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儒家思想的演变,PPT

儒家思想的演变,PPT


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释教、 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对 于合儒、合释、合道现象, 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 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 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 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 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 经具有内质的演变。
•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 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 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 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集 为大成。理学根本特点就是 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 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 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 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
•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 说之一。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 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 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 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它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 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曲阜,古为鲁国国都,地处 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 南135公里。曲阜有著名的" 三孔",是孔子的故乡。 • 1982年,曲阜被评为中国首 批历史文化名城 ;1998年12 月,被命名为第一批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 孔庙、孔府、孔 林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 景区。
• 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 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 经。玄学主张君主无为、 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 洛阳。 • 魏晋时期,佛教广泛传 播。“南朝四百八十寺”。 冲击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 唐以后,是儒释道三教并立、 会通时代。 • 自唐高祖李渊开始,儒官、 僧侣和道士聚集一起,“三教 讲论”。725年,唐玄宗召集 三教讲论。张九龄主张“三教 并列”“三教同归”。最终,由 冲突走向融合。
• 王夫之(1619-1692年),湖南 衡阳人。青年时期,积极参加 反清起义,晚年隐居石船山, 著书立传,学者称之为船山先 生。著有《周易外传》《读通 鉴论》等书。 • 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原理、规 律是从对事物的抽象而得来的; 静止里包含着运动,运动是绝 对的。
•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把 批判的锋芒,指向利用儒 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与 个性。基本精神是要求思 想自由、精神独立、个性 解放。 • 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 局限:对西方完全肯定, 对东方完全否定。
•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 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 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 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 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 了对祖国语言影响的骄傲。 • 此曲是S.H.E演唱的一首嘻 哈风格的快歌,全球华语歌 曲排行榜20大金曲。
• • • • • • • • • • •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 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 蔚然大宗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独尊儒术 主流 魏晋:受到挑战 隋唐:“三教并立” “三教合一” 宋朝:程朱理学 新儒学 明清:批判地继承 近代:否定 “打倒孔家店!” 文革期间:“批林批孔” 新时期:重新重视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 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 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 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 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 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 的汉语教学渠道。 全球首家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 中国已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1所 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 教师4.6万人 。
• 1973年7月,毛泽东一次谈 话中指出,林彪是“尊孔反 法”的。他认为儒家是开倒 车的。毛泽东把批林和批孔 联系起来,目的是为防止复 辟倒退。江青一伙提出开展 “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 指向周恩来。毛泽东严厉批 评了“四人帮”,使他们反 周“组阁”的阴谋失败。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精华: 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 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 指无用之物。 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 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 东西。意为取长补短。
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 朝的第7位皇帝。汉景帝皇10子。4 岁被封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 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他在 位时期,汉朝达到了极盛。他采用 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为儒学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铺平了道路。他利用儒学敦化民风, 同时采用法术、刑名巩固政府的权 威,即所谓的“儒表法里”。
• 吴虞(1872-1949年),,四川成 都人。近代思想家,学者。早年 留学日本,归国后任《醒群报》 主笔,鼓吹新学。1910年在 《新青年》上发表《家族制度为 专制主义之根据论》、《说孝》 等文,猛烈抨击旧礼教和儒家学 说,在"五四"时期影响较大。胡 适称他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 "四川只手打到孔家店的老英雄"。
• 孟子:
• “仁政” • “民贵君轻” • “性本善”
• 荀子:
• “仁义”“王道”兼施 • 君舟民水 • “人之性恶”
•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战国邹国(今山东邹 城)人。伟大的思想家,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 并称"孔孟"。 • 在政治方面,突出仁政,对 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 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主 张性善论。
• • • • • • • • • • •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 战国时期:孟子 荀子 蔚然大宗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独尊儒术” 主流思想 魏晋:受到冲击 隋唐:“三教合一(儒学)” 宋朝:程朱理学 新儒学 明清:批判地继承 新文化运动: “打倒孔家店!” 文革期间:“批万物的本源 • “存天理,灭人欲” • “格物致知”
• 2)陆王心学:
• “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 • “致良知”
• 李贽 • 黄宗羲 • 顾炎武 • 王夫之
李贽(1527~1602年),福建泉州人。明代官 员,思想家。 嘉靖31年举人。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 姚安知府。旋弃官。在麻城讲学时,从者 数千人。最后被诬下狱,自刎而死。 他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 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 书》、《焚书》、《续焚书》、等, 李贽还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他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 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体现。
•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这一建议,在 《董仲舒传》中有,为“推明 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 纪赞》中也有“罢黜百家,表 章《六经》”。百家皆废,只 存儒家。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 家易白沙则将董仲舒的主张提 炼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 汉广川(河北景县)人,思想家, 唯心主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 博士,讲授《公羊春秋》。前 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 略,他在《举贤良对策》中系 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 统"学说和"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 的主张,被采纳,使儒学成为 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 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 著名思想家。曾3次出任齐 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 楚兰陵(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 “制天命而用之”;“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 载舟,水则覆舟”;“人之 性恶”
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前213 年焚毁书籍和前212年坑杀" 犯禁者460余人"。 "焚书坑儒"一词出自《史 记· 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 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 从此缺焉"。同时秦始皇焚 书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 术实用书籍。 开启了"愚民统治"的先河。
• • • • •
1)以“仁”为核心的 哲学思想; 2)以“德”为核心的 政治思想; 3)以“仁”“德”观点贯彻始终的伦理思想;
(仁、义、礼、智、信)
4)以“有教无类”为核心的 教育思想.
• 孔子(前551―前479年), 名丘,生于春秋时期鲁国 陬邑(今山东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 列国14年,晚年修订六经,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 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 尊为儒教始祖。
• 黄宗羲(1610-1695年),浙江余姚 县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 初思想家。他提出"天下为主,君 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 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 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 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 君权。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 他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 顾炎武(1613-1682年),江苏昆 山人。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 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学者尊 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思想家。 • 他一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主张“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影响深远。 • 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