987年股灾¾优于避险工具的存在,使投资者在1987年股灾中的损失大大得到缓解,没有导致金融界的连锁反应,并且很快迎来了90年代的大牛市。

¾事后,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如果没有股指期货,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1987年股灾¾“1987股灾”后果¾“1987股灾”是金融衍生品产生以来第一次如此强烈地遭到人们的质疑,虽然部分专家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但大部分人开始对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金融衍生品充满恐惧,批评与指责比比皆是。

自1988年开始(如下图所示),全球金融衍生品的成交量迅速萎缩,并成为了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911”事件中美国金融衍生品与现货市场对危机的反应程度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2001年“9•11”¾格林斯潘----再次肯定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¾2000年格林斯潘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做了关于OTC 衍生品专题发言上,他再次高度肯定场外衍生品市场为金融机构避险风险与优化资产配置上的积极作用,再次重申金融衍生品本身不会带来金融危机,监管与风险控制的漏洞才会使金融市场充满风险。

作为美联储主席多次高度地肯定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以往金融危机事件相继彻底调查清晰,人们开始审慎地再认识金融危机与金融衍生品的关系。

2001年“9•11”¾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H•萨默斯在2000年3月17日美国期货业年会上的讲演《期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重大》中指出:在美国经济过去十年成功发展过程中,期货业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的话余音未了,爆发了““9•11”¾美国2001年“9•11”¾“9•11”事件发生后,全球市场的人都认为,这是世界金融的大灾难。

“911”之后一个星期,NYSE股票交易停止、CME的S&P500指数期货也暂停交易。

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全世界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经济严重受挫,金融市场动荡不已,人们根本无法预知明天会是怎样。

¾美国2001年“9•11”¾9月20日,股票市场继续下滑,但期货指标已经回升,这个变化马上被市场发现,两者的差距很快缩至接近状态。

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特性越发显出了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¾美国2001年“9•11”¾在恢复开盘之后,S&P500指数期货的交易量与持仓量均大幅度增加,说明在极端市场条件下市场参与者对风险管理工具的强烈需求。

由于金融期货市场的存在,整个金融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经济体系的弹性增强了。

“911”事件中美国金融衍生品与现货市场对危机的反应程度资料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¾美国2001年“9•11”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2002年9月25日在伦敦兰开斯特宫发表《世界金融和风险管理》专题演讲指出:在美国过去的两年半的时间,虽然股票市场的财富缩水8万亿美元,资本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紧缩,还有去年的“9•11”事件,但美国经济挺过来了,美国主要的金融机构都没有被迫拖欠债务。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对冲功不可没。

在过去的15年期间,金融衍生品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期货以及其它复杂衍生品的概念得以深化,加上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的进步,对冲风险的成本显著降低,机会也大大增加,金融系统也因此发展得比20多年前更灵活、有效和富有弹性,世界经济也因此变得更富有弹性。

¾美国2001年“9•11”¾“911”事件后,人们的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发生了大的改观,大家高度肯定了金融衍生品对危机事件后加速经济复苏的功能。

衍生品提高了经济体应付危机的弹性。

¾美国2001年“9•11”¾作为金融期货的创始人——梅拉梅德在2003年更是对金融衍生品有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金融衍生品所创造的真正奇迹在于,它使投资者能够将具体风险独立出来加以管理,并且通过把风险转嫁到那些更加愿意、或更有能力来承担风险的人身上,从而使风险得到不同程度的对冲。

随着风险人为地流动起来,并在许多投资者之间进行转嫁和分担,任何灾难都将会是一声哑炮而已。

由此可见,衍生品降低了一个或多个金融体系崩溃的可能性,从而使全球金融市场得以巩固。

正与那些怀疑论者所嘲讽的相反,衍生品使金融世界变得更为安全。

¾美国2001年“9•11”¾他指出,金融衍生品所创造的真正奇迹在于,它使投资者能够将具体风险独立出来加以管理,并且通过把风险转嫁到那些更加愿意、或更有能力来承担风险的人身上,从而使风险得到不同程度的对冲。

随着风险人为地流动起来,并在许多投资者之间进行转嫁和分担,任何灾难都将会是一声哑炮而已。

由此可见,衍生品降低了一个或多个金融体系崩溃的可能性,从而使全球金融市场得以巩固。

正与那些怀疑论者所嘲讽的相反,衍生品使金融世界变得更为安全。

¾美国2001年“9•11”¾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在2002年的年报中表示,“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唯一还保持活跃交易的市场就是国债期货市场,当时的国债现货市场流动性一下就没有了,没有机构愿意就现货利率进行交易,而期货市场提供了标准化的远期利率合约交易,在紧急情况发生后,金融机构都想到期货市场来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

如图所示。

¾美国2001年“9•11”资料来源:上海期货交易所¾美国2001年“9•11”¾2002年1月,欧盟正式颁布《欧盟议会关于协调针对综合性可转换证券投资企业(UCITS)的法律以及监管条例的85/11/EEC号指引》。

《指引》中明确允许UCITS基金不仅可以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而且可以出于投资的需要投资于场内和场外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这使得欧盟的UCITS基金在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上超前于世界其它各国的同行,处于时代潮流的最前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