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箱涵工程模板与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箱涵工程模板与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凯里市清水江生态治理建设工程二标段下司框架桥模板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日期:通号建设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凯里市清水江生态治理建设工程二标段项目部二○一七年四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编制依据 (4)三、施工进度计划 (4)四、资源配置计划 (6)4.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6)4.2、主要劳动力计划 (6)五、施工工艺技术 (7)5.1、框架桥施工流程图 (7)5.2、框架桥桥身施工要点 (8)5.3、脚手架的搭设方法 (8)5.3.1、纵、横、斜撑杆搭设技术 (8)5.3.2、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 (9)5.3.3、脚手架搭设施工安全措施 (9)5.3.4、脚手架拆除施工工艺 (9)5.3.5、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9)5.4、框架桥四周施工脚手架搭设 (10)5.5、支架预压 (10)5.6、框架桥模板与支架施工技术要求 (11)5.6.1、模板安装 (11)5.6.2、模板和支架的拆除 (12)5.6.3、满堂支架架设 (13)5.6.4 满堂支架拆除 (13)六、参数验算 (14)6.1、框架桥顶板的计算 (14)6.1.1、综合说明 (14)6.1.2、搭设方案 (14)6.1.3、板模板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验算 (15)6.2、墙模板的计算 (24)6.2.1、墙模板基本参数 (24)6.2.2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24)6.2.3、墙模板面板的计算 (25)6.2.4、墙模板内龙骨的计算 (26)6.2.5、墙模板外龙骨的计算 (28)6.2.6、对拉螺栓的计算 (29)七、质量保证措施 (30)7.1、工程质量方针 (30)7.2、质保证措施 (30)7.3、制度保证措施 (31)7.4、技术管理措施 (32)7.5、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34)7.6、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34)八、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6)8.1、安全防护措施 (36)8.2、安全技术交底 (37)8.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8)8.3.1、总则 (38)8.3.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职责 (39)8.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40)一、工程概况本次工程为凯里市清水江滨江风景区下司大门框架桥工程,框架桥为风景区入口大门而建,分左、右副全长约228米,与既有的滨江大道现状框架桥相连接。

1、框架桥结构设计框架桥所在地段为挖方段,采用单层门式框架结构形式。

门式框架结构顶墙1.0m 厚、侧墙厚度0.8m,地板厚0.8m。

上梗腋设30×150cm 的倒角,侧墙处下梗腋设30×30cm 的倒角;框架桥结构高度为 6.1m,框架桥净宽12m,框架桥净空 4.3m;顶板及侧墙上设置防水层;框架桥分段设沉降缝,缝宽2cm。

2 、框架桥附属设施框架桥防排水以防、排、堵相结合:框架桥主体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在框架桥框架表面设TS 透水管网将地下渗水收集起来,通过PVC 管有组织地引入排水系统中。

框架桥沉降缝采用橡胶止水带结合遇水膨胀条进行堵水。

框架桥内的雨水及地下渗积水通过雨水口排泄到路网的排水系统。

二、编制依据1、施工图设计文件;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4、《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5)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14;7、《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8、其他相关规范。

三、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计划开工时间为2017年4月2日,完工时间为2017年9月30日,具体开工日期依据总监理工程师颁布的开工令为准。

施工进度见横道图: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四、资源配置计划4.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4.2、主要劳动力计划本工程所需工种人员均能胜任本职工作,其主要劳动力配置见下表:主要劳动力配置表五、施工工艺技术5.1、框架桥施工流程图5.2、框架桥桥身施工要点框架桥全长月为228m,框架桥横向分9.1m为一段,设沉降缝逐段施工,框架桥墙身竖向施工施工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浇筑底板至侧墙的h/3;第二阶段浇筑剩余部分(包括侧墙及顶板),2次浇筑的接缝应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且按设计要求于施工缝处埋设铝片(衔接面做到粗糙、干净并不得有堆落的混凝土和砂浆)。

5.3、脚手架的搭设方法本工程采用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根据工程实用满堂手架,沿两面侧墙形成脚手架体系。

