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诊断学

名词解释诊断学

名词解释诊断学1、恶病质:体躯极度消瘦。

全身营养及内脏器官出于衰竭状态,预后大多不良。

2、共济失调:各个肌肉收缩力正常,而在运动时肌群动作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

3、皮下水肿:皮下水肿的部分,皮肤表面紧张,指压留痕,呈现捏粉样感觉。

4、皮下气肿:气体积存于结缔组织内,触压患部产生捻发音。

5、发热的综合症候:可见患畜精神沉郁、皮温分布不均、末梢有冷感、呼吸脉搏增加,消化紊乱,食欲减损,尿量减少,尿中出现蛋白质,甚至可出现各种管型和白细胞增多等。

6、过清音:叩诊音的音调高于清音而低于鼓音7、心音: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8、心搏动:心室收缩,撞击左侧心区的胸壁而引起的震动。

9、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是类似于喉及气管的呼吸音,较粗厉的“赫”,正常动物肺区不应听到。

10、窦性心动过速:大动物心跳60次以上,小动物心跳120次以上可称为心动过速,心跳快但节律整齐,兴奋来自于窦房结。

11、里急后重:动物频频摆出排粪姿势,并且强力怒责,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的带有粘液的粪便。

见于直肠炎,阴道炎。

12、体位平衡失调:动物站立时体驱偏斜,四肢叉开,关节屈曲,力图保持体态平衡,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

13、运动失调:动物运动的步幅、强度及方向发生异常。

临床表现为提取摇摆、步态不稳、举止笨拙,四肢运步过度抬高,肢体落地用力,似涉水动作。

见于脊髓神经疾患,小脑疾病,前庭疾病。

14、直接胆红素:又称肝性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指经过肝脏处理后,并且与血液中葡萄糖醛酸结合,所生成的一种水溶性物质,遇偶氮试剂可产生红色或紫红色的偶氮胆红素15、间接胆红素:又称血性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指在血液中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而被转运,未经肝脏处理并且表面富有类脂质或球蛋白的非水溶性物质,它不与偶氮试剂发生反应,要先加入助溶剂处理后,才产生颜色反应16、轻度感染:“白总”轻度增多+嗜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17、尿管型:是一种炎性渗出物,有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在肾小管变性凝固或蛋白质与其它细胞成分相互而成的管状物18、黄疸:是因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而使血浆、皮肤、可视黏膜等出现黄染的一种病理现象。

19、严重感染:“白总”高度增多+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显著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绝迹20、人工诱咳:用手捏住动物气管起始处的第一二软骨环正常动物只表现吞咽唾沫的动作,而咳嗽患病动物会产生连续不断的咳嗽。

21、综合症候群:某些症状常依固定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并同时或在同一病程中先后显现,称为综合症候群。

22、呼吸类型:动物呼吸时,胸壁和腹壁的运动,大多数动物正常状况为胸腹式呼吸,胸壁和腹壁的欺负强度基本相等,但后者稍强于前者。

23、发绀:即可视粘膜呈蓝紫色,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血红蛋白的结果。

24、呼吸运动:动物呼吸时,鼻翼、胸壁及腹壁同时有节奏的协调动作25、肠痉挛:呈现间歇性腹痛,听诊时肠音增强,连绵不断,排出稀软便,口腔湿润,耳鼻发凉,体温、脉搏、呼吸变化不大。

26、肠臌气:又分为原发性肠鼓气和继发性肠鼓气。

原发性肠鼓气:腹疼剧烈,腹围膨大,动物呼吸困难,结膜潮红,腹围膨大与腹痛时间基本一致。

继发性肠鼓气:腹痛剧烈,腹围膨大,动物呼吸困难,结膜潮红,腹痛数小时后腹围逐渐膨大。

27、反刍:反刍动物采食后,可出现周期性的将食物通过呃逆现象把食物重新排入口腔,并且重新进行咀嚼、吞咽的现象。

28、嗳气:是反刍兽的一种生理现象,由瘤胃内容物产生的气体(H2,CO2,CH4等),压迫瘤胃背囊使液面向下推移,反射性的使瘤胃胃壁发生收缩,与此同时网胃胃壁迟缓,瘤胃中的液面下降,而使气体超过食管沟及贲门括约肌松弛,气体即由食管沟排除。

