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弧离子镀

多弧离子镀


图4 阴极电弧产物组成示意图
2 减少液滴的措施
2.1 减少液滴的产生
降低放电功率密度,提高弧斑运动速度,降低高电荷态含量,提 高电离度,以及加强冷却措施等方法可有效地减少液滴的产生。
2.1.1 降低放电功率密度
放电功率密度大小直接影响液滴的产生,降低放电功率密度可 有效地减少液滴的产生。平均放电功率密度 P 为:
图9 不同偏压下的薄膜表面AFM形貌图 a)0,b)-100,c)-200,d)-300,e)-500
举例
• 黄美东研究了脉冲偏压电弧离子低温沉积TiN硬质薄膜的 力学性能。 • 实验方法
实验在AIP型电弧离子镀膜系统上进行,偏压电源系统由一台直流恒 压偏压电源和一台直流脉冲偏压电源组成。直流偏压电源可提供01200V的电压,脉冲偏压电源的占空比τ(定义为每个脉冲周期中, 脉冲作用时间与一个脉冲周期的比值)在10%-40%之间连续可调,电 压幅值0-1500V,采用热电偶直接接触法来测量TiN薄膜沉积过程中的 基体温度。基体是尺寸为15mm×10mm×5mm的高速钢,经金相砂纸研 磨后抛光,在丙酮中用超声波清洗10min,用热风快速吹干后放置于 真空沉积室中的试样台上,与弧靶的距离为240mm。薄膜沉积过程中, 两个弧靶(99.99%Ti)电弧电流均为70A,真空室镀膜气压维持在 0.35-0.40Pa,试样随基体平台转动,对基体施加不同的偏压。
4 多弧离子镀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离子镀氮化钛超硬耐磨镀层 工艺逐渐完善和镀膜质量的提高多弧离子镀在冶金、机械 加工、高温防护、装饰材料等众多行业得到广泛的实际应 用。
举例
• 牛二午研究了基体偏压对沉积ZrN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表1 薄膜沉积工艺参数
基体偏压直接决定了离子的 能量,在薄膜沉积过程中, 具有一定能量的离子与基体 表面沉积原子产生碰撞,产 生声子、碰撞原子、空位等。 随着离子能量的增加,碰撞原 子可能进入到膜内部,占据晶 格间隙位置和前期产生的空位。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薄膜 的致密度。然而随着离子能量 的增加,入射离子的背散射效 果增强。这使得低偏压作用下 薄膜沉积速率缓慢降低。 图8 沉积速率随偏压的变化关系
在脉冲偏压下沉积的TiN膜 在低幅值及低占空比下, 与基体的结合强度稍低于 直流偏压时的膜基结合力。 当幅值和占空比较大时, 膜基结合强度比直流偏压 时的大。
图12 不同偏压下TiN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 总结
基底偏压的变化影响沉积到薄膜上的离子的能量,进而影 响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硬度和膜基结合力。
金属靶与真空室之间用一 条弯曲的金属管子相连接。 在弯管壁上绕有螺旋线圈, 以便在通电时形成磁力线偏 转的弯曲磁场。
图5 磁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在基底上施加负偏压时, 金属等离子体在弯曲磁的 约束下,沿着磁力线方向 以螺旋轨迹走出弯管飞向 基底并经过形核,生长直 至生成薄膜。而不带电的 液滴或固态的大颗粒不受 磁场约束只作直线运动大 部分都将撞向弯管壁,而 失去动能沉积在弯管壁上 或掉落在真空室中。
图1 多弧离子镀结构示意图
• 工作原理是:在真空 条件下,金属阴极和 触发电极在10KV脉冲 高压下,触发放电, 在阴极表面形成产生 金属等离子体的阴极 斑点,放电产生的大 量热量使阴极斑点处 金属被局部蒸发,电 离,形成高密度的金 属等离子体。
图2 多弧离子镀示意图
• 在靶面前方附近形成的金属等 离子体,由电子、正离子、液 滴和中性金属蒸气原子所组成。 为了解释这种高度离化的过程, 已经建立了一种稳态的蒸发离 化模型,见图3。该模型认为, 由于阴极弧斑的能流密度非常 大,在阴极的表面上形成微小 熔池,这些微小熔池导致阴极 靶材的剧烈蒸发。电子被阴极 表面的强电场加速,以极高的 速度飞离阴极表面,并且电子 会与中性原子碰撞,并使之离 化,这个区域称为离化区。由 于电子比重离子轻得多,所以 电子飞离离化区的速度要比重 离子高得多,这样在离化区就 出现正的空间电荷云。
2.1.2 提高弧斑的运动速度
提高约束磁场强度和降低残余气体压力,可减少弧斑运动阻力,提 高弧斑运动速度,降低斑在靶材上的停留时间可以减少液滴的产生。
