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由傅佩榮老師授權使用,您如需利用本作品
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
先秦儒家哲學
第九講
《孟子.盡心上》解讀: 善,信,美,大,聖,神
授課教師:傅佩榮教授
第九講《孟子.盡心上》解讀:善,信,美,大,聖,神
指定閱讀: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盡心下.16)
孟子說:「所謂仁德,說的就是人。
人與仁德合在一起說,就是人生正道。
」
孟子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ㄒㄧㄡˋ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
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智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盡心
下.24)
孟子說:「口對於美味,眼睛對於美色,耳朵對於好聽的聲音,鼻子對於香味,四肢對於安逸,都是出於本性的要求,但是能否得到要看命運,所以君子不說這些是本性。
仁德對於父子關係,義行對於君臣關係,守禮對於賓主關係,明智對於賢者,聖人對於天道,都是屬於人的命運,但是其中也有本性的根據,所以君子不說這些是命運。
」
浩生不害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謂善?何謂信?」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
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盡
心下.25)
浩生不害問說:「樂正子是怎麼樣的人?」孟子說:「是個行善的人,是個真誠的人。
」浩生不害說:「什麼叫善?什麼叫真?」孟子說:「值得喜愛的行為,叫做善;自己確實做到,叫做真;完完全全做到善,叫做美;完完全全做到善,並且發出光輝照耀別人,叫做大;發出光輝並且產生變化群眾的力量,叫做聖;聖到人們無法理解的程度,叫做神。
樂正子是在善與真二者之中,而在美、大、聖、神四者之下的人。
」
孟子曰:「堯、舜,性者也;湯、武,反之也。
動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也。
哭死而哀,非為生者也。
經德不回,非以干祿也。
言語必信,非以正行也。
君子
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盡心下.33)
孟子說:「堯、舜的作為出於本性,商湯、周武王經由修身而回復本性。
動作容貌與應對進退都合乎禮儀,那是德行的最高表現。
為死者悲哀哭泣,不是做給生者看的。
實踐道德而不違背,不是用來謀求官職。
言語一定信實,不是藉此端正
自己的品行。
君子按照法度做事,以此等待命運的安排罷了。
」
------
討論題目:請問如何從「可欲之謂善」推理出「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請評論此一論證。
延伸閱讀:〈「人性向善論」與「人性善向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
第九講《荀子‧天論》解讀:天行有常
指定閱讀:《荀子‧天論》
討論題目:請說明荀子天論的要點,並評論其天論對其道德理論的影響。
延伸閱讀:(1)《儒道天論發微》第七章:荀子
(2)《孔子辭典》:荀子
版權聲明
「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孟子.盡心下》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孟子.盡心下》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樂正子,何人也?」《孟子.盡心下》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
《孟子.盡心下》
本作品已超過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
屬公共領域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