29、代偿性碱/酸中毒:机体的缓冲体系、呼吸及肾脏在酸碱失衡不很严重的请款下通过调节作用,使[HCO3-]与[H2CO3]比值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血液PH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

30、渗出液:因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发炎所造成的积液。

31、漏出液:因机械作用所引起的液体积聚。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念:系统地研究检查病畜、分析症状和认识疾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称为兽医临床诊断学。

其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家畜、家禽,也包括动物园动物及野生动物。

)症状的概念动物有机体在病理情况下,由于组织器官的结构、机能发生变化,所反映在临床上的一系列异常表现,称为症状。

在人医临床上,常把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称为症状;而把病理性的机能紊乱称为症候。

\诊断的概念通过询问、检查、调查,对动物的疾病作出概括性判断,即为诊断。

1.稽留热:体温升高到一定高度,可持续数天,而且每天的温差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1℃。

2.预后良好:是指估计不仅能被完全治愈,而且保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

3.胸式呼吸:呼吸时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的运动极弱。

4.干罗音:由于支气管粘膜炎症(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堵塞及粘液腺肿大等)、支气管痉挛及支气管受压迫(如肿瘤压迫),导致支气管管腔狭窄,当气流通过狭窄部时产生一种狭窄音5.强迫运动:是指由于大脑,中脑和小脑的病变引起的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的强制发生的有规律的运动。

6.共济失调:在运动时肌群动作相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称为共济失调7.心杂音:心脏杂音是与心脏活动相联系,在心音以外的附加声音8.陈—施二氏呼吸:呼吸开始逐渐加强、加深、加快直达高峰,然后又逐渐变弱、变浅、变慢,最后呼吸中断,又以上述方式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波浪式的呼吸节律,9.里急后重:病畜不断作排粪姿势并强度努责,呻吟(马,牛),呜叫(犬,猪),而仅排出少量粪便或粘液,10.尿淋漓:是指排尿不畅,尿液呈点滴状或细流状排出。

名词解释32、恶病质:体躯极度消瘦。

全身营养及内脏器官出于衰竭状态,预后大多不良。

33、共济失调:各个肌肉收缩力正常,而在运动时肌群动作互不协调所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

34、皮下水肿:皮下水肿的部分,皮肤表面紧张,指压留痕,呈现捏粉样感觉。

35、皮下气肿:气体积存于结缔组织内,触压患部产生捻发音。

36、发热的综合症候:可见患畜精神沉郁、皮温分布不均、末梢有冷感、呼吸脉搏增加,消化紊乱,食欲减损,尿量减少,尿中出现蛋白质,甚至可出现各种管型和白细胞增多等。

37、过清音:叩诊音的音调高于清音而低于鼓音38、心音:指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大动脉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39、心搏动:心室收缩,撞击左侧心区的胸壁而引起的震动。

40、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是类似于喉及气管的呼吸音,较粗厉的“赫”,正常动物肺区不应听到。

41、窦性心动过速:大动物心跳60次以上,小动物心跳120次以上可称为心动过速,心跳快但节律整齐,兴奋来自于窦房结。

42、里急后重:动物频频摆出排粪姿势,并且强力怒责,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的带有粘液的粪便。

见于直肠炎,阴道炎。

43、体位平衡失调:动物站立时体驱偏斜,四肢叉开,关节屈曲,力图保持体态平衡,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