操作层满铺脚手板。

支架步距600㎜×600㎜×1200㎜。

模板采用尺寸1830×915×16mm 的胶合板,脚手架顶托上部横向采用钢管弯曲成设计图纸弧度弧形拱固定,起拱弧度为全跨净长度的1/1000-3/1000,纵向采用100×50mm的方木固定模板,方木至于弧形钢管上部。

5.3.1、纵、横、斜撑杆搭设技术1、拱形脚手架架设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坐标在场地放出隧道仰拱、拱墙位置,搭设满堂红脚手架,根据图纸尺寸调节调节顶托长度,顶托伸出长度不宜过长,在15cm以内;上部安装模板。

2、立杆搭设纵横向立杆间距0.6m×0.6 m,允许搭设偏差±5cm,立杆垂直度允许搭设偏差±10 cm。

下部设扫地杆,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小于或等于35cm。

立杆底配置可调底座或固定底座;立杆上端包括可调螺杆伸出顶层水平杆的长度不得大于0.7m。

3、横杆搭设立杆之间满设双向水平杆,纵横向水平拉杆步距1.2m,确保其在两个方向都具有足够的设计刚度,一根横杆两端的高差,不能超过2cm,纵向水平杆全长平整度不小于±10cm。

4、剪刀撑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底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其间距小于或等于4.5m。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

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时,顶部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5、施工作业要求①上架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戴安全帽,系安全带。

②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确保模板支架均衡受荷,宜用对称浇注方式进行。

③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及其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和变形时,及时解决。

5.3.2、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脚手架搭设工艺流程为:场地整理→施工放样→定位设置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横杆→剪刀撑。

5.3.3、脚手架搭设施工安全措施1、脚手架的基础必须满足承载力要求,基础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才能施工。

2、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

3、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料。

4、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架体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

5、脚手架应与输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

6、在搭设过程中应由安全员、架子班长等进行检查、验收和签证。

7、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5.3.4、脚手架拆除施工工艺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剪刀撑、斜撑,而后拆横杆、立杆等。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

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

拆除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

拆除长杆件时应两人协同作业、以免单人作业时造成内失事故。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

拆下的杆配件应吊运至地面、不得向下抛掷。

5.3.5、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1、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备工作。

2、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包括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拆除掉。

3、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4、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5、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

6、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

7、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

8、拆除的构配件应采用起重设备吊运或人工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5.4、框架桥四周施工脚手架搭设在框架桥四周设置双排脚手架,采用双立杆,搭设高度为7.5m,立杆的纵距1.20米、横距0.8米、步距1.20米,内排架距离结构0.30米。

脚手架管采用φ48.3×3.6,脚手板采用竹笆片,栏杆采用竹笆片,脚手板下大横杆在小横杆上面。

地基为粘土地基,压实后满铺5cm厚的木板。

5.5、支架预压根据要求,支架架设后应进行预压。

本工程在顶板模安装好以后进行预压,根据《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T194—2009的规定,预压重量为顶板钢筋混凝土自重的1.2倍。

5.5.1 预压材料拟采用堆载钢材(捆装钢筋),模拟箱梁设计断面布载。

支架预挠度设置按施工设计中弹性变形的计算和预压过程的实测挠度数值综合考虑后进行设置。

预压分为3级进行,依次施加荷载为预压总荷载的50%、100%、120%。

5.5.2 测点布置本工程在顶板底模上平均、对称布置20个测点。

5.5.3 预压监测1、加载之前测出各点标高ho、每级加载之后测出各点标高hj、加载后间隔24小时测出各点标高hi、卸载5小时后测出各点标高hc。

2、预压验收满足各测点沉降量平均小于1mm或连续三次各测点沉降量平均量累计小于5mm时为合格。

5.6、框架桥模板与支架施工技术要求5.6.1、模板安装1、模板安装前必须做好下列安全技术准备工作:①应审查模板结构设计与施工说明书中的荷载、计算方法、节点构造和安全措施,设计审批手续应齐全。

②应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班组应熟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并应做好模板安装作业的分工准备。

④备齐操作所需的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

2、模板安装构造应遵守下列规定:①模板安装应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

②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杆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

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

本工程支架与模板直接着力于框架桥钢筋砼底板,支承面有足够的强度。

③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