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大全

教学计划12一、教材分析:3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45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6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7《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8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9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1011《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12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1314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15《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16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17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18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1920《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21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2223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2425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26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27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8二、教学目标:29通过学习,使学生: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3031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32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334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35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6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37的和谐发展。

38三、课时安排39每课一课时40四、学情分析:411、整体学习状况:42三年级共有1个班,每班学生均为 43名学生,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

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4344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45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462、已有知识、经验:47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48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49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50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513、儿童心理分析:52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5354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55五、教学措施:56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57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58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5960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61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6263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64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6566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表:67686970717273第一单元植物74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75【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76分,相对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77的过程。

教科书表达的一个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78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植物是79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80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81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

8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83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84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大树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8586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87【教学目标】88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89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90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9192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9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9495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96【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9798【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99100【教学过程】101一、引言102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103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104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05106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107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108109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110三、回忆中的大树111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112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113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114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115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116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117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118119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20121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122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123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24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125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126127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128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129130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131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132要有典型特色。

)133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134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135树。

136板书设计:137我看到了什么138照片上的大树(树干、树叶、外形)看到过的大树(树瘤、叶片、果实、小动物、藤蔓、苔藓)139140观察真正的大树(……)(如何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教师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先是141142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对小组汇总表现出色的给予表扬和肯143定,再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各制订出观察计划,既发展了学生144的思考能力同时也保留了自各的特性,让学生有自己想像创作的空间,对个别145设计方案突出又全面的进行表扬和肯定以及推荐,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们进行146有计划的观察。

最后观察笔录完整又详细的个人给予表扬和粘贴示范。

《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教学反思:我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抓住让学生学147148会有目的观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这一重难点设计了五个活149动方案,先激趣导入第一个让学生学生观察相片上的大树的活动,进而进行第二个小组交流记忆中看到过的大树,让学生明白从相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150151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后又自然导入第三个活动:讨论什么是真152正的观察。

让学生懂得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观察。

在明确什么是观察153后着手让学生进行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制订观察计划后付诸实践活动放手让学154生去观察校园里真正的一棵树。

整个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教学环节齐全,紧扣。

155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活动进行铺垫。

在这一个个活动的逐步展开下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了观察这一个活动,也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任务和目标能156157按原设计的教案顺利完成。

整节课里作为老师的我起到了主导的地位,体现学158生了学习自主性。

缺陷是时间关系,学生观察能力和整理记录能力不一样,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书面整理好获得的信息。

以后还得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这一部分159160学生的引导的辅助。

161162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材分析】1.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163164节的内容,学习本节,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165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