2.1.3 降低高电荷态离子含量
电荷态为Z的高电荷态离子动能是单电荷态离子动能的Z倍,它们传 给阴极液面的能量和作用力就增加了Z倍,所以它们产生液滴的能力比 单电荷态离子增加了Z倍。采取低于第二电离电位的放电电压,就可以 适当地减少高电荷态离子含量,从而减少液滴的产生。
P = IU / S
W/cm2
I为平均放电电流,U为放电电压,S为阴极发射面积。 放电电流正比于膜的沉积速率,在一定沉积速率限定下,放电电流也 是一定的。要降低放电功率密度就只有降低放电电压和扩大阴极发射 面积,但是放电电压一般不能小于3-5倍电离电位,增加阴极发射面 积也必须考虑到结构上是否允许,我们根据此原则确定放电功率密度。
多弧离子镀技术
苗志岭
1 基本原理
• 多弧离子镀的基本原理就是把金属蒸发源(靶源)作为阴 极,通过它与阳极壳体之间的弧光放电,使靶材蒸发并离 化,形成空间等离子体,对工件进行沉积镀覆。
• 多弧离子镀的基本组成包括 真空镀膜室、阴极弧源、基 片、负偏压电源、真空系统 等,如图1所示。 • 1-阴极弧源(靶材);2、3进气口;4-真空系统;5-基 片(试样);6-偏压电源。
图6 弯曲磁过滤弧离子镀膜沉积原理
图7 不同镀膜方式的TiN与Ti膜的表面形貌
3 多弧离子镀的技术特点
(1)金属阴极蒸发器不融化,可以任意安放使涂层均 匀,基板转动机构简化。 (2)外加磁场可以改善电弧放电,使电弧细碎,旋转 速度加快,细化膜层微粒,对带电粒子产生加速作用。 (3)金属离化率高,有利于涂层的均匀性和提高附着 力,是实现离子镀膜的最佳工艺。 (4)一弧多用,既是蒸发源,又是加热源,预轰击净 化源和离化源。 (5)设备结构简单,可以拼装,适于镀各种形状的零 件,包括细长杆,如拉刀等。 (6)但会降低零件表面的光洁度。
扩大阴极冷却面积和提高冷却剂流速等措施可明显加强阴极冷却, 从而减少液滴发射。
2.2 提高液滴过滤效果和等离子体传输效率
磁过滤的原则:
在轴向磁场中,电子的运动是沿着磁力线方向螺旋前进的,直到 受到其他粒子的碰撞。如果磁场是弯曲的。正如在一个弯曲的螺线管内 部的磁场,电子会沿着曲率运动。这样的电子可认为是磁化的,相反, 离子通常不被磁化,因为它们的旋转半径比电子要大得多,比过滤器的 特征尺寸也要大。但是,离子也会被迫沿着磁力线方向运动,由于电子 和离子间存在的电场,当离子被电子推出去时电场就会存在。因此,等 离子体宏观上是电中性的,等离子体沿着磁力线方向的输运是磁的(电 子)和电的(离子)复合机制。 大颗粒会轻微带电,但是质量和电荷之比与电子和离子相比是很 大的,因此,大颗粒由于它们的惯性所以沿着直的轨迹运动。如果等离 子体(电子和离子)从阴极表面出来后不沿直线引导,大颗粒将与等离子 体分离,如果没有其他问题,通过磁过滤将大颗粒完全去除将可以完成。 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会影响大颗粒的去除,这些问题是:大颗粒从壁的 反弹,等离子体在过滤器中的大量失去等。
2.1.4 提高放电电离度
对于一定的沉积速率,提高电离度就意味着降低放电功率,也就 是减少阴极熔池深度及熔融金属含量,从而减少液滴发射。在维持一 定的放电电压时,提高真空度,降低残余气体压强可明显地减少残余 气体的碰撞,电荷交换与离子复合等损失,减少发散角以及提高约束 和传输能力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2.1.5 加强阴极冷却措施
• 实验结果
随直流偏压增大,温升速率越快, 最终稳定温度也越高。在相同的脉 冲偏压下,占空比越大,基体的沉 积温度越高。由图中可以看出脉冲 偏压Up下基体温度明显低于相同幅 值时直流偏压Udc下的温度,表明利 用脉冲偏压可以有效降低镀膜过程中 基体的温度。
图10 直流和脉冲偏压下的基体温度变化
无偏压时TiN薄膜的硬度较 低。这是由于离子自由沉积 到基体表面,膜的组织结构 比较疏松。加直流偏压后离 子有较强的轰击作用,薄膜 结构致密,显微硬度增大。 当直流偏压在100-500V之间 变化时,薄膜的显微硬度为 2100-2500HV。使用脉冲偏压后, 在不同的偏压和占空比时有所 不同。 图11 不同偏压下TiN膜的硬度
图3 阴极靶表面离化区域示意图

• 离化区域的空间电荷,是导致加 速区强电场的主要原因,该电场 一方面使电子加速离开阴极表面, 另一方面也使得离子回归阴极表 面,该回归的离子流可能导致阴 极表面温度在一定程度上的增加。 此外,回归的离子流对熔池表面 的冲击作用可能是液滴喷溅的原 因,按照这种解释,在基片上只 能接收到离子和液滴,而无中性 原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