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前期文学—第一节 概述

20世纪前期文学—第一节 概述

20世纪前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主要内容:一、历史背景简介二、文学发展状况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历史背景简介
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充满着战争与革命、压迫与反抗,交织着死亡与新生的时代。

欧美各帝国主义经济的垄断和殖民扩张政策,导致了各国内部及外部矛盾的尖锐,一时间,战争频发。

帝国主义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之时,也冲击了欧洲传统的价值观念,为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意识形态领域:
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社会哲学思潮异常活跃,除了上一世纪流传下来的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影响较大的还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海德格尔、萨特、加缪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索绪尔、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等。

二、文学发展状况
(一)20世纪前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持续发展,但已不同于19世纪;
(二)在苏联诞生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新文学;
(三)现代主义文学诞生。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①除了继续揭露垄断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之外,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题材;
②在表现人与社会关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的探索和开掘;
③在技巧上力求创新,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在新时期得到了更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两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的实力大为削弱,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也随之消失。

这时期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呈现出较为浓重的传统色彩。

代表作家:乔治·肖伯纳、约翰·高尔斯华绥、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格林、莱辛等。

约翰·高尔斯华绥:1932年,高尔斯华绥“因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赛特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福赛特家族”系列小说:《福赛特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尾声》三部曲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异域风情
成名作《人性的枷锁》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主人公菲利普从残疾孤儿到成人的经历,表明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态度;《月亮和六便士》(1919)《刀锋》(1944)毛姆的文学创作具有浓厚的异域风情,他一生旅行的足迹遍布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中国、南太平洋的英属和法属岛屿,俄国和南美洲也留下了他的身影。

长篇小说《彩色面纱》以中国为背景,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记述了他的中国之旅。

德语现实主义文学:
以人道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选择典型事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

反法西斯内容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当时的两大主题。

代表作家:托马斯·曼、亨利希·曼、雷马克、斯蒂芬·茨威格、君特·格拉斯、布莱希特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臣仆》、《穷人》和《首脑》
《臣仆》是作者最优秀的讽刺长篇小说,它描写主人公狄德利希·赫斯林在首都获博士学位后,回到家乡。

为了追求金钱和权势,他耍弄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伎俩,不惜使自己“变成坏蛋”,这部小说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一副既卑鄙可笑
又怯懦渺小的丑恶嘴脸。

托马斯·曼:
是德国20世纪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有《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浮士德博士》等。

《布》通过大商人布登勃洛克家族的由盛而衰,反映了德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揭示了在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商业竞争中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使他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
成名作《西线无战事》,取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以白描的手法,逼真地描绘了一幅战场的惨象,控诉了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表现了强烈的反战情绪;《凯旋门》(1946)和《里斯本之夜》(1962)表现了鲜明的反法西斯倾向。

斯蒂芬·茨威格:
是奥地利德语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晚年《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思想性最高的一部作品,对法西斯主义扭曲人格、摧残人性的罪恶提出控诉。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是德国著名的戏剧家和戏剧理论家,创立了“布莱希特体系”,认为要发挥戏剧对人心灵的震撼,就必须追求一种“陌生化效果”,即时刻保持清醒理智的认识,领悟剧中的哲理。

主要作品有《大胆的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一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等。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初期现实主义成就较高,出现了不少取得卓越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家:除罗曼·罗兰、法朗士之外,还有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巴比塞、马丁·杜·伽尔等、纪德等新进作家。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是一个擅长心理分析的现实主义作家,1952年,他因在小说中“深入刻画人类生活的戏剧时所展示的精神洞察力和艺术激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给麻风病人的吻》,《爱的荒漠》、《苔蕾丝·德斯盖鲁》、《蝮蛇结》;借鉴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

马丁·杜·伽尔:
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重要作家,他根据战争见闻写了著名长篇小说《蒂博一家》(共8卷,“长河小说”,1922-1940),小说描写了人道主义者雅克与资本主义黑暗现实的斗争,通过他的一家反映了法国人民的反战思想和世纪初的法国现实。

小说情节曲折,风格朴实自然,尤以心理描写深刻细腻见长。

1937年,“由于他的长篇小说《蒂博一家》所表现的强而有力的艺术性与真实性,——透过这些,他描绘了人性的冲突,以及当代生活的若干基本层面”,杜·伽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放浪形骸的——安德烈·纪德:“背德主义”
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保护同性恋权益代表。

主要作品有小说《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了他广包性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问题与处境”。

心理小说、成长小说、“元小说”
《伪币制造者》是纪德最后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采取了“嵌套法”的结构模式,真实地记录下了年轻人的困惑、疑问与反抗,记录下他们如何在道德沉沦价值失落的社会里不断摸索,又不断迷失。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家们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看到了战争遗留下来的诸多社会问题及其带给人类的精神创伤,看到了表面经济繁荣后面隐含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精神危机,创作出一批具有深刻影响的世界文学作品,把美国文学推上了一个高峰。

在20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美国文学占据了突出地位。

代表作家有德莱塞、杰克·伦敦、辛克莱、刘易斯、斯坦贝克等。

西奥多·德莱塞:
他突破美国文坛的“高雅传统”,揭示出“微笑的美国”掩藏的多种悲剧。

他一生共写了8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葛》、《美国的悲剧》。

故事以一个普通美国青年克莱德·格里菲斯短促的一生为线索,将美国现代社会生活的众多画面交织进去。

杰克·伦敦:
深受尼采、马克思和达尔文的影响,相信超人哲学,斗争哲学和生存竞争学说,有“美国的高尔基”之称。

代表作有《铁蹄》、《马丁·伊登》。

《铁蹄》是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小说描写了工人向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故事。

“铁蹄”是垄断资本家寡头政治的代名词。

约翰·斯坦贝克:
重要作品《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由于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的观察”,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人鼠之间》小说主人公约德刑满被释回家,发现家乡一片荒芜,只得携家乘坐一辆破旧的汽车到西部谋生,在那里的一个农场做工。

一家人拼命干活,只能勉强糊口,农场主还不断地压低工资。

农工们奋起反抗,举行罢工,警察前来镇压,牧师凯绥同情农工,被武装流氓打死。

约德将凶手击毙,只得再次背井离乡。

这部作品,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存社会的日益不满和叛逆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斯坦贝克成了“被压迫者的代言人”。

这部小说用来讽刺社会对弱者的歧视,反而不如雷尼对老鼠的疼惜,《人鼠之间》曾因“语言亵渎,带攻击性,并有种族主义倾向”被视为禁书。

1962年斯坦贝克因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