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 开天辟地

12 开天辟地

12 开天辟地宿豫区实验小学马素颖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脉络清楚,分三部分把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的过程描写了出来。

全文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情分析: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喜欢探索宇宙世界的奥秘,尤其是喜欢阅读神话故事,对神话中的人物十分向往。

他们对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早已十分熟悉,但对盘古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却未曾感悟。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文如何通过故事内容让学生感悟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了解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想象是难点。

教学时,我坚持:①以“读”为主,多法并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品悟课文,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盘古伟大的人格魅力。

②引导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体味想象的神奇,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盘古的神力,了解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2、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课件(盘古图片、巨石崩裂的音效、舒缓的钢琴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借助重点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2、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盘古的神力,并练习背诵第七自然段,了解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神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默写下列词语。

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冉冉上升合拢精疲力竭神力身躯化生万物学生对照订正,并齐读。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借用这几个词来说,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概括)。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是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长文章读短,读成一句话。

试试看,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4、小结板书: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团,盘古以他的神力开天辟地。

倒下后,他的身躯化生万物,创造出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重点词和长文读短这两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教给学生一根学习的拐杖。

)三、品读2---5自然段,感悟神力。

过渡:“神力”你是怎么理解的?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盘古究竟怎样以他的神力开辟出天地的?自由读2---5段。

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特别有感受的地方做上记号。

(根据生的回答,屏幕出示)1、学习第2自然段例句A: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①你怎么感受到他的神力?(他一使劲坐起来,大鸡蛋就裂开了一条缝。

)例句B:大神见身边……破碎了。

②你从哪儿看出他的神力?(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

)能加上动作来说明吗?(生表演)③盘古是这样做的吗?你们有什么建议?从哪儿体会到的?(猛劈猛凿)来,老师再给你一点神力。

(生再演)这才是猛劈猛凿。

④盘古可是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

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看屏幕读)(设计意图:表演是理解词语的方法之一。

在学生读通文本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⑤同学们,你们看,多潇洒啊!挥手之间,天地出现。

(屏幕出示)例句C: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⑥谁愿意读这句话?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⑦轻而清,这是天的感觉,飘飘渺渺,广袤无边。

重而浊,这是地的感觉,雄浑厚重。

女生读天的部分,男生读地的部分。

⑧你们的朗读让我们陶醉在这片新天地中。

再看看这句话,它还隐藏着玄机呢。

(藏着反义词,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一样多。

)(屏幕中反义词变色)⑨像这样前半句和后半句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应,这是一种对仗的写法。

(板书:对仗)在课文中,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句子,快速地找一找。

(生查找)在文章中运用对仗这种方法,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设计意图:了解对仗的写法,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对仗句式工整,意思相对的基本特点,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对仗句子,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2、学习3——6自然段。

过渡:天地分开,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出现了。

盘古是不是可以休息啦?为什么?(天地会重新合拢)天地一合拢,宇宙将暗无天日。

盘古又是怎样以他的神力阻止天地重新合拢的呢?句1: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①你是怎么体会到他的神力?(头顶天,脚踏地。

)(指名一生)现在,你就是盘古,天和地分开后,你就怎么做?(引读句1)③现在,你们就是盘古,站起来,天地分开后,你们就--------(引读句1)④(引读第4段)天每天---------,地每天----------,盘古的身体也-------。

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呀!天升得-------,地变得------,盘古的身体也-------⑤(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这就是经历了一万八千年风风雨雨的盘古。

此时此刻,他又有什么变化?用一个词来说。

(巍峨)(屏幕出示)句2: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巍峨“变色)⑥“巍峨”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个词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可在这儿却是用来形容盘古。

据说盘古的身体撑在天地时,最长长到了9万里长。

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的巨人。

他这一撑,就撑了多久?(一万八千年)⑦引读句子:一百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一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仍然像根------------------一万八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依旧像根------------------这不仅需要超乎常人的力量,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力。

⑧看着巍峨高大的盘古,我的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一个成语。

和天地有关,现在一般用来形容敢作敢当、光明磊落的男子汉。

(顶天立地)对,今天老师把这个词送给咱们班的男生,希望你们长大后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过渡: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闭上眼,眼前一片漆黑,现在我们要进入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师配乐诵读1—6段)睁开眼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品悟、咀嚼,利用排比句式的铺垫引读,感受盘古超乎常人的意志力。

感悟需要积累的支撑。

前面多种方式的精读、品读,已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近盘古。

而此时,教师的充满深情地诵读,更将调动起学生积蓄多时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四、精读第7自然段,品味“化生万物”。

过渡:大英雄盘古,以自己的神力开辟了这个黑暗混沌的世界,并用自己的身躯苦苦支撑在天地之间。

当天地不再合拢时,他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此时盘古心里在想些什么?是啊,永远留在这个世界,说得多好啊!他是怎样化生万物,留在这个世界的?(师板书:化生万物)1.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说什么吗?(伟大)2.有时候伟大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请大家再读第7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在最有感触的句子旁写下你的所思所感。

3.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4.来,谈谈你们的感受。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重点指导最后一分句朗读)多么伟大的盘古呀!为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他奉献出所有的一切。

就连——(指导读最后一分句)他悲壮地倒下了,但他死而无憾。

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英雄。

5.师引读:(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多么整齐的句式呀,就像部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送给女同学,把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

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黄色:总述部分。

红色:分句前半句。

绿色:分句后半句。

)6.体味想象的神奇。

①同学们,再看看第7自然段,你发现盘古的身躯与所化成的事物有什么关系?(相似)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文中连续用了九个“变成了”,句式整齐,想象丰富,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

不信,你听——(课件:呼呼的风声),你看——(课件:洁白的云朵),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绵延千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你们谁也来试着这样说说?出示句式:“——,我知道,——————。

”(生练说)②盘古不停地奉献,我们就要不间断地想象。

放眼世界,你还知道盘古的哪些杰作吗?7.指导背诵同学们真是慧眼识英雄!让我们再一次领略盘古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世界。

(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画面,生配乐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以上设计重在让学生带着各自的感悟与体验与文本对话,在相互启发、补充中更好地体味语言文字,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感受盘古的伟大。

再让学生凭借句式“——我知道,——”进行大胆创造的想象,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更深切地感悟到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

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背诵的训练,达到语言的内化。

)五、概括小结,略读第8自然段1.(看板书小结,引读第8自然段)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2.让我们再一次怀着感动,怀着对他的敬佩之情朗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第8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而前文的精读已解决了此段内容,便以读一笔带过。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1、同学们,在了解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后,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盘古说,那就一吐为快吧!盘古,我想对您说……2、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这篇课文?(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学习盘古顽强的意志力,勇于奉献的精神。

)3、“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现在已经演变成成语,常比喻前所未有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如:“毛****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也用来比喻开创空前宏伟的事业。

4、再读题目,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盘古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以后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设计意图: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内核,挖掘隐藏于教材中的潜在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