44、运动失调:动物运动的步幅、强度及方向发生异常。

临床表现为提取摇摆、步态不稳、举止笨拙,四肢运步过度抬高,肢体落地用力,似涉水动作。

见于脊髓神经疾患,小脑疾病,前庭疾病。

45、直接胆红素:又称肝性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指经过肝脏处理后,并且与血液中葡萄糖醛酸结合,所生成的一种水溶性物质,遇偶氮试剂可产生红色或紫红色的偶氮胆红素46、间接胆红素:又称血性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指在血液中与血浆中白蛋白结合而被转运,未经肝脏处理并且表面富有类脂质或球蛋白的非水溶性物质,它不与偶氮试剂发生反应,要先加入助溶剂处理后,才产生颜色反应47、轻度感染:“白总”轻度增多+嗜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48、尿管型:是一种炎性渗出物,有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在肾小管变性凝固或蛋白质与其它细胞成分相互而成的管状物49、黄疸:是因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中胆红素含量增高而使血浆、皮肤、可视黏膜等出现黄染的一种病理现象。

50、严重感染:“白总”高度增多+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显著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绝迹51、人工诱咳:用手捏住动物气管起始处的第一二软骨环正常动物只表现吞咽唾沫的动作,而咳嗽患病动物会产生连续不断的咳嗽。

52、综合症候群:某些症状常依固定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并同时或在同一病程中先后显现,称为综合症候群。

53、呼吸类型:动物呼吸时,胸壁和腹壁的运动,大多数动物正常状况为胸腹式呼吸,胸壁和腹壁的欺负强度基本相等,但后者稍强于前者。

54、发绀:即可视粘膜呈蓝紫色,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形成大量变性血红蛋白的结果。

55、呼吸运动:动物呼吸时,鼻翼、胸壁及腹壁同时有节奏的协调动作56、肠痉挛:呈现间歇性腹痛,听诊时肠音增强,连绵不断,排出稀软便,口腔湿润,耳鼻发凉,体温、脉搏、呼吸变化不大。

57、肠臌气:又分为原发性肠鼓气和继发性肠鼓气。

原发性肠鼓气:腹疼剧烈,腹围膨大,动物呼吸困难,结膜潮红,腹围膨大与腹痛时间基本一致。

继发性肠鼓气:腹痛剧烈,腹围膨大,动物呼吸困难,结膜潮红,腹痛数小时后腹围逐渐膨大。

58、反刍:反刍动物采食后,可出现周期性的将食物通过呃逆现象把食物重新排入口腔,并且重新进行咀嚼、吞咽的现象。

59、嗳气:是反刍兽的一种生理现象,由瘤胃内容物产生的气体(H2,CO2,CH4等),压迫瘤胃背囊使液面向下推移,反射性的使瘤胃胃壁发生收缩,与此同时网胃胃壁迟缓,瘤胃中的液面下降,而使气体超过食管沟及贲门括约肌松弛,气体即由食管沟排除。

60、代偿性碱/酸中毒:机体的缓冲体系、呼吸及肾脏在酸碱失衡不很严重的请款下通过调节作用,使[HCO3-]与[H2CO3]比值仍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血液PH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

61、渗出液:因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发炎所造成的积液。

(一)诊断学:系统地研究疾病诊断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二)临床诊断学: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系统地研究疾病诊断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三)兽医临床诊断学:以各畜禽和经济动物为研究对象,从临床实践的角度,系统的研究疾病诊断方法和理论的学科。

(四)诊断:把流程上查寻、搜集所得的诊状、资料,经过综合加工,整理对疾病本质作出判断,并冠以一个病名。

.疾病(一)概念:致病因素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水肿是指机体组织间隙积聚了过多的液体,积于皮下组织者称为皮下水肿或浮肿;积于体腔者称为积水;外观表现不明显者称为隐性水肿,反之为显性水肿。

脱水一、概念:指机体摄水过少或失水过多,导致循环血量减少和组织失水的综合病理过程。

根据丢失水钠的比例,分为高渗性脱水、低渗脱水和等渗脱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