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目标导学:通过学标,明确高考考什么)自学探究(课前预习,夯实基础,形成本节知识结构)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气候变化:虽然气候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当气候因子发生改变时,气候也会有变化。
1、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2、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3、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4、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 趋势, 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 趋势。
(2)历史时期: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有温暖和寒冷期之分。
(3)近代(19世纪以来):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世界气温变化特点 。
(二)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看图2、26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气温升高,平均升高了0.6℃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一)气候变暖的机制:CO 2浓度增加 CO 2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 气温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② 、特别是 的破坏。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使学生了解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近现代仪器观测时期三个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2. 使学生明白目前地球正处于一个温暖的间冰期,人类活动只是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加剧的作用.3.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得影响,并探讨解决办法.③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2、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全球变暖引起威胁海平面上升的原因①②2、影响农业生产案例:(1)中纬度温带地区(2)高纬度地区3、影响水循环①蒸发增强②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③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一)对策:1、2、3、(二)手段:1、2、3、(三)技术:1、2、3、知识链接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课堂练习(课堂检测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面的练习题,检测课堂学习效果)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漫画,回答1~2题。
1.有关漫画所示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B.是太阳辐射异常,如黑子活动的结果C.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温室效应是根本原因2.下列不会引起该问题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氟氯烃C.臭氧D.氮气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3~5题。
3.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4.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5.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2011·临沂质检)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7.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北亚C.北非 D.中亚(2011·泰安模拟)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有望未来实现通航。
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A.丹麦B.日本C.巴拿马D.加拿大9.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10.世界自然基金保护会一份报告中说: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每年后退10至15米。
如果人类不采用措施,将会出现的后果是( )A.近期内水资源短缺 B.远期洪涝灾害频繁C.远期水资源减少 D.近期内河流水位下降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回答11~12题。
11.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1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2011·福建质检)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13~15题。
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温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1750年1990年CO2280 353 0.5 50~2001 55CO2280 353 0.5 50~2001 55氟氯烃0 0.000 85 2.2 50~1023 400~1500024CH40.8 1.72 0.9 12~17 11 15N2O 0.000 29 0.000 31 0.25 120 270 613.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14.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15.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 )A.大量进口石油,杜绝使用煤炭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二、综合题16.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了峰会,共同商讨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材料三哥本哈根地理位臵简图。
(1)据材料二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8年平均气温比1956年平均气温约上升了________℃。
(2)在过去的25年,丹麦的经济增长了75%,但能源消耗总量基本维持不变,这得益于丹麦对________(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利用,请分析丹麦大力开发该可再生能源的有利条件。
(3)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请列举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17.(2011·上海模拟)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7月4日发布《10年农业展望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
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
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2: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A.极冰融化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D.燃烧矿物燃料(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至4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