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5.1 金属的性质 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5.1 金属的性质 教案

《金属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不同现象,认识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也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以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例,初步认识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3、认识置换反应的特点,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对比及区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研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对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探究性学习,深化了解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重点:金属与算反应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设计:
旧知回顾:
【教师活动】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认识了化学里的一个新的小伙伴——金属,学习了金属所具有的物理性质,以及人类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在不同的领域里对金属的应用;也通过铁、镁、铝、铜四种金属在氧气中的变化,学习了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相同。

【多媒体展示】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汞是液体)
2.有金属光泽
3.金属都能导电、导热
4.有延展性
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利用家里的各种资源,查找和金属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相信大家肯定都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查找到的金属的小故事。

【学生活动】学生甲、乙、丙分享自己所查找的与金属相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

【教师活动】大家查找得都非常的好,非常的认真。

当然老师自己回去也做了功课,也查找了几个和金属有关的事件,我发现这几个事件特别的吸引我的眼球。

【多媒体展示】金属的遭遇
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金属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

波兰的托卡维兹因酸雨腐蚀铁轨,火车每小时开不到40公里,而且还显得相当危险。

【教师活动】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活动】金属会受到酸雨的腐蚀!
【教师活动】很好,大家抓住了关键字眼!金属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的活动引发的“酸雨”,却使得金属“伤痕累累”。

那么,金属能与酸反应吗?
新课讲授:金属的性质——金属与酸的反应
【教师活动】实验室检验猜想的唯一标准,要解决刚才大家产生的猜想,还得是实验来说话。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2、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几种金属药品的取用方法,稀盐酸、稀硫酸的倾倒方法。

【教师活动】强调实验的正确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问题。

【教师活动】演示第一组实验,用实物展台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组实验。

【学生活动】根据反应的实验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1) 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

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
然后是_____。

【多媒体展示】金属与酸的反应
【学生活动】实验现象记录,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知识小结】金属与酸的反应:
1、能反应: 镁、锌、铁;不能反应:铜
2、反应的剧烈程度:镁>锌>铁
【知识过渡】老师在查找金属的小故事时,无意间还找到了古代时候人类冶炼铜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在葛山等地修道炼丹多年。

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拿起铁勺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成了“铜勺”,金光闪闪。

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石成金了!”
葛洪把铜
勺放在火上烤,铜勺逐渐变黑。

这些现象葛洪在《黄白篇》一书中均做了记载。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就让它情景再现一下。

【演示实验】 展示硫酸铜溶液——蓝色液体。

在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新买的铁质小刀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应该是铜。

简直太神奇了!
【教师活动】拿出提前两小时就已经放在一起的铁和硫酸铜溶液,展示实验成果。

【学生活动】观察:铁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红色物质,溶液的蓝色已经褪去,带有微微的绿色。

蓝色褪去,说明硫酸铜溶液已经完全反应;微微的绿色,根据之前金属与酸的反应可知,溶液中生成了亚铁离子。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Mg + 2HCl == MgCl 2 + H 2 ↑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锌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Zn + 2HCl == Zn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铁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
变为浅绿色
Fe + 2HCl == FeCl 2 + H 2 ↑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 铜 不反应
【教师活动】大家分析总结得特别好,特别到位。

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湿法炼铜,有史为证——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学生活动】书写化学方程式:Fe + CuSO 4 == FeSO 4 + Cu
【学生活动】铁能炼铜,那么铁也能炼金或者银吗?
【教师活动】大家的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老师也很想知道,那么这个就当做我们今天的家庭作业之一,大家回去一样利用家里的资源去查找一下,铁是否能炼金、银,如果能,又到底需要什么条件,我们下节课来揭晓答案。

【知识小结】以下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化学方程式汇总: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
Fe + CuSO 4 == FeSO 4 + Cu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反应方程式有何共同特征?
【学生活动】反应前后都有单质!
【教师活动】大家观察得特别仔细,没有错,这几个反应的特点就是反应前后都有单质,我们把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通式表示置换反应:A + BC == AC + B ,简而言之就是:单换单。

注意:铁在参加置换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亚铁,溶液显浅绿色。

这是我们学到的第三种基本反应类型,大家要与之前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相对比、区分。

【学生活动】练习: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1、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2、H 2 + CuO == Cu + H 2O
3、NH 3 + HCl == NH 4Cl
4、NH 4HCO 3 == NH 3↑+ H 2O + CO 2↑
5、2H 2 + O 2 == 2H 2O
6、2H 2O 2 == 2H 2O + O 2↑
7、Mg + CO 2 == MgO + C
8、CO + CuO == Cu + CO 2
Mg + 2HCl == MgCl 2 + H 2 ↑ Zn + 2HCl == ZnCl 2 + H 2 ↑ Fe + 2HCl == FeCl 2 + H 2 ↑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探究实验,我们进一步学习了金属的两个重要的化学性质:①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不同的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存在差异。

②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从溶液中把铜单质置换出来。

并且在学习这些性质的同时,我们还认识了第三种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关于金属,到底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我们将在下节课中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金属的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Mg+ H2SO4===MgSO4+ H2↑
Zn+2HCl===ZnCl2+H2↑Zn+ H2SO4===ZnSO4+ H2↑
Fe+2HCl===FeCl2+H2↑Fe+ H2SO4 ===FeSO4+ H2↑
3、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三、置换反应(单换单)
1、定义:P116
2、通式:A + BC == AC +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