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综合相对原子质量:Na 23 O 16 H 1 N 14 S 32 C 1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8分)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2、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有3600人;褐眼人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
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对于此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 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 当外界环境剧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D. 人到高原后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达尔文认为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的可遗传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也是定向的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进化的结果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5、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 脊髓、大脑、小脑B. 大脑、脊髓、大脑C. 脑干、脊髓、大脑D. 脊髓、脊髓、脑干6、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的间隙液体属于细胞内液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C.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已知4P(红磷,s)= P4(白磷,s)△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硫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OH-(aq)+ H+(aq)= H2O(l)△H= -57.4kJ/molD.已知2H2(g)+O2(g)=2H2O(g) △H=-483.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8.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若使用醋酸代替稀盐酸,则测得中和热的△H将偏小B.对于反应2A(g)+B(g)C(g)+2D,若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时,A的转化率增大,则D的状态应为固态或液态。
C.已知硫代硫酸钠能与硫酸发生反应:Na2S2O3+H2S04=Na2SO4+SO2↑+S↓+H2O,若将加入反应物的两支试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则热水中的试管内先变浑浊。
D.对于所有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升高温度,则升温瞬间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且平衡一定会发生移动。
11.已知反应A2(g)+2B2(g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2. 下图为可逆反应A(g)+2B(g)n C(g)(正反应放热)生成物C的浓度随压强变化并建立平衡的关系图,则n值与压强p1、p2的关系正确的是()A. p1>p2,n>3B. p2>p1,n>3C. p1>p2,n<3D. p2>p1,n<313.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 N2和8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接近于()A.5%B.10%C.15%D.20%二、物理选择题(14—18为单选题,19—21为多选题,共8小题48分)14、关于电势和电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就大;B.在电场中,电势高的地方,放在该点的电荷的电量越大,它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C.在电场中的任何一点上,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D.在负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中任何一点上,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小于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15、关于电势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荷从其中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B.1C电荷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如果电场力做了1J的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就是1VC.在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功的多少跟这两点间的电势差无关D.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大小跟放入这两点的电荷的电量成反比→→匀速运动,电子重力不计,则电子除受静电力16.如图所示,一电子沿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由A O B外,所受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的情况是( )A.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B.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C.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D.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17.如图6,一带负电粒子以某速度进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只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
M和N是轨迹上的两点,其中M点在轨迹的最右点。
不计重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粒子在M点的速率最大B.粒子所受电场力沿电场方向C.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不变D.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始终在增加18.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A.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B.P点的电势将降低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小D.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19.下述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E = 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场力成正比。
B.根据E = KQ/r2,可知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电荷的电量Q成正比。
C.根据场强叠加原理,可知合电场的场强一定大于分电场的场强。
D.电场线就是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20.如图所示,一个绝缘光滑半圆环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E中,在环的上端,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则()A .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 .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C .在最低点球对环的压力为(mg +qE )D .在最低点球对环的压力为3(mg +qE ) 21.如图所示是一个说明示波管工作的原理图,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电压为U 1)加速后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量是h ,两平行板间距为d ,电压为U 2,板长为l ,为了增加偏转量h ,可采取下列哪种方法( )A.增加U 2B.增加U 1C.增加lD.增加d三、实验题(22、23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22.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近带正电荷的金属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 、B 两球的带电情况:(1)A 、B 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则A 带 ,B 带 ;(2)A 、B 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 后再移去C,则A 带 ,B 带 ; (3)A 、B 接触,用手指接触A,先移去C 后再移去手指,则A ,B 。
23.如图所示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板与静电计的指针带的是异种电荷B .甲图中将B 板上移,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增大C .乙图中将B 板左移,静电计的指针偏角不变D .丙图中将电介质插入两板之间,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减小三、计算题(24题16分,25题18分,26题16分,共计50分)2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拴在一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细绳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 点,绳长为l.现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小球静止于与竖直方向成30θ=︒角的A 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所加电场的场强E 的大小;(2)若将小球拉起至与O 点等高的B 点后无初速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C 时,绳对小球拉力的大小.25.如图所示,两个平行金属板AB 中间为一匀强电场,AB 相距10 cm,CD 为电场中的两点,CD=8 cm,CD 连线和电场方向成60︒角,C 点到A 板的距离为2 cm,已知质子从C 点移到D 点,电场力做功为3.17210-⨯J.(质子的电量为1.6×1019-c )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AB 两点间的电势差.(3)若将A 板接地,则C 、D 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大26.一束电子流经过U =5 000 V 的加速电压加速后,在距两极板等距离处垂直进入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如图9所示,若两板间距离d =1.0 cm ,板长l =5.0 cm ,那么,要使电子能从平行板间飞出,两个极板上最大能加多大电压?27. (14分)(1)对于下列反应:2SO 2 + O 23 , 如果2min 内SO 2的浓度由6 mol/L 下降为2 mol/L ,那么,用SO 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用O 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如果开始时SO 2浓度为4mol/L ,2min 后反应达平衡,若这段时间内v(O 2)为0.5mol/(L· min),那么2min 时SO 2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2)下图左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 △H<0 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c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压缩体积)时,平衡往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若平衡时加入正催化剂 ,则平衡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28.(16分)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 2H 4)和强氧化剂(H 2O 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 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
已知1mol 液态肼和足量H 2O 2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放出641.625kJ 的热量。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 (3分)(2)已知H 2O(l)=H 2O(g);△H=+44kJ ·mol -1,则1mol 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 kJ (3分)(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已知N 2(g)+2O 2(g)=2 NO 2(g) △H=+67.7 kJ ·mol -1, N 2H 4(g)+O 2(g)= N 2(g)+2H 2O (g) △H=-534 kJ ·mol -1,根据盖斯定律写出气态肼与NO 2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分) (5)已知:第(2)小题图N2H4 (g) +O2 (g) = N2(g) +2H2O (g) △H1 = -543kJ/mol1/2H2 (g) + 1/2F2 (g) = HF (g) △H2 = -269kJ/molH2 (g) + 1/2O2 (g) = H2O (g) △H3 = -242kJ/mol有人认为若用氟气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与肼反应生成氮气和氟化氢时则反应释放能量更大,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 (g) +2F2(g)= N2(g)+ 4HF (g) △H4,请利用所给方程式,运用盖斯定律,写出△H4与△H1、△H2、△H3的数学关系式_______ ___________(4分)29.(16分)在一定温度下,将3molCO2和2molH2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g)+H2(g)CO(g)+H2O(g)CO(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2分)=0.5,则该温度下反应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2)已知在7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反应1/2CO2(g)+1/2H2(g)1/2CO(g)+1/2H2O(g)的平衡常数的数值K3=____(每空2分)的数值K(3)已知温度升高到10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1.0,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分)(4).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序号)(2分)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体系中各种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C.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5). 在1000℃下,某时刻CO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每空3分)30. (12分)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g)+3H2(g) 2NH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