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和距离问题
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和距离问题
0,π2
二面角
设二面角α-l-β为θ,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1,
n2,则|cos
θ|=
|cos〈n1,n2〉|
=
|n1·n2| |n1||n2|
[0,π]
知识点二 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用空间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具体步骤如下: 先确定平面的法向量,再求点与平面内一点的连线形成的斜线段在平面 的 法 向 量 上 的 射 影 长 . 如 图 , 设 n = (a , b , c) 是 平 面 α 的 一 个 法 向 量 , P0(x0,y0,z0)为α外一点,P(x,y,z)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点,则点P0到 平面 α 的距离 d=|P→P|n0|·n|=|ax0-x+ab2+y0-b2+y+c2 cz0-z|.
证明
②若平面ABC⊥平面AA1B1B,AB=CB,求直线A1C与平面BB1C1C所成角 的正弦值.
解答
类型二 求二面角问题 例2 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的中点, 求二面角A-A1D-B的余弦值.
解答
反思与感悟 求角二面角时,可以用方向向量法,也可以采用法向量 法求解.
2.向量法求距离(※) (1)求 P,Q 两点间的距离,可转化为求P→Q的模. (2)点到平面距离的求法:设 n 是平面 α 的法向量,B 是平面 α 外一点,A 是平面 α 内一点,AB 是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则点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
→ d=|A|Bn·|n|.
(3)线面距离、面面距离均可转化为点面距离,利用(2)中的方法求解.
4 2×2
2=12,
且〈P→B,D→B〉∈[0,π],∴〈P→B,D→B〉=π3, ∴B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为π6.
解答
反思与感悟 用向量法解决线线角、线面角问题时,首先需建立适当 的坐标系,然后求解相应的向量表达式,再借助于空间向量的运算进 行求解.
跟踪训练1 (1)已知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C的中 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B1与D1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2,则 l 与 α 所成的角为
√A.30°
B.60°
C.120°
D.150°
解析 设l与α所成的角为θ, 则 sin θ=|cos〈m,n〉|=12.∴θ=30°.
12345
解析 答案
2.已知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半平面 α 与 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a,b,若〈a,b〉
=π3,则二面角 α-l-β 的大小为
本课结束
角的分类
向量求法
范围
异面直线 设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θ,它们的方向向量分别 |a·b|
所成的角 为a,b,则cos θ= |cos〈a,b〉| =__|a_||_b_| _
0,π2
直线与平面 设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l的方向向量为a,平 |a·n|
所成的角 面α的法向量为n,则sin θ= |cos〈a,n〉|=_|_a_||n_|_
跟踪训练 2 如图,PA⊥平面 ABC,AC⊥BC,BC= 2,PA=AC=1, 求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
解答
类型三 解决距离问题(※) 例3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E,F,G分别是C1C, D1A1,AB的中点,求点A到平面EFG的距离.
解答
反思与感悟 用向量法计算距离问题时,借助于空间向量的运算,并结 合化归思想进行求解.
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分别为 BB1,CC1 的中点,DG=13DD1,过 E,F,G 的平面交 AA1 于点 H, 求D1A1到平面EFGH的距离.
解答
达标检测
1.已知向量 m,n 分别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 α 的法向量,若 cos〈m,n〉
√A.
6 4
B.-
6 4
C.
10 4
D.-
10 4
12345
解析 答案
4.设a,b是直线,α,β是平面,a⊥α,b⊥β,向量a在a上,向量b在b上, a=(1,1,1),b=(-3,4,0),则α,β所成二面角中较小的一个角的余弦值为
3 ___1_5____. 解析 设α,β所成二面角中较小的一个角为θ, 由题意得,cos θ=|cos〈a,b〉|=||aa|·|bb||=1,1,1·3-·53,4,0=153.
12345
解析 答案
5.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 与正方形 ABDE 有一公共边 AB,二面角 C-AB-
D 的余弦值为 33,M,N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则 EM,AN 所成角的余 1
弦值为___6__.
12345
解析 答案
规律与方法
1.向量法求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可以借助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φ求得, 即cos θ=|cos φ|.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可以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 角φ求得,即sin θ=|cos φ|或cos θ=sin φ. (3)二面角的大小可以通过该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 于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第三章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第3课时 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与距离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概念. 2.掌握向量法解决空间角和距离问题. 3.体会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空间三种角的向量求法
空间角包括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这三种角的定义确定了它们相应 的取值范围,结合它们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向量法进行求解.
题型探究
类型一 求线线角、线面角 例1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别是A1B1,
30 A1C1的中点,BC=CA=CC1,则BM与AN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1_0____.
解析 答案
(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BC,∠BAD= 90°,PA⊥底面ABCD,且PA=AD=AB=2BC,M,N分别为PC,PB的 中点. ①求证:PB⊥DM;
√A.
10 10
B.
10 5
C.-Biblioteka 10 10D.-10 5
解析 答案
(2)如图所示,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 ①证明:AB⊥A1C; 证明 取AB的中点O,连接OC,OA1,A1B. ∵CA=CB,∴OC⊥AB. 由于AB=AA1,∠BAA1=60°,故△AA1B为等边三角形, ∴OA1⊥AB. ∵OC∩OA1=O,∴AB⊥平面OA1C. 又A1C⊂平面OA1C,故AB⊥A1C.
π
2π
A.3
B. 3
√C.π3或23π
D.π6或π3
解析 由于二面角的范围是[0,π],而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的法向
量都有两个方向, 因此二面角 α-l-β 的大小为π3或23π,故选 C.
12345
解析 答案
3.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1,D在棱BB1上,且BD=1,则
AD与平面AA1C1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证明
②求BD与平面ADMN所成的角. 解 ∵P→B·A→D=(2,0,-2)·(0,2,0)=0,∴PB⊥AD.
又∵PB⊥DM,AD∩DM=D,∴PB⊥平面ADMN.
即P→B为平面 ADMN 的一个法向量. 因此〈P→B,D→B〉的余角即是 BD 与平面 ADMN 所成的角.
∵cos〈P→B,D→B〉=|PP→→BB|·|DD→→BB|=2
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以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因此,只要掌握点 到平面距离的求法,就可解决其他的距离问题.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α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β 互余.( × ) (2)二面角的大小范围是0,π2.( × ) (3)二面角的大小等于其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大小.( × ) (4)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 √ )